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6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480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7篇
  2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2 毫秒
41.
内皮抑素治疗人喉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对裸鼠喉鳞状细胞癌皮下移植模型的抑瘤作用,探讨其抑瘤机制及人喉癌生物治疗新方法。方法 建立人喉癌Hep-Ⅱ细胞株裸鼠皮下接种模型。应用内皮抑素治疗,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对用药后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用型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查及电镜观察。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o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阳性率。结果 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鼠净重、瘤重、瘤体积及瘤重/鼠净重,经t检验P值<0.05或<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抑瘤率为45.9%。病理学检查及电镜观察表明,实验组应用内皮抑素治疗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分裂少见,可见肿瘤细胞的坏死凋亡,新生血管明显减少。MVD、PCNA及VEGF表达在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P值分别为<0.01、<0.05、<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内皮抑素可显著抑制人喉癌裸鼠模型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其可能机制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2.
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研究发现,咽鼓管内存在表面活性物质,它的功能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似,其作用为降低表面张力,降低咽鼓管被动开放压力。如果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或功能障碍,可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继而导致耳部疾病。本研究在建立的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动物模型中应用表面活性物质以及其和不同的药物配伍,来比较它们对OME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3.
肋间神经痛系指一个或几个肋间发生经常性疼痛的疾病。其症状是:肋间神经分布区出现针刺或刀割样疼痛,时时发作,剧痛时可放射到背部,在咳嗽、深呼吸或用力过猛时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44.
重庆市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钢  刘衍玲  张大均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64-1065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为高中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对重庆市2所高中321名学生进行测定。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内部控制基本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但与高中生的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心理控制源有一定的预测力(分别为1%,10%和5%),但预测力较小(P值均>0.05)。结论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有一定的相关,但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45.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10min缺血预处理、20min缺血预处理4组,后两组分别以缺血前短暂缺血再灌注各10min和20min作预处理。采用DiOC6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测线粒体膜电位,化学法测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TP酶活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状态,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此法用来探讨在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缺血预处理对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有效的缺血预处理时间。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0min缺血预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增高,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明显增强,ATP酶亦明显减少,而肝细胞凋亡指数则明显下降,线粒体形态表明其肿胀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20min缺血预处理组则变化不明显。提示10min缺血预处理可通过上调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上调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以增强肝线粒体抗氧自由基能力,减少氧自由基的合成,从而保护肝线粒体超微结构;下调ATP酶活性使ATP含量升高,电子传递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来保护肝线粒体。而20min缺血预处理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来促进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要想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就必须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绩效考核和薪酬系统的建设则是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对医院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职工的能动性,尤其是优秀人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肥胖和抑郁的关系,并探究不同性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数据来源为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根据抑郁状态将受访对象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和抑郁状况老年人之间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和肥胖以及其他社会学因素的关系。  结果  有效样本4 019例,其中男性2 109例(52.48%),女性1 910例(47.52%),均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心性肥胖474例(11.79%), 腹型肥胖2 418例(60.16%)。男女之间中心性肥胖以及腹型肥胖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 304例患抑郁症,占32.45%,其中男性539例(41.33%),女性765例(58.67%)。性别、中心性肥胖以及腹型肥胖因素在患抑郁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离异/丧偶/未婚、农村、患有慢性病和身体功能损失都是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体而言,调整混杂因素后,中心性肥胖人群和腹型肥胖人群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均更小;进行性别分层后,中心性肥胖和腹型肥胖仍与抑郁呈负相关。  结论  无论男女,中心性肥胖和腹型肥胖人群患抑郁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笔者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苯溴马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对比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对患者实施CT、核磁共振检查,分析其CT、核磁共振的诊断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T、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核磁共振的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CT(P0.05),二者特异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分析,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优于CT。结论: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优于CT,可作为股骨头坏死首选诊断方法,而在条件允许时可综合CT、核磁共振进行诊断,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将腹腔镜与胆道镜微创联合治疗用于胆道结石治疗中,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收治的72例胆道结石患者分组研究,B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A组行腹腔镜与胆道镜微创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与B组相比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结石取出数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各项临床中指标与B组相比,均明显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56%,与B组19.44%相比,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微创治疗联合用于胆道结石患者治疗中效果理想,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