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67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390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45篇
  1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新路径在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2014年我科室收治的200例痔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观察组痔疮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新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两组护理方式的康复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愈合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新路径在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血浆内毒素检测与传统血培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LKM-02-32动态试管检测仪检测血浆中内毒素的含量,并与血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37例患者中内毒素检测阳性35例,占10.39%,内毒素检测阴性302例,占89.61%;内毒素检测阳性组血培养出革兰阴性菌19例,占54.29%,内毒素检测阴性组血培养出革兰阴性菌2例,占0.66%。内毒素检测阳性组血培养出革兰阴性菌显著高于内毒素检测阴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毒素检测阳性的35例患者中,19例血培养阳性的内毒素含量也显著高于16例血培养阴性的内毒素含量(P>0.05)。以血培养为标准,内毒素检测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94.94%,阳性预测值为54.29%,阴性预测值为99.34%,结论:内毒素检测较传统的血培养法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全身性感染的早期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3.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依据,以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为核心,总结完善诊治方案,聚焦临床实践的一些具体问题,为COVID-19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推荐以多学科协作诊治个性化治疗提高COVID-19患者救治质量。建议病原学检测、炎症指标监测和肺部影像学动态观察指导临床诊治。痰液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约10%的急性期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病毒核酸,50%的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核酸,粪便中可分离出活病毒,须警惕粪便是否具有传染性;开展细胞因子等炎症指标监测有助于发现是否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判断是否需要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通过以“四抗二平衡”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减少重症、危重症发生,前期使用阿比多尔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显示出一定效果。休克和低氧血症多为细胞因子风暴所致,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能迅速清除炎症介质,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对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提高危重型患者的疗效。重型病例疾病早期可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氧疗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小于200 mmHg时应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采用保守氧疗策略,不推荐常规进行无创通气;机械通气患者应严格执行集束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管理策略;氧合指数大于150 mmHg时,及早减、停镇静剂并撤机拔管。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程长,体温反复升高和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要关注COVID-19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诊治。COVID-19患者有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推荐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和胃肠道功能评估,以营养支持和补充大剂量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减少细菌移位和继发感染。COVID-19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应建立动态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理。提倡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优化重型患者护理促进康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病毒清除规律仍不明了,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2周,并定期随访。以上经验和建议在本中心实行,取得较好效果,但COVID-19是一种新的疾病,其诊治方案及策略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小学生自尊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浙江省金华市550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自尊程度较高,总体上不存在学习倦怠;自尊与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学习倦怠及情绪耗竭和学习低效能感对自尊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5.
γδT细胞被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的桥梁,与NK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共同构成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γδT细胞可以通过释放如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性分子,表达Fas-FasL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分泌IFN-γ等方式发挥细胞免疫效应,也可以释放IL-2、IL-4、IL-5、IL-7、IL-22等细胞因子调节体液免疫.γδT细胞在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耐受等病理生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γδT细胞及其主要功能在抗病毒免疫中所扮演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6~14岁儿童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儿童传染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6~14岁儿童传染病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年发病情况,病种及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水痘和手足口病4种重点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7年西城区共报告6~14岁儿童传染病3 99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 568.43/10万,是全人群的2.62倍,无传染病死亡病例报告。病种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73.47%;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26.46%。发病率居前四位的传染病依次为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水痘和手足口病,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6岁组发病率最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猩红热、水痘和手足口病发病率男童均高于女童(465.58/10万vs.338.37/10万,318.91/10万vs.263.63/10万,333.20/10万vs.237.35/10万,均P0.05),流行性感冒发病率男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4.57/10万vs.385.18/10万,P0.05)。聚集和暴发疫情以群体性发热/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为主,占79.25%;多发生在小学一、二年级,占41.13%。结论西城区6~14岁儿童传染病防控重点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关注低年级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高渗盐合甘露醇液 (HSM)对大鼠烧伤复苏后动脉血中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及中性粒细胞 (PMN)的影响。方法 :76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烧伤加生理盐水组和烧伤加HSM组。大鼠烧伤后 1小时经静脉注入生理盐水或 HSM,然后采血测 ICAM 1、白细胞 (WBC)及 PMN总数。结果 :大鼠烧伤后动脉血中 ICAM 1升高 ,HSM可使动脉血中 ICAM 1浓度降低 ,WBC及 PMN总数增高。结论 :HSM可使游走、转移至器官组织中的 PMN减少 ,使烧伤复苏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596例呼吸道异物患儿围术期进行健康教育,根据围术期分期护理要求和患者教育需求多样性、阶段性的特点,建立全程分期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入院阶段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中的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指导,禁令指导和用药指导;术后健康教育中的体位指导,饮食指导,拍背方法指导,术后3d持续治疗的重要性指导,以及出院健康教育指导。认为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特点及家长的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治疗及预防呼吸道异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于我院的25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9例)和对照组(1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个体参数(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单项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个体参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脂和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在脂肪肝中的应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