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断、分型与手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底脊索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神经损害36例,运动障碍27例,鼻咽部症状10例.根据肿瘤起源和发展方向,分为鞍区型18例,颅中窝型10例,颅后窝型17例,鼻(口)咽型6例,混合型5例.共行61次手术,其中经枕下远外侧3次,乙状窦后12次,乙状窦前6次,前方颅底8次,鼻蝶13次,颞下硬膜外5次,侧裂14次;肿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放疗.结果 术后MR证实肿瘤全切除37例(66.1%),次全或大部切除19例(33.9%).死亡2例(3.6%),其中因感染死于术后2周1例,长期昏迷死于术后6个月1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出现新的脑神经损害1例,偏瘫1例.随访45例,其中9例因肿瘤复发分别死于术后2~5年.结论 ①多数颅底脊索瘤术前可确诊,但需与侵袭性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鼻咽癌、软骨性肿瘤及颅颈段神经鞘瘤鉴别.②采用螺旋CT三维颅底和血管重建技术有助于了解骨质破坏程度和颅底大血管与肿瘤的关系,降低手术风险度.③临床分型有助于选择手术入路,有时需采用联合入路.④术后放疗可达到缓解症状,延长存活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正>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method and result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a giant unruptured dissection of the basilar artery (BA) . Methods A 14-year-old boy underwent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following a minor head trauma was incidentally found a lesion located anterior  相似文献   
63.
大脑中动脉瘤位于侧裂池内,文献报道35% ~55%的动脉瘤破裂后形成侧裂血肿[1].侧裂血肿是影响大脑中动脉瘤预后的主要因素,病残率高达36%~58%,对于Hunt-Hess分级Ⅳ及V级的病例,若不手术治疗,死亡率几乎为100%[2],但对于手术治疗的时机以及预后,目前了解还不多.现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期间,在CTA辅助下治疗的重症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后伴发侧裂血肿的病例30例,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Hunt - HessⅣ级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38 ~ 70岁(平均58.5岁),伴脑疝征象12例,血肿体积25~ 55mm3(平均38.6mm3),中线结构移位2.0~6.2mmm(平均5.1mm),出血累及基底池6例.Hunt - HessV级12例,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35 ~ 62岁(平均55.2岁),均伴脑疝征象,血肿体积30 ~ 60mm3(平均40.2mm3),中线结构移位3.5 ~12.0mm(平均8.2mm),出血累及基底池10例.所有病例均在发病12h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4.
大豆异黄酮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tlavone,S.I.)对培养的Wistar大鼠心室肌细胞自发性搏动及动作电位的影响。将0.78—6.25μg/ml S.I分别加入到培养4—8d的Wistar大鼠心室肌细胞的培养瓶中,依次记录加药前、后心肌细胞群落的自发性搏动及动作电位参数的变化。结果:大豆异黄酮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及动作电位参数,该作用可被Ca^2 80μg/ml与肾上腺素10μg/ml所反转。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65.
椎管内肿瘤术中应用钛板行椎管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术中应用钛板固定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椎管完整性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间1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椎管后路开窗,钛板固定游离的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椎管后部结构的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铣刀椎管开窗、钛板置入所致的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局部异常积液等并发症。随访2-13个月,未见置入材料脱落、移位;无重建的椎板棘突复合体向椎管内塌陷、椎管后凸畸形、医源性椎管狭窄症。9例X线检查显示截骨断面完全或部分骨性融合,骨枷形成。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采用钛板固定重建椎管后柱骨性结构的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可实现理想的解剖复位,避免椎板切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一、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概述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以椎基底动脉显著扩张、延长、扭曲或成角为特征的少见的脑血管异常病变,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总体人群发病率报告,从造影和尸检结果来看,总体人群发病率应该小于0.05%[1].特定人群的发病率研究各有不同,在第一次发生卒中的人群中,VBD的发生率约为2.06%[2];在后循环梗死的患者中,VBD的发生率是3.7%[3];在进行常规MRI及MRA体检的人群中,无症状的VBD发病率为1.3%[4].  相似文献   
67.
患者女,14岁.因"间断性恶心及呕吐1周,加重伴气喘2 d"入院.查体:呼吸频率30次/分,血氧饱和度100%,心率120次/分,无咳嗽及发热.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MRI:延髓背侧可见卵圆形稍长T1及稍长T2囊性病变;增强后见病变为两囊,二者相连且边界清晰,周边呈环状强化,大小约2.2cm×1.8cm×1.6cm(图1).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烟雾病(MMD)及烟雾病综合征(MMS)合并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特点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年间采用弹簧圈栓塞以及应用Onyx胶闭塞载瘤动脉治疗的此种动脉瘤病例13例,积累临床经验.结果 13例中,成功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1例,随访1-2年,预后良好.血管内介入治疗未成功者2例,其中随访至5个月时再出血死亡1例;随访2年时预后较好1例.结论 当MMD或MMS合并的动脉瘤破裂出血时应积极治疗,以介入治疗为首选,短期随访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大脑后动脉远端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 10例动脉瘤,P2段6例(囊状2例、梭形2例、夹层2例)、P2-P3交界处1例(夹层)、P3段3例(夹层).对于囊状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并保留载瘤动脉的方法;梭形动脉瘤采用支架重建瘤腔的方法;P2段及P2-P3交界夹层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并闭塞载瘤动脉的方法;P3段夹层动脉瘤采用Glubran胶栓塞并闭塞载瘤动脉的方法.结果 随访半年至1年,预后良好.DSA复查9例,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对于大脑后动脉远端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类型及部位采用不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短期随访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0.
脊髓脊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合并脑积水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对象与方法我科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脊髓脊膜膨出(MMC)及脑膜脑膨出(MEC)合并脑积水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0个月,平均12个月。均经MRI确诊,其中后枕部M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