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10年3月,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5~57岁,平均32.7岁。机器绞伤8例,压砸伤7例,挤压伤2例,热压伤1例,虎口挛缩组织切除后7例。左侧11例,右侧14例。创面部位:虎口7例,腕掌侧2例,手背15例,手掌尺侧小鱼际部1例。创面范围3 cm×3 cm~9 cm×7 cm。除虎口挛缩患者择期手术外,其余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 h~11 d,平均5 h。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3.5 cm×3.5 cm~10.0 cm×8.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2周1例皮瓣以远1/3发生坏死,经二期植皮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虎口挛缩患者术后30 d开大虎口夹角度≥50°,可完成拇指外展、对掌功能。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应用同种异体骨-腱-骨移植物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由山西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骨-腱-骨移植物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同时处理膝关节合并损伤.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生化,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全身状况和膝关节局部的反应,定期检查康复锻炼、关节功能情况,并应用Lysholm评分进行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未见排异反应及感染发生,并都获得随访.所有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术后Lysholm评分1明显低于术前(t=24.211,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腱-骨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也验证了股骨外髁中点是前交叉韧带等距重建的理想位置和手术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治疗糖尿病足(DF)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2022年于该院治疗的63例D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行TTT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收集患者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趋化因子受体(CXCR4),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SDF-1、CXCR4、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调SDF-1/CXCR4信号轴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TTT治疗DF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