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在《护理综合训练》课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护理实践,试验组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0SCE)模式实施教学、评价。[结果]试验组的大部分考核指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OSCE考核模式教学,有助于客观、综合评价学生的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介入栓堵侧枝合并手术矫治伴有体肺侧枝的重症法鲁氏四联症和肺动脉闭锁的临床结果,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1992年至2006年我院介入加外科手术治疗25例伴有体肺侧枝的重症发鲁氏四联症和肺动脉闭锁,其中法四12例,肺动脉闭锁13例,年龄6月~17岁,体重7~55公斤,男性16例,女性9例,造影发现体肺侧枝共65支,平均2.6/例。外科根治手术23例,2例肺动脉闭锁行姑息手术,术前栓堵20例,术后栓堵5例,共栓堵侧枝53支,完全栓堵率86.8%。结果全组病例死亡6例,总死亡率24%,肺动脉闭锁根治术11例,死亡4例,死亡率36.4%,肺动脉闭锁姑息手术2例,死亡1例,法四根治术12例,死亡1例,死亡率8.3%。介入栓堵后根治术共18例,死亡3例,均为肺动脉闭锁,死亡率13%,根治术后介入栓堵5例,死亡2例,死亡率40%,其中法四4例死亡1例,肺动脉闭锁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衰1例,低心排1例,肺出血1例,广泛肺渗出1例,肺缺血坏死1例,下腔静脉梗阻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介入栓堵体肺侧枝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伴有体肺侧枝的重症法鲁氏四联症和肺动脉闭锁安全有效,可以减轻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矫治成功率,减少手术创伤。术前栓堵侧枝对于手术成功尤为重要,术前明确体肺侧枝与固有肺动脉交通情况,对于单独供血的大体肺侧枝不宜拴堵,应于术中进行融合重建。与国外同期治疗结果比较我们的总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皮肤合作评估及管理在手术高危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6月选择本院收治的实施手术的高危压疮患者709例设为对照组,手术过程护士采用3S压疮风险评估表对手术患者皮肤进行评估及护理,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与与病房护士对患者手术过程皮肤情况进行口头交接班。2016年7月-12月选择本院收治的实施手术的高危压疮患者68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皮肤评估与压疮防护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但术后3S压疮风险评估表一式两份,手术室留存1份,病房护士留存1份,并由手术室护士按评估表内容向病房护士详细交代患者术中皮肤情况,术后共同管理患者术后皮肤。比较两组高危压疮患者术后当时及术后24h、48h、72h内压疮发生率。结果两组高危压疮患者术后当时压疮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高危压疮患者术后24h、48h、72h内压疮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皮肤合作评估及管理在手术高危压疮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患者压疮的发生及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提高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三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医院管理部门对手术安全核查内容及流程进行规范,实施院科两级培训方法,手术室进行视频滚动播放具体操作方法。于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分别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主持核查。并实施三级质量控制,由医务处和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进行质量控制。结果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三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提高(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05.
机体受外源病原体入侵时,会迅速激活固有免疫反应.免疫反应过强会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过弱则会使机体受到感染.神经系统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神经肽及激素来调节固有免疫反应的强度.与哺乳动物复杂的神经免疫系统结构相比,秀丽隐杆线虫的神经免疫系统结构简单,且易于进行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行为学分析等,因而被应用于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研究发现,调节其固有免疫反应的神经通路主要是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和多巴胺通路.由于这些通路在进化上有许多保守之处,因而为高等生物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仅就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12周随机、对照实验,90位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实验组及对照1组接受3次IPL治疗,实验组术后联合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对照2组仅行静滴谷胱甘肽治疗。通过研究者评价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变化进行功效评估,并由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91.7%的患者获得了超过50%的改善,83.3%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或非常满意,且肤质改善明显,仅有1例(2.8%)复发,副作用主要为轻微的一过性红斑;对照1组有6例﹙21.4%﹚复发,5例(17.9%)出现轻-中度色素沉着,对照2组有10例(38.5%)复发。结论强脉冲光联合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有效地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藤黄霖对微波诱发的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亚群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功能损伤的防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辐照组(RAD组)、安多霖组(ADL组)和藤黄霖组(THL组),每组20只。照射前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7d。随后RAD组、ADL组和THL组大鼠经功率密度为30m W/cm2的微波全身辐照15min,CON组行假照射。辐照后7、14d检测大鼠脾脏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45RA+B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微波辐照后7d,RAD组大鼠脾脏系数明显低于CON组及THL组(P<0.05),脾脏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ON组(P<0.05),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ON组(P<0.05),而THL组脾脏CD3+T细胞、CD4+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RAD组和ADL组(P<0.05)。辐照后14d,RAD组脾脏CD8+T细胞和THL组脾脏CD3+T、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ON组(P<0.05)。辐照后7d,R AD组脾脏CD4+/CD8+比值低于CON组(P<0.05),辐照后14d恢复到CON组水平;辐照后7d,THL组脾脏CD4+/CD8+比值明显高于RAD组(P<0.05),辐照后14d,THL组脾脏CD4+/CD8+比值明显低于ADL组,而与CON组及RAD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辐照后7d,RAD组脾脏CD45RA+B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ON组及ADL组(P<0.05),而辐照后14d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辐照早期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显著减少,由于CD4+T淋巴细胞比例迅速降低,导致CD4+/CD8+比值下降而引发机体免疫失衡。中药复方藤黄霖能够提高微波辐照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比例并改善CD4+/CD8+比值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 为改进我校健康评估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护生学习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在三级医院临床实习刚结束的247名护生和在二级医院临床实习刚结束的64名护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在二级医院实习的护生对健康评估教学效果满意率较高,在三级医院实习的护生对健康评估教学效果满意率较低.健康评估教学需加强的项目有心肺听诊、腹部听诊、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护理诊断等.结论 三级医院对护生健康评估意识、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今后教学工作中需加强对健康评估重、难点的突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护生健康评估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