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29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322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1篇
  2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小气道病变(SA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早期病理阶段,早期治疗是可逆的。因此,早期干预SAD是有效控制COPD的关键。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我们对SAD患者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并观察相关指标12个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低分化肝癌细胞Hep3B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Res(0、20μmol/L、40μmol/L、80μmol/L)处理Hep3B细胞,利用CCK-8法、PI染色、Annexin V-FITC/PI染色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Res对低分化肝癌细胞Hep3B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Res处理低分化肝癌细胞Hep3B后,Hep3B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P<0.01);低分化肝癌细胞Hep3B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_2/M期,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强(P<0.05)。结论:Res可抑制低分化肝癌细胞Hep3B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对细胞周期具有阻滞效应,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探讨京万红软膏对大鼠糖尿病足烫伤的作用,并初步考察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继而复制大鼠糖尿病足烫伤模型。实验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京万红软膏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rhEGF)组。给药14 d,记录给药前后大鼠足部宏观形态、体积及瓦格纳(Wagner)分级结果。给药后检测足部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的足趾体积、Wagner分级、SOD含量与PDGF 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给药5 d后,京万红软膏组可显著减小糖尿病大鼠的足趾体积(P<0.05),给药14 d后,京万红软膏组可明显促进溃疡创面组织及表皮的修复,极显著降低Wagner分级水平(P<0.01),显著升高足部组织中SOD的含量及上调PDGF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京万红软膏针对大鼠糖尿病足烫伤具有控制感染、祛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修复等多重功效,其愈合作用可能与消除过量的氧自由基及上调PDGF mRNA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考察京万红软膏对大鼠缺血合并外伤型糖尿病足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大鼠缺血合并外伤型糖尿病足模型。实验设置4组,每组大鼠15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京万红软膏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rhEGF)组。给药14 d,记录给药前后大鼠体质量、血糖、足部形态及溃疡面积的变化情况。并于给药后取足部溃疡部位组织行HE染色,采用RT-PCR法检测京万红软膏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京万红软膏对大鼠缺血合并外伤型糖尿病足具有消肿生肌,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与模型组相比,京万红软膏组给药14 d后可极显著减少大鼠足部外伤部位的溃疡面积(P0.01);可极显著上调PDGF mRNA的表达(P0.01)。结论京万红软膏对大鼠缺血合并外伤型糖尿病足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可能与上调PDGF mRNA的表达相关,但对VEGF及其受体Flt-1 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6.
王天海  高艳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0):673-674,684
目的了解北京市监狱干警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今后对监狱干警开展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8名监狱干警就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进行调查。按回答题的正确数计算知晓率/%。结果共调查21道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题,总体知晓率为70.37%(1 596/2 268);6道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题的正确掌握率为74.85%(485/648)。性别、文化程度、从警时间、职业类别之间的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加强监狱干警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并将教育重点放在一线工作的监管干警。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方法降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在航空总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原因、设定目标值、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从15.00%下降到5.38%,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中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的表达及其甲基化水平的 变化,并探讨两者在NASH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 将2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每组10 只。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分别饲喂普通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于24周后处死。测量大鼠体质量及肝质量,并取各组 大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于低温保存。通过病理染色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变化、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采用酶 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 (TC)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脏CD68蛋白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TLR4蛋白的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TLR4基因mRNA的表达;亚硫酸氢测序PCR(BSP)检测肝脏TLR4基因甲基化水平。结 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细胞体积增大,出现大量脂肪空泡,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肝指数升高,血清中ALT、AST、 TC及TG明显升高(P<0.01);CD68蛋白的表达含量明显升高;TLR4蛋白、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甲基化水 平降低(P<0.01)。TLR4的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相对含量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NASH模型大鼠肝 脏TLR4基因的表达与其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TLR4基因甲基化水平的降低在NASH发病因素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跌打通痹膏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Ⅱ型胶原mRNA (COL-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跌打通痹膏组、骨通贴组,每组13只。模型组、跌打通痹膏组、骨通贴组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正常组、假手术组不予处理,模型组、跌打通痹膏组、骨痛贴组分别用胶带、跌打通痹膏、骨痛贴膏贴敷4周,观察治疗后各组实验兔关节软骨改变情况,并检测关节软骨中 MMP-13、COL-Ⅱ mRNA的表达。结果(1)组织学关节软骨评分:跌打通痹膏组评分较模型组低(P<0.05)。(2)MMP-13mRNA检测:模型组MMP-13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跌打通痹膏组MMP-13 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3)COL-ⅡmRNA检测:跌打通痹膏组COL-Ⅱ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结论跌打通痹膏能通过降低Ⅱ型胶原降解,抑制MMP-13 mRNA表达,从而有效保护膝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延缓关节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40.
肿瘤诱导分化是指应用某些化学物质可使不成熟的恶性细胞逆转,向正常分化,去分化的肿瘤细胞也可被诱导而重新向正常细胞分化,甚至转变成正常细胞。这些化学物质就称为肿瘤诱导分化剂。目前常用的肿瘤诱导分化剂包括维甲酸(RA)类、组蛋白酶抑制剂、甲基化抑制剂、PPAR激动剂、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等。近年来探索性用于诱导多种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其诱导机制是上调NISmRNA的表达,提高肿瘤细胞的碘摄取率。单独利用不同诱导分化剂在基因转录前后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诱导肿瘤的分化或再分化,诱导机制逐渐明确,大多数在体外研究中对培养的各种肿瘤细胞诱导效果较确切,而体内实验疗效不佳,且副作用大。目前研究中多用RA类联合其他类型诱导分化剂,恶性肿瘤种类多局限为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诱导机制可能为多种诱导分化剂间通过受体相互作用或联合应用诱导NISmRNA表达增加和诱导NIS蛋白定位正确的药物等。探讨低剂量多药联合应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是肿瘤诱导分化治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从体外到体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还需要更广泛的探索,应加强诱导分化机制的研究,以求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