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坐位下体负压对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 )影响的意义.方法15名健康青年男性坐位行下体负压(LBNP) 实验,TCD分别测试LBNP前(对照)、LBNP(-4.0kPa、-6.67kPa)后0.5、1、2、3、4、5min及卸压后1 、3 、5 min时的Vmca.结果下体负压-4.0kPa 下4min、5min时Vmca较对照明显减慢(P<0.05);而下体负压-6.67kPa下2min、3min时Vmca改变与前者相似(P<0.05),但4min和5min时Vmca较对照大幅降低(P<0.01);卸除-4.0kPa后1min时Vmca为对照的90%(P<0.05),而3min时Vmca已恢复正常;卸除-6.67kPa后1min时Vmca为对照的83%(P<0.01),3min时Vmca为88%(P<0.05),5min时Vmca基本恢复正常.结论TCD可动态监测坐位下体负压对Vmca的影响,LBNP可导致Vmca减慢,使大脑血供减少,为解释空中晕厥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2.
作者介绍用系统传递函数方法,校正呼吸测量系统对呼出气中氧和二氧化碳浓度信号的延迟和响应时间的影响,并对信号基线漂移和干扰采取了相应措施,用微机测算逐次呼吸O_2耗量(Vo_2)和CO_2生成量(Vco_2).该方法测算结果与化学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对误差,Vo_2为2.33%~3.82%;Vco_2为0.66%~1.82%,且简单而快速.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9名飞行员及8名实验室工作人员为对象,测量了他们在歼击机地面练习器内作模拟飞行时的呼吸及循环生理数据。飞行员组的结果是:静坐时的氧耗量为198±21毫升/分/米~2(STPD),肺通气量为6.8±0.77升/分/米~2(BTPS),心率为69±7次/分;模拟飞行时氧耗量为206±23毫升/分/米~2(STPD),肺通气量为7.0±0.74升/分/米~2(BTPS),心率为75±6次/分。飞行员组静坐及模拟飞行时的数据均较一般人员组为高。与本人自行车功量计标准下肢负荷时的线性关系相比;飞行员组模拟飞行时 的肺通气量数据基本位于标准下肢负荷回归直线±2S范围以内,通气当量值为24.3(V_(O2)=1000毫升/分,STPD);模拟飞行时的心率相对增快,数据较为分散,距标准下肢负荷回归直线较远。文中还讨论了飞行条件下采用心率法估值氧耗量及肺通气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
以114名飞行人员为被试者,观察了在轻度体力负荷(250kg·m·min~(-1))下,外加呼吸阻力(3~30CmH_2O·L~(-1)·S)对呼吸气体流率和面罩腔压力变化以及主观感觉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能反映阻力影响的客观生理指标,并以概率单位分析方法确定对外加阻力的容许水平。结果表明:面罩腔压力波动幅度((?))和每L通气所需的额外呼吸动(W/L),均可作为反映呼吸不适感觉程度的客观生理指标;但以前者更为适用。如果(?)不超过6.1CmH_2O,或W/L不超过0.047kg·m·L~(-1),则90%的人将不会产生呼吸不适感;如果(?)不超过7.9CmH_2O,或W/L不超过0.061kg·m·L~(-1),则90%的人将只可能产生中等以下程度的不适感。文中还就航空供氧装备阻力标准修订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坐位下体负压对人体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15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坐位下体负压 - 4.0 0kPa、 - 6.67kPa条件下 ,分别测试负压前、下体负压暴露 0 .5、1、2、3、4、5min和卸压后 1、3、5min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在 - 4.0kPa下体负压作用 4、5min时 ,脑血流速度减慢 (P <0 .0 5 ) ;负压作用 3、4、5min时心率增快 (P <0 .0 5 ) ;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在 - 6.67kPa下体负压作用 2、3min时 ,脑血流速度减慢 (P <0 .0 5 ) ,在 4min和 5min时显著减慢 (P <0 .0 1) ,卸压后 1min尚未恢复 (P <0 .0 5 ) ,随后恢复至对照水平 ;负压作用后各时间点心率均显著增快 (P <0 .0 1) ;血氧饱和度在负压暴露 5min时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坐位下体负压造成血液在下肢淤积 ,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引起大脑血供减少 ,为空中晕厥和立位耐力不良的医学鉴定提供了人体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6.
睡眠剥夺是指人因为环境或自身的原因导致正常量的睡眠无法得到满足的状态。正常成年人每24h需睡眠7h~8h,如果得不到足够的睡眠,就会发生睡眠剥夺。在现代生活中,睡眠不足的现象十分普遍,如夜间学习的学生、机车司机、加班工作的工人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睡眠剥夺时人的脑力工作能力下降[1],表现为反应时延长、警戒性降低、注意力受损等。情绪反映的是人对自身状态或客观环境的喜好与厌恶的感觉,它较其他心理指标对睡眠剥夺更为敏感。本实验旨在探讨急性睡眠剥夺情况下人的情绪状态的变化,为探索提高睡眠剥夺下的工作能力的措施和制订保障夜间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的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医科大学一年级本科生8名,男性,健康,年龄19~21岁,体重(62.3±5.57)kg,身高(169.88±3.44)cm 。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2]得分25.75±12.20,处于正常范围。 二、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区组化实验设计,在27h的持续觉醒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重复一组相同的测试项目。实验前集中向被试者讲述实验的步骤以及各种量表的填写方法。实验前晚被试者按时休息,实验前 1周内禁止饮酒、茶、咖啡及剧烈运动,严格禁止服用各种中枢抑制性或兴奋类药物。  相似文献   
37.
背景:下体负压是模拟重力-惯性力场对人体循环功能影响的有效研究方法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正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目的:探讨坐位下身负压暴露时人体心血管系统的代偿功能的变化,为高G值致空中意识丧失(G-LOC)的预防和监控提供生理学参数。设计:随机自身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本系脑功能实验室,实验对象为15名健康自愿者青年男性,均系本校大学二年级学员。干预:采用坐位下身负压舱,每名被试者均要受到-4.00kPa、-6.67kPa下身负压的作用。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测试负压前、下身负压暴露于-4.00kPa,-6.67kPa的0.5,1,2,3,4,5min和卸压后1,3,5min的血压、心率及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等。在-4.00kPa下身负压作用时,收缩压与舒张压与负压前对照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心率在下身负压作用3,4,5min时,显著增快(P&;lt;0.05)。结果:在-6.67kPa下身负压作用时,心率在负压作用各时间点与负压作用前比较均显著增快(P&;lt;0.01);收缩压与负压前对照无明显改变,舒张压显著升高(P&;lt;0.05)。结论:坐位下身负压造成血液在下肢积聚,大脑供血量减少,心血管系统通过加强代偿功能,使大部分被试未发生晕厥前症状。随着下身负压值的进一步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机体出现失代偿现象,导致出现晕厥前症状。为高G值致空中意识丧失(G—LOC)的预防和监控提供生理学参数。  相似文献   
38.
背景下体负压是模拟重力-惯性力场对人体循环功能影响的有效研究方法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正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目的探讨坐位下身负压暴露时人体心血管系统的代偿功能的变化,为高G值致空中意识丧失(G-LOC)的预防和监控提供生理学参数.设计随机自身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本系脑功能实验室,实验对象为15名健康自愿者青年男性,均系本校大学二年级学员.干预采用坐位下身负压舱,每名被试者均要受到-4.00 kPa、-6.67 kPa下身负压的作用.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测试负压前、下身负压暴露于-4.00 kPa,-6.67 kPa的0.5,1,2,3,4,5 min和卸压后1,3,5 min的血压、心率及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等.在-4.00 kPa下身负压作用时,收缩压与舒张压与负压前对照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心率在下身负压作用3,4,5 min时,显著增快(P<0.05).结果在-6.67 kPa下身负压作用时,心率在负压作用各时间点与负压作用前比较均显著增快(P<0.01);收缩压与负压前对照无明显改变,舒张压显著升高(P<0.05).结论坐位下身负压造成血液在下肢积聚,大脑供血量减少,心血管系统通过加强代偿功能,使大部分被试未发生晕厥前症状.随着下身负压值的进一步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机体出现失代偿现象,导致出现晕厥前症状.为高G值致空中意识丧失(G-LOC)的预防和监控提供生理学参数.  相似文献   
39.
背景:高过载致空中意识丧失的预防和监控,是当前航空航天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的:探讨坐位下体负压(u—LBNP)对人体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设计:非随机自身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本系脑功能实验室,实验对象为15名健康青年男性,均系本校大学二年级学员。干预:每名被试者均受到-4.00,-6.67kPa下体负压的作用。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测试负压前、下体负压暴露于-4.00,-6.67kPa的0.5,1,2,3,4,5min和卸压后1,3,5min的VMCA和SaO2。结果:在-4.00kPa U—LBNP作用4,5min时,VMCA减慢(P&;lt;0.05);SaO2无明显改变。在-6.67kPa U-LBNP作用2,3min时,VMCA减慢(P&;lt;0.05),在4min和5min时显著减慢(P&;lt;0.01),卸压后1min尚未恢复(P&;lt;0.05),随后恢复至对照水平;SaO2在负压暴露5min时显著下降(P&;lt;0.05)。结论:坐位下体负压造成血液在下肢淤积,VMCA减慢,引起大脑血供减少,为空中晕厥和立位耐力不良的医学鉴定提供了人体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0.
航空供氧装备呼吸阻力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