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小儿脊柱侧凸的治疗与脊柱的生长发育规律密切相关。其中 ,如何根据脊柱的生长发育规律 ,准确把握各种治疗方法的最佳时机 ,从合理解决脊柱融合和脊柱生长之间的矛盾 ,一直是临床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脊柱的发育在出生前分胚胎期 (最初 8周 )和胎儿期 (卵受精第 8周起至出生 )。脊柱先天畸形一般发生在胚胎期。于妊娠 2 0d左右出现体节和脊索。脊柱的发育与体节和脊索密切相关。脊索最后降解退化为髓核。在妊娠第 18d ,脊索底部出现的神经原肠管若持续存在则与日后形成脊髓纵裂有关。若脊索发育时向两侧偏移则可能是半椎体形成的重要原…  相似文献   
32.
目的回顾总结北京儿童医院自1989年至2007年应用U型钉方法矫治儿童下肢不等长和成角畸形的体会。方法对于下肢成角畸形,以及由于肢体过度生长造成的肢体不等长,采用U型钉皮下置入方法(亦即Blount临时骺阻滞钉技术)。如果达到治疗效果,即时取出,如果暂时未达到治疗目的 ,需要在置入U型钉后1年左右暂时取出,3个月后重新置入,以避免损伤骨骺。结果共有16例患儿接受了临时骺阻滞技术的治疗。1例先天性单侧肢体过度生长,1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单侧肢体过度生长,2例K-T综合征,2例Proteus综合征,4例重度双侧膝外翻,1例内生骨软骨瘤合并膝外翻畸形,2例外伤骺早闭造成的膝外翻,1例骨骺发育不良合并膝外翻,1例Blount's病,1例佝偻病合并膝内翻。2例U型钉脱出,无断裂现象,1例出现骨骺变形,1例在置钉位置出现软骨样组织增生,本组病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结论骨骺未闭合之前的儿童存在生长发育的潜力,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如果患有肢体过度生长导致的肢体不等长,以及不同原因造成的下肢成角畸形,可以采用临时骺阻滞技术,依靠自身的生长发育能力,自动调节后予以矫治。该方法具有创伤小,近似微创,手术较为简单,效果良好的优点。但是,置入钉的数量、位置、体内维持的时间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33.
背景:由于1~3岁幼年儿童椎体发育未完全成熟,各种解剖径线相对较成人小得多,尚无幼儿专用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现有能够利用的直径最小的椎弓根螺钉是用于成人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固定的钉棒系统。目的:观察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应用到成年猪颈椎与幼猪腰椎固定后的生物力学对比。方法:将6具完整新鲜成年猪颈段C3~C6脊椎标本和6具完整8周龄新鲜幼猪腰段脊柱标本自椎间盘及关节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共54个椎体108侧椎弓根。按照标准操作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分别安置在成年猪颈椎标本和幼猪腰椎标本的椎弓根上,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与结论:颈椎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高于腰椎标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1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小于L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0.05);C5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大于C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0.05);颈椎和腰椎标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椎体椎弓根力学数值与椎体骨密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说明取得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在轴向拉力方面适应于幼儿腰椎的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儿童腰骶部半椎体畸形的疗效及经验。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2年2月我们收治的13例腰骶部半椎体畸形患儿的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中,应用髂骨钉和髂骨钩固定5例,术后脊柱侧弯控制不理想,骨盆倾斜纠正不明显,出现如脱钩、髂骨钉移位等并发症;采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后腰骶椎弓根钉固定8例,脊柱畸形及骨盆、躯干倾斜矫形效果满意,且维持矫形的效果相对稳定,并发症少。结论小儿腰骶部畸形需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后路半椎体切除、腰骶椎弓根钉固定的方法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5.
北京儿童医院从1966~1977年共收治盘状半月板34例,其中30例作了手术切除。下面根据这30例资料加以分析并作讨论。资料分析本组30例均系膝关节外侧盘状软骨。男性18例,女性12例。左侧11例,右侧14例,双侧者5例,共计35个关节。年令最  相似文献   
36.
背景:由于1~3岁幼年儿童椎体发育未完全成熟,各种解剖径线相对较成人小得多,尚无幼儿专用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现有能够利用的直径最小的椎弓根螺钉是用于成人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固定的钉棒系统。 目的:观察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应用到成年猪颈椎与幼猪腰椎固定后的生物力学对比。 方法:将6具完整新鲜成年猪颈段C3~C6脊椎标本和6具完整8周龄新鲜幼猪腰段脊柱标本自椎间盘及关节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共54个椎体108侧椎弓根。按照标准操作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分别安置在成年猪颈椎标本和幼猪腰椎标本的椎弓根上,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 结果与结论:颈椎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高于腰椎标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L1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小于L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 < 0.05);C5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大于C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 < 0.05);颈椎和腰椎标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椎体椎弓根力学数值与椎体骨密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说明取得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在轴向拉力方面适应于幼儿腰椎的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10岁以内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不同手术方式及疗效,初步探讨该年龄段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手术原则。方法选择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66例,男34例,女32例,年龄1岁1个月至9岁10个月,平均年龄3岁8个月。其中半椎体畸形22例,半椎体并楔形椎体28例,凹侧存在骨桥或同时存在半椎体l1例,椎体畸形伴多发肋骨畸形5例。行后路原位融合术3例;前路或前后路骺阻滞融合术10例;前路半椎体切除、后路Apofix内固定21例;前路半椎体切除、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19例;前路半椎体及相应肋骨切除、植骨融合术2例;前路半椎体切除融合、石膏背心矫形固定3例,其中1例半年后改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脊柱凹侧截骨撑开2例;前路半椎体切除骺阻滞、后路凹侧皮下撑开术3例.胸腔扩大成形术3例。通过术前、术后、随诊时站立位全脊拄X线片测量冠状面Cobb角,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脊柱侧凸矫形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3个月。冠状面Cobb角得到较大矫正,矫正率为49%.脊柱侧凸畸形获得有效控制。结论10岁以内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复杂,不同年龄及不同类型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8.
尺骨延长治疗儿童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前臂畸形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6例因多发性骨软骨瘤导致前臂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手术的安全性、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尺骨截骨Ilizarov技术和骨外固定器逐渐延长尺骨,矫正弯曲,同时牵引桡骨小头复位。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进行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尤其是伸直功能锻炼。结果8例前臂短缩、弯曲得到矫正,肘内翻、腕关节尺偏纠正,外观满意。前臂旋转功能较术前改善,旋前增加10°-16°,旋后增加11°-14°。1例发生暂时性桡神经麻痹,1例发生肘关节功能障碍,2例低龄患儿出现指间关节屈曲,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结论采用尺骨延长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的前臂畸形具有改善外观和功能的作用。治疗期间应注意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问关节的康复训练,尤其是低龄儿童。  相似文献   
39.
1972至1991年共收治新生儿小婴儿急性脂化脓性髋关节炎36例,晚期病理性髋脱位24例,本文总结了新生儿小婴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及治疗经验,并将晚期病理性髋脱位分为五型,按各种类型的病理改变采取各种手术方法,本文介绍了各种手术方法半分析总结了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背景:由于1~3岁幼年儿童椎体发育未完全成熟,各种解剖径线相对较成人小得多,尚无幼儿专用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现有能够利用的直径最小的椎弓根螺钉是用于成人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固定的钉棒系统。 目的:观察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应用到成年猪颈椎与幼猪腰椎固定后的生物力学对比。 方法:将6具完整新鲜成年猪颈段C3~C6脊椎标本和6具完整8周龄新鲜幼猪腰段脊柱标本自椎间盘及关节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共54个椎体108侧椎弓根。按照标准操作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分别安置在成年猪颈椎标本和幼猪腰椎标本的椎弓根上,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 结果与结论:颈椎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高于腰椎标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L1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小于L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 < 0.05);C5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大于C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 < 0.05);颈椎和腰椎标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椎体椎弓根力学数值与椎体骨密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说明取得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在轴向拉力方面适应于幼儿腰椎的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