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是最多见的颈脊髓不完全性损伤,1954年由Schneider等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以后陆续有许多关于此类损伤的报道。主要临床特点为上肢运动功能受累明显而下肢受累较轻或不受累,直肠膀胱功能障碍以及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不同程度损害。以往的文献对此类损伤的发病机制有许多认识,多从脊柱损伤方而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重症创伤,特别是多发骨折的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早期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暴发型病例诊断更困难,容易延误诊断而失去治疗时机。笔者于1994~2002年间治疗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12例,分析临床特点,讨论本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原因,以便为安全有效地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提供指导。方法 1997年8月—2002年12月,收治470例病人中,常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发生过敏反应11例。根据瑞典关于右旋糖酐过敏反应的分级标准,Ⅰ级6例,Ⅱ级4例,Ⅲ级1例。所有病人均给予相应对症(Ⅰ、Ⅱ级)和抢救(Ⅲ级)治疗。结果 过敏反应症状在1—3周内消失而治愈,无死亡和后遗症病例。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对于轻型过敏反应,停止低分子右旋糖酐的输入,对症治疗即可治愈;严重过敏反应,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抢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99年5月治疗1例单独小多角骨背侧脱位病人,同时发现桡侧腕长伸肌腱变异。结合文献报道,笔者就此种损伤的机制、诊断与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4年2月,共手术治疗32例,其中T形骨折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4例,横行伴后壁骨折9例,双柱骨折10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1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13例,髂腹股沟入路11例,双入路(髂腹股沟 K-L入路)8例。应用普通钢板螺钉及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骨折复位固定。[结果]3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6~79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8例,良14例,一般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结论]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前准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并采用有效内固定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疾患,老年发病率达80%以上。OA是致中老年人群功能残疾、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OA尚无根治疗法,治疗主要是通过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基因及生物治疗等措施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部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例(18处)掌、指骨粉碎性骨折,其中包括关节内骨折及开放性骨折缺损等,应用AO微型钢板或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并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16例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钢板外露及螺钉松动,关节僵硬1例。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手部复杂骨折固定牢固,骨折可达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并可尽早活动,有利于手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肩关节脱位复位时关节内麻醉与静脉麻醉的对照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急性肩关节前脱位肩关节内利多卡因麻醉与静脉丙泊酚麻醉。[方法]2002~2003年急性肩关节前脱位共48例,采取门诊号单双号随机分组,关节内利多卡因注射手法复位25例(A组),静脉丙泊酚麻醉复位23例(B组),比较复位时间,一次复位成功率,视觉模糊疼痛评分(VAS)。随访1年,统计随访期内再脱位数。[结果]术前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无统计学差别。B组复位时间短(t=6.869,P<0.01),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A组一次复位成功率72%,B组一次复位成功率96%(t=6.869,P<0.01),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复位过程中A组VAS(7.0±2.1)分,B组意识丧失完全无痛。术后再脱位无差别。A组1年内5例发生再脱位,B组4例发生再脱位(x2=0.054,P=0.556),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静脉丙泊酚麻醉下复位时间短,在完全无痛下复位,一次复位成功率高,是肩关节脱位复位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以左小腿后侧张痛5d于2008年1月14日入院。入院前5天发现左胭窝部有一条索状包块.逐渐增大,左小腿后部出现胀痛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既往无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无出血性疾病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胭窝及左腓肠肌处肿胀,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明显压痛,无搏动,表面皮肤略深红,皮温略高。左足跖屈位,背屈受限,左足各趾活动良好,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