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激光腔内微创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患者(56条患肢)行曲张静脉腔内激光治疗,随访3~6个月,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静脉曲张消失,大隐静脉均闭合,未见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激光腔内微创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短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2.
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血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所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较低,且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各项护理措施十分重要。现将自体内瘘血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其中男性2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胃癌病人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共80例,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予以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营养与炎症指标、肠道菌群、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营养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血清营养指标总蛋白、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血清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t=3.924,P<0.001)、白细胞介素6(t=5.269,P< 0.00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3.251,P=0.00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营养治疗后肠道内双歧杆菌(t=4.048,P<0.001)、乳酸杆菌(t=2.362,P=0.021)与肠球菌(t=2.412,P=0.0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t=5.589,P<0.001),首次排便时间(=3.851,P< 0.001),恢复经口饮食时间(t=4.717,P<0.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同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胃癌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Survivin与Cyclin E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表达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胃癌及癌旁对照组织中Survivin与Cyclin E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Cyclin E表达阳性率为分别为68.3%和46.7%;均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1),Survivin与Cyclin E的表达强度均成正相关(P〈0.05).Survivin阳性表达与Lauren分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等有显著性关系.Cyclin E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关系,而与Lauren分型无关.结论 Survivin与Cyclin E均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兔腰椎间盘内多点注射医用臭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不同注射方式对兔腰椎间盘正常髓核的作用以及安全性.方法:家兔20只,于透视下用20 G儿童穿刺针刺入家兔腰椎间盘中心部,抽取5 ml浓度为40 μg/ml臭氧,经穿刺针注入3 ml,在椎间孔处将剩余气体注入椎旁组织.其中L4~5为椎间盘内单点注射,L5~6为椎间盘内多点注射,以L3~4椎间盘作为正常对照.20只兔注射臭氧1次,分别在术后1、2、3、4周后处死取标本,将实验和正常对照标本中椎间盘髓核作大体、光镜下观察,并对光镜下髓核内细胞计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实验动物均无严重的行为异常.各手术腰椎间盘术后1周腰椎间盘髓核水分明显减少,外形萎缩,4周髓核干涸,完全呈灰白色干酪样.多点注射组髓核内细胞计数比较单点注射组明显减少,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本研究显示椎间盘内40 μg/ml臭氧注射安全性较好,臭氧对髓核缓慢萎缩作用多点注射强于单点注射方式,为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臭氧消融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6例既往接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在CT引导下行臭氧消融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8月(6~ 26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3,术后为3.4分,总有效率为84.6%,无臭氧相关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及效果。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子系统中采集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出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对其进行回顾性比较及分析。结果干预后组和干预前组比较.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二线(三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均显著减少。但各病区执行情况有差异.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用量较大。结论实施分级管理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管理措施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随着透析技术的进步和透析质量的提高,透析人群中老年患者比例大量增加。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血管并发症。透析治疗中常因低血压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循环衰竭,严重危害健康及生命,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26例老年透析病人(共1616次透析)按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比较其低血压发生率,发现低温可调钠透析结合参附制剂可有效预防高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影像解剖与变异。方法采用介入方法,通过新西兰大白兔股动脉将微导管导入颈内动脉近端造影,分析新西兰大白兔脑底动脉环的影像解剖与变异。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具有完整脑底动脉环,其特点是后交通动脉发达。新西兰大白兔脑底动脉环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发育不良、数目异常和异常连接。数目异常中双大脑中动脉又可分为两种亚型,共干型和分离型。结论兔脑底动脉环存在较多变异,了解兔脑底动脉环的解剖及变异对脑梗死模型的制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CT血管成像(CTA)及图像融合技术研究活体状态下胃结肠静脉干(GCT)解剖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医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术前诊断为胃癌、胰腺癌或右半结肠癌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9~83(68±10.1)岁。80例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CTA和CT结肠成像(CTC)重建,并将图像融合,得到血管及肠道的三维图像。观测指标:(1)GCT的长度、管径、走行及其GCT的组成;(2)中结肠静脉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情况;(3)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情况。结果 (1)69例(86.25%)患者出现GCT,长度为2.5~25.2(9.2±3.6)mm;管径为3.3~7.2(4.8±0.9)mm。GCT均自腹侧至头侧向右走行,其属支共有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4个来源。其中,35例(50.73%)由胃网膜右静脉和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构成“2支”型或“3支”型胃结肠干,7例(10.14%)由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构成“2支”型胃胰干,27例(39.13%)由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构成“3支”或“4支”型胃胰结肠干。(2)77例患者出现中结肠静脉,其中53例(68.83%)汇入肠系膜上静脉,20例(25.97%)汇入GCT,2例(2.60%)汇入肠系膜下静脉,2例(2.60%)汇入脾静脉。(3)46例(57.50%)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直接汇入肠系膜上静脉;34例(42.50%)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参与了GCT的组成,其中汇入胃网膜右静脉者12例,汇入右结肠静脉者10例,汇入胃网膜右静脉与右结肠静脉合干者7例,直接汇入GCT者5例。结论 CTA及图像融合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GCT血管解剖及变异,为临床腹部血管术前评估提供可靠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