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22.
扩大颈前外侧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例宋应超付鹏军李振武杜衡胜尹锐锋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南阳473009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手术治疗;脊神经1992年8月~1997年2月,作者采用扩大颈前外侧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并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住复住固定满意,无并发症。7例获平均1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寰枢关节无复位丢失,全部患者获得坚固融合。神经功能JOA评分优良率87.5%。结论:个性化选择显露和进钉方式,能保证C1与C2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枢椎齿突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脱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对2003年以来我院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椎骨折脱位21例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骨折按Hanley分类,压缩骨折7例,骨折脱位9例,爆裂骨折1例,爆裂脱位4例。结果,21例患者共植入168枚螺钉,均获3~15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术后比术前改善Ⅰ级以上者19例(90.4%)。术后早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复查X线片或CT脊柱曲度基本恢复正常,160枚螺钉位置正常,8枚螺钉位置异常,无1例并发症。暂未见伤椎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棒断裂或松动现象,无假关节形成。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的复位,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一定风险,但如果术前制定好个体化椎弓根进针方案,正确选择进针点、深度及进钉方向,胸椎椎弓根螺钉在胸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治疗襄枢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接受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并植骨融合的治疗,男9例,女7例。根据JOA评分均为9.7分。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片、CT平扫与三维重建和MRI检查。结果: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肿瘤切除后固定牢固,无并发症。16例获平均1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寰枢关节无复位丢失,全部患者获得坚固融合。神经功能JOA评分优良率为87.5%。结论:个性化选择显露和进钉方式,能保证C1与C2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经侧前方手术入路行椎体全切、单纯植骨支撑融合或钛网支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脱位。方法 对21例陈旧性骨折脱位致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经侧前方胸、腹膜外手术入路行椎体全切减压、单纯植骨支撑融合或钛网支撑植骨、应用钉棒系统进行固定。结果 17例患者均获6个月~3年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比术前改善1级以上者15例(88%)。术后早期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复查X线片或CT,脊柱曲度基本恢复正常,伤后6个月见植骨块与上下椎体融合良好,未见植骨块塌陷及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松动或棒断裂现象,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侧前方手术入路行椎体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时间缩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接受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并椎管减压的治疗,男27例,女7例。按Denis分类:A型14例,B型7例,C型4例,D型7例,E型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片、CT平扫检查。结果34例获平均23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椎体序列规整,无并发症。无松动、继钉、感染等现象。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8.
张超远  顾夙  付鹏军  宋应超 《医学信息》2007,20(6):1052-1053
目的探讨非相邻脊柱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6~2006.12年收治的26例非相邻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治情况,主要临床表现、漏诊原因及手术效果。结果非相邻脊柱骨折患者受创伤重,致伤机制复杂,疼痛、瘫痪及脊柱畸形是主要临床表现。漏诊患者的漏诊原因为较重的上位骨折疼痛或畸形较重的部位掩盖了下位或畸形不重的部位。26例非相邻脊柱骨折患者均得到手术治疗。其中骨折椎体同时行手术治疗16例,一处手术一处保守治疗6例,陈旧性骨折行前路手术治疗4例,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死亡,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均有1级以上改善。结论全面的物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是防止漏诊的关键,早期长(分)节段后路撑开内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好。晚期前路撑开减压融合是防止脊柱畸形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9.
付鹏军  欧阳晟  宋应超 《医学争鸣》2004,25(14):1298-1298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26(男18,女8)例;年龄39~67岁.病程6mo~9 a(平均27 mo).其中24例有下肢麻木无力,19例步态不稳,上肢麻木无力及手精细动作困难21例,躯体束带感18例.  相似文献   
30.
随着现代交通及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例逐渐增多,损伤后常出现截瘫、呼吸无力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但如果抢救措施到位,许多患者可以有机会得到进一步的治疗。自2001~2006年3月,我院先后收治外伤性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6例,经采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