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肝血管瘤临床、病理再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利用MRI无创、诊断率高的特点,大样本分析H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1988-05~1997-03间645例诊断可靠HHE的MRI资料分析。结果:①HHE以青壮年(30~60岁)男性居多;②多发者高达39.1%;③75.9%的HHE小于2cm,大于4cm者仅7.6%;④17.2%的病例合并有其它肝占位,其中约半数为恶性肿瘤;⑤其肝内分布与肝叶大小成正比;⑥规则圆形、卵圆形仅占HHE总数的1/3左右。结论:①本病男性发病率不低;②本病是最常见的多发肝占位;③对混合性肝占位病例应予以充分重视;④本病有多中心起源倾向,部分融合成片者诊断较难;⑤不规则形HHE诊断较难,其占位征象较轻则有一定的提示诊断作用;⑥个别HHE可以较快的速度生长。  相似文献   
52.
1977年Linddell.首先应用可降解性淀粉微球栓塞正常大白鼠肝动脉的研究,结果导致肝动脉血流显著减少.同年Ekelund 采用明胶海绵粉对接种的大白鼠肝肿瘤进行栓塞,肿瘤显示广泛性坏死.1979年Aronsen 等首先将可降解性微球结合抗癌药物用于临床治疗继发性肝肿瘤.但这种微球和抗  相似文献   
53.
本文采用~(125)Ⅰ标记甲氨蝶呤明胶微球(MTX—ms)。然后经大白鼠肝动脉灌注。作为MTX—ms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前期研究。于灌注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各主要脏器(心、肝、睥、肺和肾)的放射剂量分布,间接说明肝动脉灌注后MTX—ms在体内的分布。结果在一周的观察期内肝脏的总放射剂量明显高于其它脏器,占绝对优势,且下降缓慢。其它脏器的总放射剂量甚低或很快降低。作者对实验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MTX—ms具有末梢栓塞作用,可作为化疗栓塞剂用于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54.
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诊断直、结肠病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仿真结肠镜诊断结肠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应用MSCT对63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包括直结肠癌39例,息肉19例,多憩室2例,慢性结肠炎2例,纤维脂肪瘤1例.除憩室、慢性结肠炎2例外,均经手术和常规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用工作站软件获取仿真结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透明显示Raysum等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MSCTVC能够显示结肠癌的大体分型、大于5.0mm的癌结节和溃疡;有利于显示大于3.0mm的息肉检出,与常规结肠镜比较直结肠癌肿检出率为100%;直结肠息肉检出率为92.3%.MPR能直观反映息肉和癌肿处肠壁及肠周受侵状况,对癌肿肠周受侵判断正确率达100%.结合SSD更有助于对假阳性的鉴别.Raysum在显示癌肿的长度上占优势,判断正确率达100%,结论: MSCTVC、MPR、SSD、Raysum检查结肠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各有不同,4种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更有助于病变的检出与病变的定位、定性.MSCT仿真结肠镜将为直结肠病变的检查开创新的临床途径.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资料,观察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并进行分型.结果: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7.2%(36/500),包括Ⅰ型(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5例.Ⅱ型(环主动脉左肾静脉)17例和...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3.0T MR DTI及脊髓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3.0T MR成像系统对49名健康志愿者行脊髓DTI。分别测量颈髓、下段胸髓的ADC和FA值,同时进行各段脊髓DTT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颈髓与下段胸髓之间ADC和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5、0.196)。在DTT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显示为头尾向的一束,存在头尾侧各向异性。 结论 脊髓DTI是描述扩散特征并直观显示脊髓纤维束的有效检查技术,可为脊髓病变提供扩散定量值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討MR心肌延遲期強化(Delayed-Enhancement,DE)所檢出的心肌壞死與CTA供血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方法:對臨床提示心肌壞死的70例患者成功進行了3T DE-MR檢查,通過觀察患者的心肌壞死程度及心肌運動狀況,對照其同期完成的冠狀動脈CTA結果,分析二者之間的相關性。結果:70例患者共發現心肌壞死54處,83%的心肌壞死發生在狹窄程度≥75%的42支血管中。在冠狀動脈狹窄75%~84%的13支血管中,發生心肌壞死7處(13%);85%~94%的9支血管中,發生心肌壞死12處(22%);≥95%的20支血管,發生心肌壞死26處(48%)。隨著CTA評價冠狀動脈狹窄的嚴重程度增加,DE-MR檢出相應供血區心肌壞死的陽性率也逐漸增加,二者呈顯著性相關(P<0.01)。結論:DE-MR檢測的心肌壞死及其程度與冠狀動脈狹窄的CTA結果互為印證,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8.
脊髓型颈椎病MRI表现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MRI改变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将7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T1WI/T2WI的信号变化分为:等/等、等/高、低/高及信号改变在受压部位以外四组,进行手术前后随访,比较改善率.结果:手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脊髓的受压程度与改善率呈负相关(P<0.01),等/等信号组预后较好,低/高信号组预后较差.结论:MRI检查对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儿童脑胶质瘤的CT表现与病理、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搜集经术前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脑胶质瘤51例,分析CT征象,并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Ki-67标记指数并研究CT征象与Ki-67标记指数的关系.结果儿童胶质瘤的部位、大小与Ki-67表达水平无关,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密度均匀度、瘤周水肿程度及增强程度均与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儿童脑胶质瘤CT征象与病理、Ki-67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CT征象能够间接反映儿童脑胶质瘤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3TMR呼吸导航回波触发的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WH-CMRA)技术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和图像质量。方法92名志愿者接受了3TMR呼吸导航回波触发的WH-CMRA检查,使用T2预备的快速梯度回波(TFE)序列采集。按目测法将图像质量分为0~Ⅳ级,并结合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长度、直径和血管锐利度进行评判。分析呼吸、心率和导航回波的采集效率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评价呼吸导航回波触发WH-CMRA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显示效果。结果92名受检者的图像质量评价为Ⅳ级28名,Ⅲ级53名,Ⅱ级9名,Ⅰ级2名,扫描成功率为88%(81/92)。心率≤75次/min,图像质量20名为Ⅳ级,锐利度为(48±11)%;心率〉75次/min,图像质量34名为Ⅲ级,锐利度为(33±15)%,心率的快慢和图像质量呈负相关(r=-0.726,P〈0.05)。呼吸模式和图像质量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05)。结论3TWH-CMRA技术可以实现自由呼吸下的全心冠状动脉成像,但图像质量受到心率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