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5篇
  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瘸柔脑膜扩散的MRI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共搜集颅内胶质瘸245例,其中星形细胞瘤156例,多形成胶质细胞瘤89例。对其中具有柔脑膜扩散的40例胶质瘤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具有柔脑膜扩散的胶质瘸中,星形细胞瘤15例,多形成胶质细胞瘤25例,柔脑膜扩散发生率分别为9.6%和28.1%。颅内胶质瘸柔脑膜扩散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6.9%和14.5%,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胶质瘸柔脑膜扩散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星形细胞瘤柔脑膜扩散在各年龄组间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r=0.22,P〉0.05);多形成胶质细胞瘸柔脑膜各年龄组间扩散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x^2=1.496,P〉0.05)。原发肿瘤大小对胶质瘤扩散影响不大,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x^2星形细胞瘤=0.22,P〉0.05;x^2红多形胶质细胞瘤=1.496,P〉0.05)。胶质瘤柔脑膜扩散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MRI上,颅内胶质瘤柔脑膜扩散有4种较为特征性的表现:结节征11例,条索征16例,曲线征9例,树枝征13例。结论MRI能清晰地显示颅内胶质瘤柔脑膜扩散,可为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2.
易涛  詹先成  李成容  何宁 《药学学报》2006,41(4):370-375
目的用高精度散射光度滴定法测定苯妥英钠。方法测定了苯妥英银凝胶的溶度积常数,研究了滴定的最优条件。结果滴定结果与对照试验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用高精度散射光度滴定法测定苯妥英钠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线性范围宽。  相似文献   
33.
科学假说方法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假说方法是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它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科学性、假定性和易变性的特点。在科学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是通向科学真理的桥梁。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医家提出和运用各种假说,在生理、病理、辨证施治和治则方药各方面形成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指导原则,经过长期医疗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使之逐步接近于客观实际和科学规律;科学假说也是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形式;中医学假说的争论推动着中医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4.
35.
银杏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已知其化学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α-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其中成药制品可以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对延缓衰老具有特殊的功效。本研究银杏滴丸对快速老化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某城市回用水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某城市回用水的遗传毒性.方法 于2005年9月(丰水期)和2006年4月(枯水期)采集处理前、后的城市回用水水样,利用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城市回用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采用体外染色体畸变和质粒DNA断裂试验检测其突变性.结果 2次水样中均检测出PAHs,主要为芴和菲.丰水期出水水样16种PAHs的总浓度1 380.1 ng/L;枯水期出水水样16种PAHs的总浓度为1 827.1 ng/L.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未发现致突变性.质粒DNA断裂试验结果显示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结果相似,随着回用水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对质粒的损伤加重.结论 城市回用水经过处理后仍然含有一定量的PAHs,在一定程度上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为解决柚皮素溶解度低、不易定量测定的问题,建立一种测定柚皮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naringenin niosomes, Nar-Nio)包封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滤离心法分离Nar-Nio和游离柚皮素(naringenin, Nar),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包载Nar和游离Nar含量,计算包封率。通过单因素实验进行Nar-Nio处方优化,使用该法平行测定3批Nar-Nio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 柚皮素在0.5~1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9)。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2%。超滤膜吸附率、加样处理回收率以及超滤加样回收率在98%~102%之间。Nar-Nio的最佳处方和工艺为柚皮素3 mg, Span-60质量24 mg,胆固醇16 mg,水化介质体积15 ml,水化温度60℃,搅拌速度800 r/min,搅拌时间60 min。使用该法平行测定3批Nar-Nio,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23%和1.88%。结论 超滤离心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操作方便,能够较好分离游离药物,可用于Nar-Nio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验证并研究局部麻醉药氯胺酮对豚鼠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Ⅱ型胶原酶急性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氯胺酮对豚鼠心室肌细胞中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结果 氯胺酮对心室肌延迟整流电流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不影响该类型电流的整流特征.结论 临床剂量的氯胺酮可以抑制心肌细胞中的IK,显示氯胺酮有致心律失常之作用,或者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糖尿病(DM)大鼠肾小球结构、功能及肾组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其下游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Wistar大鼠行右肾切除术2周后,随机分为3组:右肾切除对照组、DM组和洛伐他汀治疗组每组6只。DM组和洛伐他汀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诱发DM模型,洛伐他汀组制模后1 d每日给予洛伐他汀20 mg/kg灌胃。分别于注射STZ后4周收集大鼠尿液,测定尿蛋白(Upro)、尿肌酐(UCr);股动脉放血分离血清,测定血糖(Glu)、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及磷酸化CREB(P-CREB)的表达特征,并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粘连蛋白(FN)及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P-p38 MAPK和P-CREB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皮质P-p38 MAPK和P-CREB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4周时DM组P-p38 MAPK、P-CREB、TGF-β1、FN及LN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与DM组相比,洛伐他汀组各指标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均<0.01)。结论 洛伐他汀对DM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p38 MAPK和CREB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0.
目的:介绍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态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并与血栓形成等疾病有一定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4-01期间的关于剪切力的相关文章,检索词:“Deformability”和“endothelialcell”,限定文章语种类为英文;检索维普数据库1995-01/2004-01期间剪切力相关文章,检索词“剪切力”、“内皮细胞”和“细胞骨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剪切力、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文献38篇。资料提炼:在38篇文献中,按剪切力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性研究的新观点进行提炼,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10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剪切力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而这种变化影响细胞损伤后的再生。同时剪切力可改变内皮细胞生理功能,激活内皮细胞Ca2+通道、K通道,引起力化学信号转导。+结论:剪切力通过力化学信号转导途径,实现力化学转换,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这一生理功能改变可引起机体某些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血栓形成,从生物物理学观点阐明了剪切力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