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急腹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科实施FTS后收治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7例为FTS组,实施FTS前两年收治行传统方法的老年急腹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胀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方面的差异.结果:FTS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FTS理念贯穿于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治疗,可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5岁,因双侧乳腺肿块3月余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有两侧乳腺外上象限均可触及一约蚕豆样大小肿物,无压痛,局部皮温未升高,无局部皮肤凹陷等,无乳腺癌家族史,既往无乳腺疾病史.查体:双侧乳腺外上象限均可触及肿块,左侧外上象限距乳头约7 cm可触及一直径2.5 cm的肿块,右侧外上象限距乳头约5 cm可触及一直径为2 cm的肿块.双侧肿块均为质硬,无压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易推动,乳头无溢液,皮肤无桔皮样改变和局部凹陷,双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侧乳腺彩超示:双侧乳腺外上象限低回声肿块,考虑乳腺癌可能;双侧乳腺小叶增生;双侧腋窝多发低回声结节,考虑增大淋巴结,双侧腋下副乳腺.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纤溶系统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虹  陈川  贾劲  周静  韩帅  廖娟  王霞 《血栓与止血学》2007,13(5):218-220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抗纤维蛋白溶解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用药的监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7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抗纤溶药物的使用被随机分为2组,即6-氨基己酸组(39例)和抑肽酶组(40例)。为观察患者围术期机体纤溶系统的变化,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主动脉开放后、手术后72h三个时间点外周血中D-二聚体、α2-抗纤溶酶水平。结果(1)横向比较:术前6-氨基己酸组与抑肽酶组血浆中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主动脉开放后两组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h两组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纵向比较:6-氨基己酸组和抑肽酶组(组内)术前与术后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前与术中、术中与术后72h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将两组患者术前与术中、术中与术后72hD-二聚体和α2-抗纤溶酶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可见其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这一变化提示围手术期机体纤溶系统存在明显改变,因此应在术中及术后密切监测其变化。(2)横向比较6-氨基己酸组与抑肽酶组纤溶指标,术中主动脉开放后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都存在显著差异,但术后72h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抗纤溶治疗方式对手术过程中机体纤溶系统的影响是有差别的,而对术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陈卫  周帅  韩帅  邓志武  谭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585-2586,2588
目的建立新成生物尿酸检测系统的溯源性,提高用户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检测结果互认提供条件。方法依据《GB/T 21415-2008/ISO 17511:2003》中的国际标准溯源链式图自建新成生物溯源流程图;购买参考物质NIST SRM 909b,首先将厂商工作校准品溯源至参考物质,然后将产品校准品溯源至厂商工作校准品,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完成新成尿酸产品校准品的量值溯源。结果通过测定临床新鲜血清标本进行临床比对,确保参考物质具有互通性,同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97%的预测区间和检测项目1/4CLIA′88总允许误差为标准[3],达到量值传递验证要求,进一步确定不确定度,完成量值溯源工作。结论新成生物自建溯源流程成功对产品校准品进行了赋值,实现了产品校准品的溯源,提高了新成试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回盲瓣脱垂症患者的治疗和临床表现。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回盲瓣脱垂症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关检查,并对其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笔者所在医院经结肠镜检查诊断此疾病患者共10例(1.1%)。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腹胀、腹痛等。结论此疾病为回盲部病变,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可对疾病诊断起到很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25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d内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2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50岁以上20例(80%),大多有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结肠镜分型:一过型20例,狭窄型4例,坏死型1例。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应早期行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诊断。一过型、狭窄型内科保守治疗,坏死型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经颅多普勒(TCD)可以动态无创地监测和评估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而颅内压(ICP)是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颅内病情的重要指标。临床工作中一直在探索一种准确、方便的无创ICP监测方法,由于TCD具有床旁无创、低廉快捷的优势,并且通过TCD检测脑血流频谱还可间接评估ICP变化,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结合ICP监测技术和TCD技术,并整合既往文献中基于搏动指数建立ICP评估模型的公式方法,就TCD脑血流频谱评估IC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轴外型桥小脑角(CPA)区髓母细胞瘤(MB)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和临床预后,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例诊断为轴外型CPA区M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2例患者因头痛伴听力下降入院,头部核磁共振(MRI)平扫及增强提示CPA占位性病变。2例患者均行CPA区肿瘤切除术。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可见肿瘤位于轴外,术后病理证实为MB,随访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轴外型CPA占位性病变,术前应考虑MB的可能性。积极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腰椎闭合性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342例腰椎闭合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对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1) 342例患者中出现28例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切口长度、电刀使用、术前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引流管引流时间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年龄>45岁、手术时间>3 h、糖尿病、高血压、BMI>28、腰背部脂肪厚度>3 cm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以切口愈合不良为因变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腰背部脂肪厚度是腰椎闭合性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28例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中,切口感染最为常见,所占比为57.1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感染细菌,所占比为37.5%。   结论   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腰背部脂肪厚度是腰椎闭合性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