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31.
肝癌45例分析陆伟陈高华曹延哲刘兆江天津市肝病研究所300010主题词肝肿瘤/病毒学肝炎,乙型/并发症Subjectheadingsliverneoplasms/virologyhepatitisB/complication分类号R735.71对象和...  相似文献   
32.
近年.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抗结核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药物性肝损伤的报道也在增加,特别是抗结核药致严重肝损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本研究总结我院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应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72冽,以进一步了解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33.
回顾分析8例以肺部感染为首发症状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des,ANCA-AAV)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以肺部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ANCA-AAV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8例中6例患者接受甲泼尼龙1 mg/(kg·d)治疗4~6周,病情控制后改为泼尼松,逐渐减量,其中3例同时接受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2 mg/(kg·d)口服1年;1例加用雷公藤1 mg/(kg·d)治疗3个月;2例因出现肾功能衰竭病死,未用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患者中,除2例因肾功能衰竭死亡外,1例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5例患者经治疗后咳嗽、咳痰、贫血、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因此,对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抗感染等疗效不佳的患者应尽早行ANCA检测。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改善ANCA-AAV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筛选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 方法 入组48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患者[其中24例为轻度肝纤维化(S1),另24例为重度(S4)].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且进行纯度测定,提取PBMCs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鉴定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患者年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患者性别采用x2检验分析,血小板及白细胞数目采用t检验分析. 结果 在纯化的PBMCs中,24例S1和24例S4患者的血小板数目(×109/L)分别为19.268±6.413和19.480±6.538,与临床正常参考值(100 ~ 300)× 109/L相比,血小板数目明显减少,而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930).通过双向电泳和LC-MS/MS分析,共鉴定了12个差异蛋白质. 结论 从PBMCs中筛选出的膜突蛋白、辅酶Q脱氢酶铁硫蛋白3等12个蛋白质对肝纤维化具有诊断潜能.这些蛋白质参与了细胞运动、细胞黏附、激酶和转录等重要生物过程,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酸浓度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方法 148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血浆氨基酸浓度测定采用Agilent 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标准品及衍生试剂购自Agilent公司.血浆氨基酸浓度诊断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 根据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血浆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蛋氨酸、精氨酸浓度变化可能对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有诊断意义,其诊断轻度炎症(分级≥G2)和中度炎症(分级≥G3)的ROC曲线下面积的95% CI分别为0.541~0.756、0.512~0.717、0.517~0.719、0.615~0.804、0.535~0.741、0.543~0.756和0.548~0.733、0.635~0.803、0.631~0.801、0.606~0.785、0.523~0.709、0.484~0.671;血浆丝氨酸、酪氨酸浓度可能对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诊断意义,其诊断显著纤维化(分期≥S2)ROC曲线下面积的95%CI为0.495~0.719、0.477~0.679,诊断严重纤维化(分期≥S3)和肝硬化(分期=S4)ROC曲线下面积的95%CI分别为0.543~0.722、0.548~0.728和0.526~0.733、0.523~0.734.结论 虽然一些血浆氨基酸浓度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出现定向变化,但不能作为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稳定和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肾上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采用肾上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14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40例患者采用肾上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42±6)min;术中平均血红蛋白丢失量(8.2±2.5)g/L;一期净石率91.4%(128/140);并发症发生率10.7%(15/140),其中术中穿刺失败、通道丢失或出血严重2例,胸膜损伤或(和)胸腔积液2例,肾盂或输尿管穿孔1例,术后出血2例,其中需要输血者1例,发热6例,尿外渗2例,无肾丢失或死亡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5±1.2)d。结论:肾上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净石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天数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提高并完善清金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清金散中的紫苑、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制剂中甘草苷的含量。Wonda Sil C18-WR(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系统,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7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 TLC中,供试品在与对照药材相应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甘草苷进样量在0.0410.45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7%,RSD为1.27%(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8.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32岁,因"反复下腹痛1+年"于2015年10月20日收入院。患者2005年于当地医院足月分娩,分娩后4月置节育环,术中、术后无腹痛、阴道出血,未再监测节育器情况。2006年带环妊娠,足月分娩,分娩后当地医院B超提示宫内无节育器,未重视,予结扎。2014年出现下腹痛,伴腰酸,无余不适,于当地医院抗生素治疗好转,病情反复。2015年6月3日就诊于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自体半腱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4-12在踝关节镜联合小切口下分别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68例。半腱肌腱组35例,异体肌腱组3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IKDC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结果 68例均获得13~38(22.7±5.2)个月随访。半腱肌腱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异体肌腱组,但在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方面优于异体肌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IKDC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临床中可根据患肢膝关节健康状况、运动期望值及经济承受能力综合分析,个体化选择移植物。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常用的结核潜伏感染诊断方法进行成本效益研究,为我国将来开展大规模全社区人群结核感染状况调查和选择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整体抽取丹阳市导墅镇2个村全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同时开展结核菌素试验(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选用Quanti 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检测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并模拟TST与QFT-GIT法联用检测,计算3种方法筛查目标人群的感染阳性率、精准率、试剂费、检测费,并分析其成本效益。结果以TST法检测,分别以注射硬结平均直径≥5mm、≥10mm为结核杆菌感染标准,研究人群感染率分别为44.1%、37.3%;以QFT-GIT法检测,人群感染率为19.7%,显著低于TST法检测结果(P值均0.01);模拟TST+QFT-GIT法检测人群感染率为18.6%,与单纯使用QFT-GIT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GFT-GIT检测阳性感染为标准,TST检测成本最低为30元,误诊率为47.1%;QFT-GIT法检测成本最高为500元;TST+QFT-GIT法结合使用的成本为250.4元,显著低于单纯使用QFT-GIT法。每检出一个结核杆菌阳性感染者,TST、QFT-GIT、TST+QFT-GIT的成本分别为80.7元、2 539.8元、1 342.9元。结论目前,TST、QFT-GIT、TST+QFTGIT等3种结核感染检测方法均存在缺陷,TST+QFT-GIT法结合使用虽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但成本依旧过高无法应用于大范围筛查。研发其他特异性强、价格合理、方便使用的结核菌感染高危人群筛查方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