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5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32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314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286篇
综合类   645篇
预防医学   29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75篇
  7篇
中国医学   311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消除根管内感染和尖周组织炎症是根管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2010年1月~2012年4月,我们使用替硝唑根管消毒治疗慢性尖周炎2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240例患者,男127例、113例,年龄16~52岁。临床表现为患牙叩痛,根尖区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CHF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NYHA标准分级,心功能Ⅱ级13例,心功能Ⅲ级19例、心功能Ⅳ级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测定血清GDF-15水平、BNP水平.并以48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CHF组血清GDF-15、BN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并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逐渐升高.血清GDF-15水平、BNP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r=-0.543,r=-0.576,P<0.001),而且GDF-15与BNP之间呈正相关(r=0.558,P<0.001).结论 在CHF患者中,GDF-15与BNP均可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其中GDF-15水平更为敏感;血清GDF-15与BNP不仅可以反映心脏功能状态,而且两者在CH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有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存在脊柱畸形的老年人的椎体运动能力。方法应用脊柱功能测量仪,测量76名存在脊柱畸形的老年人脊柱的直立位、前屈、后伸的椎间夹角,以及前屈位到直立位、直立位到后伸位、前屈位到后伸位的活动度改变,并对比椎体夹角在各个体位的改变情况。结果脊柱畸形老年人椎间活动明显减小,躯干的整体倾角范围并未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胸腰段的活动能力相对增强;与前屈相比,后伸位增加了T7~T9节段椎体活动。脊柱长度在立位到前屈时增加(9.447±32.831)mm,立位到后伸时减少(10.553±21.737)mm。结论脊柱畸形老年人部分胸腰段椎体的代偿活动改善了脊柱的整体活动能力,但这种运动可能会引起局部损伤机会增加。日常老年人脊柱倾角处于较明显的前倾状态,这将造成躯干质心的明显偏移。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骶骨脊索瘤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及三者的相关性,为骶骨脊索瘤的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人骶骨脊索瘤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VEGF的表达,利用CD34标记组织中的新生血管.[结果]①Survivin、VEGF在骶骨脊索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76.7%,均高于瘤旁组织(P<0.05).骶骨脊索瘤中MVD值(27.2±10.70) /mm2高于瘤旁组织(8.90±3.11) /mm2(P<0.05);②Survivin阳性表达的骶骨脊索瘤组织中MVD值(30.71±10.35) /mm2明显高于Survivin阴性组(19.00±6.25) /mm2 (P<0.05).VEGF阳性组MVD值(29.43±10.87) /mm2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19.86±6.18) /mm2(P<0.05);③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9,P=0.005);④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肿瘤有无局部浸润、是否复发相关(P<0.05).[结论]骶骨脊索瘤组织中survivin和VEGF表达水平较高,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与骶骨脊索瘤中的MVD均呈正相关,二者对骶骨脊索瘤的血管生成可能起协同、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Ponte截骨联合后路全椎弓根钉系统与单纯后路全椎弓钉系统手术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对行后路Ponte截骨联合后路全椎弓钉系统三维矫形融合内固定术(A组19例)与行单纯后路全椎弓钉系统三维矫形融合内固定术(B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随访时用简体中文版SRS-22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术后主弯矫正率分别为67.3%和52.1%,末次随访矫正率分别为65.9%和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弯矫正率及矢状面曲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onte截骨联合后路全椎弓钉系统三维矫形融合内固定术适用于主弯Cobb角>60°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可以提高侧凸矫正率,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缺点是增加了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股二头肌肌皮瓣修复胭动脉损伤并胭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为胭窝处神经、血管损伤伴软组织缺损寻找较佳手术术式。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股二头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膝关节开放伤,并胭动脉、胫神经损伤,胭窝广泛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1例,术中注意保护皮瓣远端血管蒂部。术后股二头肌肌皮瓣完全覆盖组织缺损,为血管、神经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床,并以膝关节HSS评分检测疗效。结果转移后的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期清创、植皮,创面愈合,血管通畅,肢体成活。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1)个月,膝关节屈曲功能未见明显减弱,HSS评分为(77±5)分。结论股二头肌长头肌皮瓣转移是治疗胭动脉损伤并胭窝广泛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经鼻给药在小儿舌系带矫正术术前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行全麻下舌系带矫正术9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术前经鼻分别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和2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不予给药。观察和比较三组患儿的镇静效果和吸入诱导时的面罩接受情况,并比较三组给药前(T0)、给药30min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5min(T3)和手术结束后5min(T4)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比较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1组、试验2组Ramsay镇静评分在T1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试验2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优于试验1组(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面罩接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2组明显高于试验1组(P<0.05);在T1、T2、T3和T4时试验1组、试验2组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2组明显低于试验1组(P<0.05);血氧饱和度在T0、T1、T2、T3和T4时均在96.0%以上,且三组血氧饱和度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舌系带矫正术术前经鼻使用1μg/kg和2μg/kg右美托咪定能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有利于患儿接受面罩,其中2μg/kg右美托咪定效果更佳,但2μg/kg右美托咪定更容易引起心动过缓,手术中应密切监测心率变化。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盆腔脏器脱垂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盆腔脏器脱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模式;试验组采用集束化管理,通过穴位按摩联合踝泵运动的方法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比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普通饮食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情况、住院时间及对腹腔引流液的影响;分析比较2组术后肠梗阻、尿潴留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普通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踝泵运动落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腹腔引流液、自主排尿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试验组满意度(99.34%)高于对照组(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集束化管理有助于盆腔脏器脱垂手术患者快速康复,高效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