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6篇
临床医学   265篇
内科学   6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自由基生物学的发展,自由基与某些疾病的关系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以往的研究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患者体内自由基产生清除平衡失调有一定关系。而以往自由基的研究一般采用生化法测定相关指标,且代谢产物受环氧化酶的影响。由于药物对环氧化酶活性的作用,使结果的敏感性与准确性受到影响。我们应用自己建立的^125I-8-表氧-前列腺素(PG)F2α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妊高征孕妇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浆中的8-表氧-PGF2α的水平,旨在探讨其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胞浆抗原检测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中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50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统一进行常规一线抗体的检测,其中对一线抗体诊断不清的80例加做二线胞浆抗原染色。结果 80例加做胞浆抗原检测后,依据EGIL(1998年)积分系统,符合BAL有10例(10/500例,2.0%):T系/B系双表型3例(cCD3、cCD79a双阳性)、T系/髓系双表型3例(cCD3、MPO双阳性)、B系/髓系双表型4例(cCD79a、MPO双阳性);符合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1例(0.2%);符合AL伴系表达69例。结论 对诊断不清的AL病例,加做胞浆抗原检测,对进一步提高白血病的诊断水平,特别是对未分化型、双表型以及双表型的分类诊断、双表型与伴系表达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3.
汉防己甲素逆转白血病细胞株K562/ADM多药耐药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TTD)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白血病细胞株K562/ADM多药耐药(MDR)逆转的机理。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及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DR1 mRNA;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Anexin—V判断凋亡细胞的数量。结果 10μmol/L的TTD处理K562/ADM细胞后,细胞内阿霉素(ADM)的浓度明显提高;K562/ADM细胞MDR1 mRNA/P-gp的表达下降;TTD能增强ADM致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汉防己甲素的耐药逆转机制除了下调MDR1 mRNA/P-gp的表达引起细胞内抗癌药物的积聚外,增加抗癌药物致细胞凋亡也是耐药逆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小板膜蛋白V(GPV)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前、后血小板活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31例住院AMI患者发病12h内,第2d,第3d和1周时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的P-selectin和GPV的含量,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AMI患者12h起P-selectin和GPV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其中GPV当天达到高峰,P-selectin则在第2d达到高峰,第7d基本恢复正常范围(P〉0.05)。结论 GPV可以作为反映冠心病患者病程中血小板活化程度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上,研究了调控β-catenin水平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以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为刺激药物,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测定β-catenin及其上、下游基因GSK3β、cyclin D1的表达。另外,以高脂  相似文献   
26.
巨大血管瘤导致的脾肿大与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摘要患儿 ,男 ,3岁。发现皮肤淤点淤斑 4个月 ,右眼球结膜出血 1 0d。血小板计数为 40~ 47× 1 0 9/L。在外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经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1 0d ,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2次 ,每次 3d ,均未见任何效果转来我院治疗。患儿父母为非近亲婚配 ,无家族史。体检情况发育营养良好 ,全身皮肤有较多的淤点淤斑 ,右眼球结膜严重出血 ,心肺正常 ,肝脏不大 ,但脾脏肋下 1 0cm至盆腔。B超检查证实有巨脾。实验室检查 :WBC 1 0× 1 0 9/L ,RBC 3.0× 1 0 9/L ,Hb 90 g/L ,血小板 1 0× 1 0 9/L。骨髓检查正常 ,全片…  相似文献   
27.
胸腺瘤并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发病率仅为0~1.4%[1].由于全血细胞重度减少,胸腺瘤并发SAA患者难以行肿瘤切除术,亦难以进行放疗和化疗,治疗SAA的免疫抑制剂对于恶性胸腺瘤亦不利.2011年8月,我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胸腺瘤并发SAA 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 h,RT-PCR检测TET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ET2以及自噬标记物Beclin 1、LC3的表达.TET2 siRNA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eclin 1、LC3的表达.结果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24h后,浓度依赖性地下调TET2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P<0.05),并且下调Beclin 1表达以及LC3Ⅱ/LC3 Ⅰ的比值.TET2 siRNA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Beclin 1表达以及LC3Ⅱ/LC3 Ⅰ的比值明显降低.结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可能与下调TET2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9.
抗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XL-FN颗粒、D-D、FN单体等作为免疫原获得一组小鼠单克隆抗体。除了3个与FG有交叉反应,其余均只与XL-FN和/或其片段反应。其中SZ-58、SZ-60及SZ-63与血浆凝块的结合反应不受血浆或全血影响。在免疫印迹电泳中,SZ-63主要识别D-D,而SZ-58不识别任何区带。SZ-58、SZ-60可抑制血浆凝固,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SZ-60可与固相化的FG结合而与溶解态的FG无结合反应。结果提示,SZ-58、SZ-60、SZ-63对XL-FN反应的特异性较高,因此可应用于体内血栓显像而SZ-63同时又可应用于D-D检测。  相似文献   
30.
血友病甲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陷所致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1],FⅧ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2区8带(Xq28)全长约186kb,包括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目前多利用D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2]和可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