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表面活性素抗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效果,并对其溶血活性进行测定.方法 选取7 d龄雏鸡150只,随机分为感染不用药组、抗球虫药(氨丙啉)饮水组、灌胃表面活性素(surfatin)组、肌肉注射表面活性素组及不感染不用药组.除不感染不用药组外各组均人工感染1×105个孢子化卵囊.于感染后第7 d收集粪便、第9 d剖杀观察各组抗球虫效果.脂肽的溶血活性利用比色法测定.结果 感染不用药组、抗球虫药饮水组、灌胃和肌肉注射表面活性素组抗柔嫩艾美耳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4.02、190.20、163.97和107.07.表面活性素溶血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口服表面活性素具有中效抗柔嫩艾美耳球虫效果,并且多次口服给药效果要好于1次肌肉注射给药,但低于已知的抗球虫药氨丙啉,表面活性素具有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72.
吴七二  高晓平  宋娟  李键  王冬 《安徽医药》2019,23(5):1047-1050
肌内效贴近年来已成为治疗脑卒中的新技术之一。本研究基于国内外肌内效贴在脑卒中运动障碍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综合评述了其在偏瘫病人上肢、下肢、其他等方面的应用取得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总结其在脑卒中康复中临床应用中特点,并对肌内效贴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3.
探讨益智仁中两个已知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Yakuchinone A和Yakuchinone B以及结构类似物姜黄素(curcumin)的血管生成抑制活性。采用了转基因荧光斑马鱼为体内实验动物模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体外实验模型,评价了上述3个化合物的活性及毒性。以血管生成抑制指数(AI)代表化合物的活性与毒性之比。结果表明,无论是体外实验还是体内实验,姜黄素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最强而毒性最低,Yakuchinone A次之,Yakuchinone B抑制活性最低而毒性最强。因此,姜黄素为三者中最佳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微创无痕缝合技术联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对预防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创伤手术患者690例,随机分为常规缝合组、微创无痕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和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围瘢痕期干预),每组230例,术后6、12个月,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法(VSS)结合应用超高频超声瘢痕厚度检测,定量评估皮肤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观察3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后3组温哥华瘢痕评分比较,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组<常规缝合组(P<0.05,P<0.01);超高频超声检测瘢痕厚度结果显示,6个月、12个月后3组比较,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组<常规缝合组(P<0.05,P<0.01);12个月后皮肤愈合瘢痕明显减轻的顺序为: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组>常规缝合组(P<0.01)。结论微创无痕缝合术结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预防瘢痕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75.
2000.5-2006.8月我院经鼻内镜行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成型术17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170例中,男108例,女62例,年龄18~65岁;病程1~15年不等。患者均持续鼻塞,轻重不一;伴有粘液涕或粘脓涕;查体下鼻甲粘膜肥厚或息肉样变,以后端为主;呈结节状或桑椹样,色暗红或淡红,对1%麻黄素收缩不敏感。  相似文献   
76.
背景国内外很多学者已针对节奏性听觉刺激在脑卒中患者步态训练中的应用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乏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节奏性听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 Direct、Embase、PEDro、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关于节奏性听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参数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9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整理资料、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英文9篇,中文3篇),脑卒中患者36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节奏性听觉刺激用于步态训练对患侧步长(MD=4.08,95%CI:2.86~5.30,P0.001)、步幅(MD=18.42,95%CI:14.94~21.91,P0.001)、步频(MD=7.69,95%CI:2.91~12.47,P=0.002)、步速(MD=14.56,95%CI:13.66~15.46,P0.001)、时间对称性(MD=0.12,95%CI:0.09~0.15,P0.001)、空间对称性(MD=-2.03,95%CI:-3.36~-0.69,P=0.003)与常规步态训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节奏性听觉刺激可以加强脑卒中患者步态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非手术脊柱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与普通牵引相比的优势所在.方法 选取LDH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普通腰椎牵引治疗,试验组予SDS9800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予腰椎MRI测量,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均有改善,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手术脊柱减压技术是无创、安全、有效、舒适的治疗LDH方法,其临床及影像学疗效优于普通牵引.  相似文献   
78.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CI)的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此,重建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一项重要内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但目前仍是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尿流动力学检查已成为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常规检查技术,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可对膀胱尿道功能进行分类外,还可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多的客观指标.本文结合尿流动力学理论就近些年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研究的成果进行概述,总结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是复杂的综合工作,治疗的前提是必须明确其尿流动力学特点,间歇性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治疗手段,但目前仍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79.
田浩文  高晓平 《安徽医药》2013,17(7):1242-124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干扰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目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但大多非手术疗法存在起效慢、疗程长、易复发等问题,随着近年来医学及工程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非手术脊柱减压疗法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其疗效现已逐渐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认可。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PBL-CP联合教学法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临床医学(康复方向)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采用PBL-CP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带教方法,出科时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同时对实习生和带教老师发放临床教学调查问卷,评估PBL-CP教学法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教师和学生对PBL-CP教学法的教学反馈评价更高(P0.05);试验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BL-CP教学法可提高康复医学专业临床实习生的带教质量,值得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