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系膜细胞为肾脏固有的炎症细胞.系膜细胞中有部分源于骨髓(如Ⅰ a阳性细胞),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也具有单核吞噬细胞的炎症作用,在肾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如何抑制此类炎症作用无疑有重大意义.已有报道脂多糖(LPS)可刺激此类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2].  相似文献   
62.
洛汀新目前较为一致地在糖尿病(DM)伴高血压(HT)者中,作为临床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本文试图应用ACEI药物对2TDM伴与不伴高血压(HT)者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观察,认识该药物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3.
红外线照射治疗手术后刀口愈合不良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红外线的照射原理 ,对 16例术后刀口愈合不良的病人 ,进行红外线照射 ,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治愈率达 10 0 % ,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4.
在使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常见有发热、疲倦、头晕等副作用,但多数病人中在1~2周内可于正确的护理措施下,逐渐缓解和控制,因此加强用药前的观察与指导,用药过程中的护理显得很重要。 1 发热副作用的观察 干扰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发热,部分病人于治疗中期出现白细胞下降。13例干扰素治疗者,有12例发生发热反应,5例发生白细胞减少。应用不同剂  相似文献   
65.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在临床上十分罕见,通常以反复腹痛、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多见,极 易误诊。患者肠系膜断层扫描可见其典型的肠管周围沿血管走行的条索状高密度影,并可见血管钙化影,M-NBI肠 镜可见蜂窝状的毛细血管网消失,微血管结构紊乱,血管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细胞游离血红蛋白(CFH)与孕产妇脓毒血症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入住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产科分娩后脓毒血症症孕产妇78例,分娩后正常对照组70例资料,包括APACHII评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连续检测入院后三天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降钙素原浓度等,分析各组游离血红蛋白与降钙素原等的相关性。结果脓毒血症组CFH浓度较对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有统计差异;在脓毒血症组内,脓毒性休克组CFH较严重脓毒症组升高,P0.01,有统计学差异。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与PCT有正相关关系,r=0.676,脓毒血症患者,随病情加重、PCT浓度增加,CFH浓度也有增加。结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与脓毒血症孕产妇预后有相关性,检查CFH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检测和诊疗方向。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氨基末端前体脑钠尿肽(NT-proBNP)及其他相关因子的临床关系。方法将153例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A组(造影结果为正常冠状动脉)和B组(造影结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析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腹围、临床表现和各种生化因子包括总胆固醇、肌酐、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单核细胞计数及NT-proBNP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NT-proBNP250 ng/L,纤维蛋白原5 g/L,单核细胞计数0.50×109/L(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是NT-proBNP250 ng/L、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结论NT-proBNP250 ng/L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个体化给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就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内科的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1次/d,用药后均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检测,结合患者的一般信息对3种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选择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90d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在139例患者中,氯吡格雷中代谢、慢代谢的患者有83例,阿司匹林高抵抗的患者有52例,西洛他唑弱代谢型的患者有9例,其中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比例最高,达59.71%。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中,糖尿病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则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均按基因检测的结果调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所有患者随访90d均未出现新发的脑血管事件。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基因多态性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提高对右中叶嵴、左舌叶嵴CT表现的认识.资科与方法复习100名正常成人胸部CT扫描片,观察右中叶嵴、左舌叶嵴的形态、大小、边缘和位置.为了探讨其诊断意义,分析30例原发性肺结核患者的CT资料.结果 两侧叶嵴形态分别为三角形、喇叭形、菱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形.正常右中叶嵴的前后径平均为(17.8±2.2)mm,左右径平均为(17.3±2.1)mm,嵴角平均为(73.8±7.8)°;正常左舌叶嵴的前后径平均为(18.2±2.2)mm,左右径平均为(17.6±2.1)mm,嵴角平均为(66.0±9.6)°.叶嵴的外缘均显示凹入或平直.右中叶嵴位置较左舌叶嵴稍靠前靠下.在30例原发性肺结核CT片上,右中叶嵴增大主要是右肺门叶间下组及右下叶外侧组淋巴屯结增大;左舌叶嵴增大主要是左肺门叶间下组及左下叶外侧组淋巴结增大.30例中,19例(63.3%)伴有纵隔淋巴结增大,以右气管旁组(14例),右气管支气管组(12例)和隆突下组(17例)多见.增强扫描片上,淋巴结呈环状强化14例(46.6%),不均匀强化11例(36.7%),均匀强化5例(16.7%).结论 熟悉右中叶嵴、左舌叶嵴正常和异常的CT表现,有助于对肺门淋巴腺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0.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体力工作常常被机器所替代,体力活动日见减少,加之营养过剩,肥胖者日益增多,肥胖者易患糖尿病,所以有人把糖尿病称为“富贵病”。调查表明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为2型糖尿病,大多数学者认为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