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观察肾动脉变异及左肾静脉(LRV)解剖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名正常人的64层螺旋CT肾血管影像资料,观察肾动脉变异及LRV解剖,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之间的夹角(α)、SMA与AA夹角间隙内LRV中心水平SMA的后缘与AA前缘之间的距离(D1)、SMA与AA夹角间隙内十二指肠中心水平SMA的后缘与AA前缘之间的距离(D2)、SMA与AA夹角间隙内LRV中心与SMA起始根部中心的距离(D3)、SMA与AA夹角间隙内十二指肠中心与SMA起始根部中心的距离(D4),同时测量LRV通过α角时的内径(a),近左肾侧最大内径(b),计算b/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05名正常人共210只肾脏,肾动脉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2.4%(34/105)和17.6%(37/210),其中Ⅰ类(肾门前肾动脉分支)13只肾脏,Ⅱ类(肾副动脉)24只肾脏.α、D1、D2、D3、D4、a、b、b/a的均值分别为(51.2±18.5) °、(13.4±6.0) mm、(17.0±7.2) mm、(20.3±5.0) mm、(56.9±12.5) mm、(5.8±2.0) mm、(10.5±2.3) mm、(2.0±0.9),α角与D1、D2、a 存在正相关,α角与D3、D4、b/a之间存在负相关,α角与b不存在相关性. 结论 64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肾动脉变异、LRV和十二指肠的解剖关系,并准确测量SMA与AA之间的夹角,对指导肾脏手术及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和十二指肠淤积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2.
螺旋CT扫描在肾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肾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3例肾癌患者资料。男63例,女30例。年龄15~78岁,平均55岁。术前均采用螺旋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将CT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3例患者CT分期Ⅰ期55例、Ⅱ期17例、Ⅲ期6例、Ⅳ期15例;手术病理分期Ⅰ期44例、Ⅱ期28例、Ⅲ期8例、Ⅳ期13例。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提示2种分期方法密切相关(P〈0.01),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rp=0.91,呈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关联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螺旋CT对肾癌术前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4%、92.5%和88.7%。结论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肾癌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应列为肾癌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93.
MD-CTA对颈动脉不同类型粥样斑块血管壁强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壁的强化特征,评价血管壁强化程度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212例临床拟诊为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接受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检查。根据颈动脉有无AS斑块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斑块的类型并测量邻近血管壁的强化程度,评价管壁强化特征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102例,共检出斑块145处,43例发生在双侧,59例发生在单侧。其中富含脂质的斑块16处,纤维化斑块34处,钙化斑块95处。相应的血管壁强化程度:富含脂质斑块为(33.63±7.02)HU,纤维化斑块为(25.21±7.54)HU,钙化斑块为(22.67±4.08)HU。而110例对照组血管壁强化程度为(26.45±6.47)HU。统计学分析显示富含脂质斑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P=0.0001);纤维斑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345);钙化斑块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5.07,P<0.05)。富含脂质斑块的强化程度与管壁强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r=0.89,P<0.01)。结论AS血管壁强化程度与斑块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血管壁强化程度越高提示斑块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的CT小肠造影(CTE)特征,探讨CTE在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经临床、影像学、肠镜、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66例(研究组),所有患者皆符合WHO关于CD的诊断标准;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行CTE检查,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系统无明显病变且排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心功能衰竭、精神病以及碘过敏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每一病灶的部位、肠壁厚度、肠壁增厚模式、肠腔狭窄、肠管直径、强化特点、并发症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并结合MDCT重建图像作出诊断.CT值及肠壁厚度均测量2次取平均值.数据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为回肠(80.3%),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肠壁增厚(95.5%).CTE检查除了能显示肠壁增厚及肠腔狭窄外,还可清晰显示病变肠管周围的并发症,包括肠系膜水肿及增厚、肠系膜淋巴结增生、蜂窝织炎、腹腔脓肿、窦道和窦管形成.66.7%患者可见梳征,有梳征的患者多为A型或B型肠壁增厚(65.9%),而无梳征患者多为C型或D型肠壁增厚(78.9%)(P<0.01),提示梳征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结论: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活动性判断及并发症诊断具有独到的优越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还应结合临床症状、肠镜检查以及传统的钡剂小肠造影以正确、完整诊断CD.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CT胆管造影(nCTC)评价肝门胆管癌(HC)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 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患者的MSCT血管造影及nCTC表现,并进行术前分型,评价手术可切除性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MSCT术前分型准确率为86.96%,术前评价准确率为91.30%,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病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nCTC能够对HC累及血管和胆管的程度作出良好评价,为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评价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选择心率≤65次/分,节律规则的冠状动脉受检者6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进行CT冠状动脉检查.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2.00±0.23)mSv、(10.20±0.9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大幅降低冠状动脉成像时的辐射剂量,对于心率较低的受检者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7.
肺鳞癌肝转移一例王俭,郝楠馨,刘光华,施增儒肺鳞癌转移至肝脏者罕见,今遇一例报道如下:男性,49岁,因肝区不适3月,加重1月入院。3年前(92年12月31日)因右肺肿块在当地医院行右下叶肺切除,病理结果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分化0级),术后恢复良好。3月...  相似文献   
98.
对12例肝癌患者进行肝脏螺旋 CT 动脉造影(SCTAL)和 DSA 检查,男8人、女4人,年龄32~69岁,原发性肝癌8人、肝内转移癌4人。在 DSA 室经皮穿刺左肱动脉,将5~6FCobra 导管插入肝总或肝固有动脉后作 DSA。然后送患者至 CT 室,以0.8~1.5ml/s 的速度  相似文献   
99.
螺旋CT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螺旋CT作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的作用。方法:用螺旋CT对254例肝脏肿瘤患者作全肝早期增强扫描。以2~3ml/s的速度经肘前静脉注入300mgI/ml的造影剂90ml,在注射造影剂25~40s时开始扫描,60s内扫完全肝。结果:与邻近肝组织相比,130例肝细胞性肝癌中有98例呈高密度;32例呈等或低密度:早期癌3例、弥漫型4型,病灶直径在10cm以上者7例,有明显肝动脉—门静脉瘘者18例。87例肝转移瘤中有74例呈环形增强。37例海绵状血管瘤中11处直径小于2cm病灶呈早期显著增强,较大的病灶呈向心性增强。结论:螺旋CT作肝脏早期增强扫描可如实显示肿瘤血供和血管受侵的情况,有利于病灶性质的鉴别和多血供多发病灶及小病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0.
肝脏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I表现(附二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I表现(附二例分析)王俭韩希年郝楠馨刘光华肝脏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罕见,笔者遇2例,报告如下。例1男,43岁。因乏力、纳差、肝区疼痛1个月就诊。查体:肝大,质硬,表面不光滑,压痛、扣击痛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