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对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动力髋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10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9例,女性81例;年龄55~87岁,平均77.4岁.采用Evans骨折分型:Type Ⅰ-1型8例,Type Ⅰ-2 19例,Type Ⅰ-3 35例,Type Ⅰ-4型47例,Type Ⅱ 1例.采用Singh分级评定骨的质量:其中Ⅵ级4例,Ⅴ级31例,Ⅳ级52例,Ⅲ级23例.采用尖顶距(tip-apix distance, TAD)评价拉力螺钉在股骨头的位置.选择年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复位稳定性、内固定的植入位置作为分析变量,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3.0~24.0个月(平均12.4个月)随访,14例患者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组平均年龄77.4岁(63~87岁),较骨折愈合组年长8.9岁(P=0.04).骨质疏松轻重程度以及TAD值大小间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稳定与否以及后内侧骨皮质对合情况是否良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复位与功能复位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 年龄、骨折类型、骨骼质量、内固定的植入位置(TAD)以及内侧骨皮质复位质量是导致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功能复位并不增加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对于高龄、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骨折不宜应用动力髋内固定.对于采用动力髋内固定的一般患者应力求使TAD值<25,功能复位即可,但应力求使后内侧骨皮质良好复位.  相似文献   
22.
肉芽肿型毛细血管瘤亦称化脓性肉芽肿。其瘤体形状酷似恶性肿瘤,极易误诊,为引起重视,现将我们经病理证实的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病程2个月~2.5年,平均1年3个月。部位;头颈部3例,手指4例,手背1例。有外伤史者5例(玻璃伤1例、刺伤2例、擦伤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RF内固定、VigorSpacer椎间融合器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并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7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RF内固定、VigorSpacer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 2 7例 ,Ⅱ度滑脱 10例 ;L4,5滑脱 12例 ,L5S1滑脱 2 5例 ;2 3例为峡部裂性 ,4例为退行性。结果 随访 10~ 38个月 ,平均 2 3.6个月。通过对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比较 ,37例中 33例症状完全消失 ,优良率 89.2 % ;2 7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 ,10例Ⅱ度滑脱 8例完全复位 ,椎间融合率 97.3% ;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 4 .1mm恢复至术后 11.7mm ,且无高度丢失。结论 后路减压、RF内固定、VigorSpacer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 ,复位稳定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Richards钉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 在经仔细术前准备后,在C型臂X线监视下,转子外斜切口行Richards钉内固定。结果 作者于1997年至2001年采用此术式治疗转子间骨折86例,随诊超过一年以上,优50例,良28例,可8例,无差病例,总优良率90.8%。结论 Richards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设计合理。性能坚固的优点。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25.
综合术式治疗髌骨习惯性脱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外侧松解、内侧紧缩、股内侧肌止点下移、外侧1/2半髌韧带止点或胫骨结节内移及内侧筋膜瓣牵拉治疗10例(12膝)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结果 随访3个月-2年,患者关节功能良好,髌骨脱位无复发,优良率75%。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6.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BCIS)是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cemented total hipreplacement,cTHR)术中和术后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大规模系统性研究,且国外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本文综合国内外临床资料对BCIS定义、发病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病情分级、预防及治疗措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在3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直接测量了髋关节内压力,7~130cmH_2O(0.686~12.74Kpa)。正常髋关节内是负压,股骨颈骨折后压力升高将增加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故主张早期手术或抽吸减压。  相似文献   
28.
我院自1995年3月对6例移位髋臼骨折,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结合临床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24~56岁,平均35岁。均为汽车撞伤,合并内脏伤1例,髋中心脱位2例,3例后脱位,伴有四肢骨折及休克5例。全部病人急诊行髋关节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骨伤科患者继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 ,以及早期诊断和预防肺栓塞。方法 统计1998年 3月~ 2 0 0 2年 7月骨科患者合并致死性肺栓塞 15例 ,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肺栓塞死亡数占死亡患者总数的 2 0 8%仅次于颅脑外伤 (4 7 2 % ) ,其中大于 5 0岁、合并髋部或下肢外伤病例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大于 5 0岁、合并髋部或下肢外伤、长期制动、合并心血管疾患患者 ,肺动脉栓塞发病率明显增高。病人可因用力、搬动等诱因突然发病。故本病起病急骤、凶险 ,且治疗手段有限 ,故病死率极高。尸检资料表明 ,肺栓塞发病率远较实际临床诊断为高 ,漏诊率达 80 %以上 ,应引起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1990-01~2007-06收治的56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前56例患者进行X线、脊髓造影、CTM和MRI明确诊断,术后1~15年(平均4.5年)随访中47例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优良率83.9%.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早期不典型性,术前主要依赖CT、MRI确诊肿瘤的部位及其大小范围,对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椎管内肿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