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通过构建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髋臼在后壁不同面积骨折情况下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通过对髋骨大体标本进行CT扫描,获取断层图像,利用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FreeForm软件进行修饰处理,再以IGES格式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对各组成部分进行力学参数赋值,建立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依次按后壁1/3、2/3、3/3骨折面积将模型进行拆分,模拟双足直立位进行加载,分析臼顶负重区、髋臼前壁和剩余后壁在各骨折状态下应力分布大小及改变。结果建立了髋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共69440个节点,45209个单元。加载分析显示髋臼后壁骨折使臼顶负重区应力依次增加20%、26%、33%,以垂直方向应力最为显著;前壁应力依次降低22%、30%、35%;剩余后壁应力依次增加39%、47%、54%。结论构建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分析是一种较好的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仿真度。后壁骨折明显改变了髋臼各部分的应力大小与分布。  相似文献   
12.
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外固定(EF)与开放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在三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分类Ⅱ)中都没有取得一致的优势。在两组研究中,仅EF的握力较ORIF有明显优势。有研究发现EF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以及疗效好,但是这些结果在各研究中不一致。EF与ORIF相比较,交感神经反射性营养不良或感染率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确定EF是否的确优于ORIF,仍需进行更大量的、方法更合理的随机对照试验。MEDLINE检索2000年1月~2006年7月出版的有关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EF与ORIF对照的研究,检索到5篇相关的对照研究,剔除2篇回顾性群组研究,本文对3篇随机对照试验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的数字化设计与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数字化设计修复长段骨和(或)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四肢长段骨缺损患者9例,术前血管造影后行螺旋CT供区小腿扫描.将扫描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Amira 3.1软件对腓骨及其营养血管行三维重建.术前根据患者骨缺损长度、形态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利用三维重建图像进行精确测量和个性化没计,并模拟手术关键操作.术中仔细核对腓动脉与重建血管走行,并依术前设计切取腓骨(皮)瓣.移植于骨缺损受区进行固定.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以达到正常肢体功能的百分数表示,参照国际挽救肢体专题讨论会制定的"同种及带血管移植的放射学评价方法"对移植腓骨的转归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直观地体现了腓骨、营养血管及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三维结构及空间毗邻关系.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模拟手术操作,町避免术中因小腿血管损伤或血管变异致切取失败和供区意外损伤.9例移植的腓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5.8个月.骨缺损均修复,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率90.4%.结论 数字化设计可为修复长段骨缺损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便术前模拟及术中指导,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股前外侧皮瓣的可视技术在临床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的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初步应用. 方法 对需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创面修复的8例患者,术前注射造影剂后采用CT或MRI扫描,应用Amira 4.1软件对股前外侧皮瓣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构建患者个性化皮瓣.根据三维构建的个性化皮瓣,于患者股部进行股前外侧皮瓣的点、线、面描记,用以指导手术切取.结果 三维重建患者个性化皮瓣8例,所重建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皮肤及其毗邻结构的三维关系.其中5例显示皮瓣主要穿支及主干,与术中检查相符;3例显示皮瓣主干血管,但穿支显示不清,术中探查2例最大穿支血管约0.5mm,1例穿支均小于0.3 mm.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出现部分坏死. 结论 通过血管造影下肢CT或MRI扫描,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供股前外侧皮瓣的三维动态解剖,重建皮瓣能够准确指导术中的皮瓣切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骶髂关节脱位直视下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术的解剖学基础,以及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1)采用12具(24侧)成人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标本,测量骶骨翼上缘L4、L5及闭孔神经到骶髂关节距离。(2)15例病人手术方法及临床分析。结果:(1)L4、L5及闭孔神经距离骶髂关节分别为(20.24±1.12)、(23.80±1.43)、(16.26±2.07)m m。(2)临床治疗15例骶髂关节脱位病人,门诊随访平均1.9年,根据M atta(1996)骨盆骨折术后评定标准,均为优良。结论:(1)骶髂关节内侧骶骨上缘20m m是该术式的安全区域,可有效的避免神经损伤。(2)该固定术临床效果好,操作简便,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以来,我科收治14例前臂外伤患者,经过一期处理后有不同程度的骨间背侧神经麻痹症状,经临床及电生理检查,诊断为骨间背侧神经损伤.14例均为初诊医师对骨间背侧神经缺乏了解造成漏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常遇到严重挫裂并撕脱伤的皮肤 ,通常因被撕脱的皮肤的血管损伤严重 ,不能行显微血管吻合 ,只能在清创时清除无血运的皮肤或清创后行皮肤简单原位缝合 ,结果出现皮肤缺损或大面积皮肤坏死 ,多需一期或二期植皮 ,既加重了病人痛苦 ,又增加了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1 999年 4月~ 2 0 0 1年 9月 ,我们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损伤皮肤行改良回植处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999年 4月~ 2 0 0 1年 9月我院共收治皮肤严重挫裂并撕脱伤的病人 83例 ,男 56例 ,女 2 7例 ;年龄 5~ 74岁。撕脱的皮肤面积为 2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与评价麋鹿角中多糖类成分。方法:分别采用Elson-Morgan法、硫酸咔唑法及苯酚硫酸法,以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和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不同鹿龄及不同角部位麋鹿角样品中的氨基多糖、酸性多糖及中性多糖,并与鹿角进行比较。结果:多糖类成分含量因鹿龄和角部位不同存在较大差异。3种多糖类成分总含量以2岁龄麋鹿角为最高,其次为5岁龄,6~8岁龄,3岁龄和4岁龄。不同鹿龄麋鹿角3个角部位平均含量均以中性多糖为最高,其次是氨基多糖,酸性多糖含量相对较低。3种多糖在3个角部位中的平均含量均以2岁龄麋鹿角为最高,其中氨基多糖和中性多糖的含量与宁夏产鹿角接近,酸性多糖低于宁夏产鹿角。结论:该研究可为麋鹿角药用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应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前臂的主要伸屈功能.方法 切取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复杂创面8例,髂胫束修复前臂屈肌腱缺损3例,伸肌腱缺损5例,同时用皮瓣轴型血管修复手部血供.结果 本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2.5年,前臂外形满意,皮肤质地柔软,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肢能完成主要的伸屈功能,手腕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评价:优良6例,差2例.结论 带髂胫柬的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同时可Ⅰ期重建前臂主要伸或屈功能,是一种简单、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置入物表面仿生矿化微纳拓扑结构载碘涂层的抗菌与成骨性能。方法首先, 在钛合金(Ti6Al4V)片表面通过碱热反应构建钛酸氢钠的纤维网状结构, 标记为碱蚀(AT)组;然后, 在改良模拟体液中仿生矿化形成高比表面积的微纳拓扑结构, 标记为碱蚀后仿生矿化(AT-CaP)组;最后, 负载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构建新型抗菌骨整合涂层, 标记为碱蚀后仿生矿化载碘(AT-CaP-PVPI)组。每组3次平行实验, 在涂层表面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貌和数量, 检测其体外抗菌性能。取15只SD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3组(n=5):AT组、AT-CaP组、AT-CaP-PVPI组, 在大鼠股骨下端髓腔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后, 分别置入经AT、AT-CaP及AT-CaP-PVPI涂层处理的钛棒。比较3组大鼠术后4周股骨置入物表面的成骨状态、新生骨量体积比及骨小梁数目等。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AT组和AT-CaP组涂层表面细菌保持其固有的椭圆球形或圆球形, 细菌处于良好的存活状态;而AT-CaP-PVPI组涂层表面细菌出现膜变形凹陷, 有些细菌已经完全破裂、溶解, 大量细菌死亡。体内实验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