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5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248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334篇
口腔科学   258篇
临床医学   1046篇
内科学   505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40篇
特种医学   2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373篇
综合类   1873篇
预防医学   817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727篇
  9篇
中国医学   905篇
肿瘤学   122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1 临床资料  1997- 0 3/ 2 0 0 2 - 0 1我们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了改进 ,临床应用 36 (男 2 0 ,女 16 )例 ,年龄 2 2~ 5 8(平均38± 11)岁 ,全为肝炎后肝硬化 ,门脉高压 ,充血性脾肿大 ,均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史 .肝功能 Child A级 2 0例 ,B级 13例 ,C级 3例 .其中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行急诊手术 7例 ,择期手术 2 9例 .合并腹水 2例 ,药物治疗后消失 .B超检查显示肝脏有弥漫性损伤 ,门静脉增宽 ,脾脏增大 . 34例行钡餐造影和 2 8例行纤维胃镜检查均提示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全部采用改进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细胞内端粒酶活性与染色体及P170糖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分别用端粒重复放大程序-酶标法(TRAP-ELISA)和热变性姬姆萨R显带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对37例AL细胞内端粒酶活性,染色体分析和P170糖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7例A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端粒酶阳性率为70.27%,P170糖蛋白阳性率为43.205,染色体的异常率达54.00%,端粒酶表达与P170糖蛋白显示出一致性,端粒酶与P170糖蛋白均阳性者完全缓解(CR)率仅为14.30%,端粒酶阳性者其染色体的异常率达65.40%,而阴性者仅为27.30%(P<0.01),端粒酶阳性者CR率为38.46%,阴性者CR率为72.73%(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阳性的AL患者预后较差,端粒酶活性与P170糖蛋白呈正相关并且染色体的异常比较高,提示三者的高表达是影响AL临床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调节性CD4+T细胞在大鼠自发肝移植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在肝移植的自发耐受模型中,调节性CD4^+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近交系大鼠从Lewis(LEW)到Wistar Furth(WF)的肝移植组合,对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宿主注射抗CD4的单克隆抗体(Anti-CD4mAb),然后抽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的动态变化;并结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试验了解宿主脾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动态改变。结果 对肝移植自然生存的宿主注射Afiti—CD4mAb后,术后第21天、42天均能够诱导出肝损害(排斥反应),但第56天、100天以上的则未能诱导出来,且该损害能被抗CD8单克隆抗体阻断。另外CTL试验显示宿主的脾细胞中,初始型CTL前体细胞在移植56d后未能检测出来。结论 在自发性肝耐受模型中。宿主术后早期存在由CD4^+T细胞介导的下调原始效应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老年期抑郁症及Alzhermer病现为老年期最常见疾病,为减少相互误诊及因此给老人带来的痛苦。方法从遗传因素、危险因素、性格、环境因素、临床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明确的诊断、有效治疗是治愈精神、心理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结论加强对老年人的关心,避免因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给老人带来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输液瓶套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在临床使用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其进行的改革,并获得国家号利,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供肝免疫原性和宿主对供体抗原反应能力的动态改变。方法利用近交系LEW到WF的大鼠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取出不同时期的供肝,分别刺激长期生存的WF宿主,观察能否诱导出肝损害;另外对LEW→WF肝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宿主,再次给予供体抗原刺激。结果(1)移植后第1、2天的同种移植肝,可激起长期生存的宿主出现暂时性肝损害(121±33、83±21),但第3天以后的则不能(28±9)。(2)给予供体同源的脾细胞刺激后,移植后7、14、28 d的宿主均未能诱导肝损害(56±17、66±11、61±35),但第56、84或112天的宿主均可被诱导出暂时性肝损害(98±25、158±43、330±82)。结论(1)肝移植后供肝的免疫原性在术后3 d基本消失。(2)移植术后1个月内宿主对供体抗原的刺激是处于低(无)反应状态的。  相似文献   
17.
间擦疹是一种发生在皮肤皱襞部位的急性炎症性疾患,多由于皮肤皱襞处出汗潮湿,角质层被浸软加上局部皮肤随躯体活动不断摩擦导致充血糜烂而发生本病,而且常继发细菌和念珠菌感染,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和肥胖病人,多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臀沟和妇女乳房下,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皮肤黏膜具有很好的消炎、镇痛、修复组织的作用,临床用其治疗间擦疹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普通肝素,降纤酶,奥扎格雷钠顺次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调整血压.降颅压及其它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普通肝素、降纤酶、奥扎格雷钠顺次用药;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或降纤酶单一用药治疗.14、90天后随访,采用中国卒中评分量表(CS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变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而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结论:普通肝素、降纤酶、奥扎格雷钠顺次用药,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和远期预后都有益,也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糖尿病知识普及和医学界对糖尿病知识的宣传,不少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无疑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患者机械的执行医生的医嘱而过度节食,把饮食控制片面理解为要进食物尤其是主食,引起能量代谢缺乏,因此出现了一种相反的有害作用-恶性糖异生(Malignant Glyconeogenesis Station MENS).现报告3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电针对SNI大鼠痛敏及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和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觉过敏以及脊髓谷氨酸和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和电针组(n=10)。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电针"委中"和"环跳"穴,观察其对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影响,以OPA柱前衍生+HPLC荧光检测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SNI手术可明显降低大鼠机械痛阈,并且其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物质含量则明显降低;而电针干预后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的含量,升高P物质含量,并减轻SNI大鼠的机械痛敏状态,进而改善其痛行为。结论: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有效的减少大鼠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和P物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