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 预激综合征影响QRS波终末向量,但尚未被关注。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旁路前传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与旁路位置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愈的、术前旁路有前传功能的单旁路预激综合征患者158例。根据术前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显性组150例,隐性组8例。显性组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观察旁路前传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和QRS波终末向量改变与旁路位置及预激向量的关系;隐性组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观察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QRS波终末向量有改变者分析靶点图靶点V波与QRS波最早起点的关系。结果 显性组150例均有QRS波终末向量改变,QRS波终末向量改变与旁路位置有关。V1、Ⅰ、Ⅱ、Ⅲ、aVL、aVF导联不同预激方向患者QRS波终末向量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不同部位显性组预激综合征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与术后QRS波终末向量变化与预激向量方向基本一致。相关分析显示:V1、Ⅰ、Ⅲ、aVL导联QRS波终末向量变化与预激向量呈高度正相关(rs=0.812、0.701、0.771、0.762,P<0.05),Ⅱ、aVF导联QRS波终末向量变化与预激向量呈中度正相关(rs=0.569、0.647,P<0.05)。隐性组8例中2例有QRS波终末向量改变,靶点图示靶点V波(旁路下传)与QRS波最早起点(正路下传)几乎同时出现。结论 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不仅影响初始向量同时影响QRS波终末向量;δ波是旁路下传心室快于正路的表现,QRS波终末向量改变是旁路前传心室的标志,有助δ波不明显和不完全隐性预激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62.
P-选择素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P-选择素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及抗P-选择素治疗在动物模型中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NF-κB抑制因子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取新生儿脐带,体外培养HUVECs,取3~5代细胞加入AngⅡ10~(-6)mol/L为实验组,不加培养液为对照组,分别培养2、4、6、10、12 h。另取HUVECs,分为培养组(仅加培养液)、AngⅡ组(加AngⅡ)、阻断剂组(加AngⅡ和NF-κB抑制剂)、药物组(加AngⅡ和阿托伐他汀),每组6例,培养12 h,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MCP-1和IκB-α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各时间点N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MCP-1蛋白表达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阻断剂组和药物组NO含量较AngⅡ组均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培养组(P<0.01);MCP-1蛋白表达较AngⅡ组均减少,但高于培养组(P<0.01)。与AngⅡ组比较,阻断剂组和药物组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但仍低于培养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人物介绍     
1临床资料 1.1基本情况患者男性,79岁.因反复头晕20年,加重伴意识障碍1d入院.既往患高血压病20年,20 d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未服药.1d前出现头晕,症状逐渐加重,无胸闷、胸痛.入院当日急诊科就诊时突发意识丧失、尿失禁、呼之不应,急诊测血压80/40 mmHg(1 mrnHg =0.133 kPa),给予补液、升压治疗1 min后,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检测 4 8例心力衰竭患者及 2 0例健康者血内皮素 (ET 1)、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浓度。将 4 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2 6例 ,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缬沙坦治疗组 2 2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缬沙坦 80mg ,每日1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 1个月。并设健康对照组 2 0例。观察ET 1、AngⅡ和TNF α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①心力衰竭患者ET 1、AngⅡ和TNF 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但以缬沙坦治疗后ET 1和TNF α水平下降显著 (P <0 .0 1)。结论神经内分泌激素及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 ,缬沙坦治疗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 ,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6.
家族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家族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89例,其中有家族史92例,无家族史97例,血压正常者100例。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ed)、室间隔厚度(LVST)、左室后壁厚度(LPWT),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测量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cm/s)及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a(cm/s),计算e/a的值。再根据LVMI、RWT划分高血压患者左室几何构型,对各几何构型中有家族史及无家族史者的左心形态及功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有家族史者不同构型的LVIDed、LVST、LPWT均大于无家族史者。有家族史组舒张功能明显降低,在向心性肥厚型中较为显著。有家族史组收缩功能下降,在离心性肥厚性中较为明显。结论:家族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形态、功能具有一定影响,在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型中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抗凝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不中断华法林)及对照组(中断华法林),比较两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INR值恢复到2—3的达标时间、围术期出血、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INR值恢复到2~3的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口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的抗凝方案县寄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
射频消融术致血栓前状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管射频消融术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CA)是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方法 ,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公认。但是 ,随着手术数量不断增多 ,RFCA引起血栓及栓塞并发症的报道也随之增多 ,据统计血栓栓塞总的发生率为 0 6 % ,但左侧心腔FRCA时可增至 1 8%~ 2 % ,尤其是对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时可高达 2 8% ,严重者 (如肺栓塞 )可导致死亡[1 ] 。为探讨RFCA引起血栓及栓塞的机制 ,预报及预防其发生 ,目前国内外学者均致力于RFCA与血栓前状态的研究。一、RFCA致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血栓前状态 (Prethrombotics…  相似文献   
69.
干扰素联用药物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不同的用药顺序等配伍方式,探讨干扰素与化疗药物体外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胃癌细胞株FGC85作为靶细胞,用肿瘤细胞集落形成法进行药敏实验.分析了干扰素α2b(IFNα2b)与氟脲嘧啶、顺铂联合应用时,不同的配伍方式对人胃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实验分组为:①化疗药物;②IFNα2b;③化疗药物和IFNα2b同时作用;④化疗药物继以IFNα2b;⑤IFNα2b继以化疗药物.结果IFNα2b与氟脲嘧啶或顺铂联合应用对FGC8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各单独应用,各组抑制率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IFNα2b降低氟脲嘧啶、顺铂的IC50,并且有显著差异(P<005,P<001);加药顺序不同,抑制效果亦不同,以化疗药物继以IFNα2b组最佳,IFNα2b继以药物组最差,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IFNα2b与氟脲嘧啶、顺铂联合应用,可提高药物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70.
1 病例报告女 ,61岁。阵发性心悸、气短 5a,近 1 a出现头昏、乏力 ,黑蒙现象 ,偶发阵发性心动过速突发突止。 ECG示 :窦性心动过缓 ,HR50次 / min,阿托品试验阳性 ,心动过速发作时 ,心电图呈窄 QRS性阵发性室上速 ,被当地医院诊为病窦综合征 ,慢快综合征 ,并长时间按此诊断治疗不见好转。转我院就诊 ,我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阵发性交界区性心动过速。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证实为隐匿性左侧旁道所致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成功进行了射频消融术 ,同时安装了永久性人工起搏器。2 讨论本组误诊原因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