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11.
MICROTEST 1血沉仪的应用评价及参考区间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MICROTEST 1血沉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方法 按要求检测MICROTEST 1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评价红细胞压积(Hct)对MICROTEST 1和Westergren法的影响,比较MICROTEST 1、乙二胺四乙酸(EDTA)-K2和柠檬酸钠抗凝的Westergren法检测ESR的结果差异.1 178份参考值调查样本按性别、年龄分组,对各组数据进行F检验和q检验.根据检验结果确定ESR参考区间调查的分组原则,进行正态性检验.如符合正态性分布,则使用公式(x)+1.645s;如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使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参考值.结果 MICROTEST 1检测ESR的变异系数(CV)值在2.97%~19.17%之间,样本在室温放置6 h内结果稳定.37例Hct<0.37的患者样本经MICROTEST 1检测ESR值为(24.7±9.9)mm/1 h;而Westergren法检测结果与其相比较有明显差异(t=6.986,P=0.000),平均差值达15.38 mm/1 h.应用Fabry的校正公式校正后,得到的差值为1.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7,P>0.05).122例样本(Hct>0.37)经两种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2,P=0.188),并取得了很好的相关性(Y=0.99X-0.18,r=0.987).用传统的柠檬酸钠抗凝的Westergren法检测,结果与MICROTEST 1比较相关性较好(Y=0.86X+1.27,r=0.906),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4,P=0.001),显示有明显差异.男性60岁以下组ESR参考区间为32.5 mm/1 h,60岁以上组为41.7 mm/1 h;女性50岁以下组为34.03mm/1 h,50岁以上组为43.2 mm/1 h.结论 MICROTEST1检测结果与Westergren法有较好的相关性.MICROTEST 1检测ESR所需样本量少,分析速度快,重复性、稳定性好,不受环境温度、Hct等因素的影响,适宜于规模较大的检验科或其他临床实验室应用.ESR参考值受年龄影响较大,在建立参考值时应充分考虑年龄、仪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60 Co射线辐照离体全血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分子数目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以及应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结果 经 15~ 35GY60 不同剂量辐照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未经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经 15~ 2 5GY辐照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与未经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然而 ,经 30、35GY辐照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分别与其他剂量组和未经照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0 .0 1)。另外 ,各剂量组、未经照射组高表达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且中低表达离体全血相互比较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各剂量组、未经照射组高表达与中低表达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比较则有明显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 ,不影响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 ;随着照射剂量逐渐增大 ,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逐渐升高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作者观察了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异体全血后,在保存期内红细胞2,3DPG的变化情况。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和照射剂量:随机选择由市血液中心提供献血员新鲜血46单位(每单位含全血200ml及ACD保存液50ml)。分别留取样本,又将每样本一分为二。用60Coγ射线照射,46个照射样本根据单次总吸收剂量分为15、20、25、30和35Gy。样本数分别为10、10、8、8和10个。所有照射样本予以单次均匀照射,吸收剂量率77cGy/min,源皮距80cm。在照射后即刻,第3、7、14和21天分别检测2,3DPG含量。对照组(未照射组)样本46个同步进行检测。所…  相似文献   
14.
范宏佳  汤瑾  王坚镪  陈卫宾  陈瑜  高锋 《检验医学》2014,(12):1207-1211
目的探讨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86例尿常规检测及中段尿培养阳性患者和500名健康体检者尿液样本。通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尿液白细胞(WBC)计数、白细胞酯酶(LEU)、亚硝酸盐(NIT)的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尿WBC、LEU、NIT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尿路感染首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WBC、LEU和NIT诊断尿路感染的AUC分别为0.852、0.822、0.706,WBC、LEU、NIT及3项串联、3项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82.6%、83.6%、43.8%、41.4%、87.2%,特异性分别为74.0%、73.0%、96.8%、98.0%、67.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9%、78.4%、94.1%、96.0%、75.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4%、79.2%、59.5%、58.8%、81.8%。结论尿常规检测快速、简便,具备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尿路感染,特别是男性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快速筛检。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分型与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强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减弱国内外已陆续有个案报道,但急性白血病分型与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减弱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至今国内未见有报道。本文报道2例,并复习国内近18年文献报道42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文病例1,患者女,46岁,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5月,低热1月于1997年12月4日入院。体检: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肋下未触及。外周血:Hb90g/L,RBC 3.0×10~(12)/L,WBC 60.4×10~9/L,幼稚细胞0.8,PLT10×10~9/L,骨髓涂片示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Ⅰ+Ⅱ)65.5%,早幼粒细胞3%,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M2a型。  相似文献   
16.
17.
自1997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对23641例患实施输血治疗,且分别进行了102750例抗体筛选试验及交叉(盐水十酶或盐水十抗人球蛋白介质)配血试验,发现其中因输血所致红细胞同种免疫性抗体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危险性逐渐被认识和预防意识的增强,国外有的国家辐照异体全血或/和血液制品应用普及率已达95%,国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1]。不同剂量60Co辐照异体全血后在保存期内部分生化指标变化报道甚少。作者密切观察了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异体全血后在保存期内血电解质(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和血胆红素的变化。1 材料与方法1-1 样本与照射剂量 随机选择由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健康献血员新鲜全血46单位(每单位含全血200ml及ACD保存液50ml)分别留取…  相似文献   
19.
iQ200全自动尿液显微镜分析仪筛检尿路感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iQ200全自动尿液显微镜分析仪(简称iQ200)用于筛检尿路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214例中段尿标本在作病原体分离培养后立即用iQ200检测细菌(BACT)、小颗粒(ASP)和酵母菌(YST)等3项参数,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检测细菌(BACT)和酵母菌(YLC)等2项参数。以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iQ200和UF100各项参数的最佳临床判断界值,评价各项参数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iQ200的BACT、ASP和YST的最佳临床判断界值分别为4.5/μl、2404.5/μl和8.5/μl,灵敏度分别为73.3%、90.0%和90.5%,特异度为96.2%、46.9%和90.2%,假阳性率为3.3%、48.4%和8.4%,假阴性率为2.8%、0.9%和0.9%,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0.698和0.946。UF100的BACT和YLC的最佳临床判断界值为4657.6/μl、41.6/μl,灵敏度为76.0%、61.9%,特异度为76.8%、97.4%,假阳性率为17.8%、1.4%,假阴性率为5.6%、3.3%,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和0.795。结论 iQ200用于筛检尿路真菌感染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代替病原体的培养鉴定。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重PCR-RFLP技术检测头发、口腔腭粘膜的ABO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对头发、口腔腭粘膜等组织标本进行ABO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多重PCR RFLP)技术 ,检测 8例头发和 6例口腔腭粘膜标本的ABO基因型 ,标本的基因组DNA经 2对引物同时进行扩增 ,扩增后的产物同时用MspⅠ和KpnⅠ 2种限制酶进行消化 ,通过消化后产生的片段即可判断结果。然后将分析结果与血清学技术检测的ABO表现型和受检者血液标本的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  14例标本共检出 6种ABO基因型 ,与表现型和血液标本的基因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该方法操作方便 ,重复性、稳定性好 ,可鉴定 15种基因型 ,应用于法医学鉴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