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目的 对甘肃部分地区产牛蒡子进行质量评价研究,为完善甘肃产牛蒡子饮片的质量规范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HPLC测定牛蒡苷、牛蒡苷元含量;采用UV测定总木脂素含量;采用醚浸出物法测定脂肪油含量。结果 收集到的甘肃地区产8个牛蒡子样品中牛蒡苷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标准要求,且甘肃定西、临洮、庆阳、和政和甘南产牛蒡子中所含牛蒡苷、牛蒡苷元、总木脂素及醚浸出物含量均不低于收集到的吉林、银川、康定、河南等地产的牛蒡子。结论 甘肃地区产牛蒡子药材质量较好,牛蒡子可作为甘肃开发引种药材新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42.
健康妇女的阴道由于组织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的特点,保持一定的酸碱度,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则病原体侵入而导致阴道炎.临床常见的阴道炎有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和老年性阴道炎等.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甘肃临洮产牛蒡不同部位所含总木脂素及牛蒡苷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利用牛蒡子中总木脂素与牛蒡苷在同一峰位有吸收的特点,以牛蒡苷为对照品,以280 nm为测定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蒡不同部位总木脂素含量,同时采用HPLC测定其牛蒡苷含量。结果牛蒡苷浓度在0.005 7~0.079 5 mg.mL 1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9.244 9X+0.017 2,r=0.999 6,平均回收率98.2%,RSD=1.61%。以牛蒡苷计,牛蒡子中总木脂素含量为12.27%,牛蒡根、牛蒡叶、牛蒡茎中总木脂素的含量均在6%左右。牛蒡子中牛蒡苷的含量为6.19%(n=3),牛蒡根、牛蒡茎、牛蒡叶样品均未检测到牛蒡苷。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牛蒡不同部位总木脂素和牛蒡苷含量的方法快速、简捷,可全面控制牛蒡的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55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各组分别灌胃五脉绿绒蒿总黄酮(0.300,0.150,0.075 g.kg-1)以及对照液20 mL.kg-1;末次给药1 h后,模型对照组及各给药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15 mg.kg-1、扑热息痛(AP)150 mg.kg-1或硫代乙酰胺(TAA)500 mg.kg-1,16 h后采集标本,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0.150~0.300 g.kg-1的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总黄酮能降低CCl4,TAA或AP诱发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和AST(P<0.01),提高CCl4或TAA诱发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与GSH-Px的活性(P<0.05,P<0.01),降低CCl4或AP诱发肝损伤小鼠肝组织MDA的含量(P<0.01);同时在0.075~0.300 g.kg-1,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总黄酮的肝损伤保护作用显示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对CCl4,AP,TAA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红芪多糖(HPS)对糖尿病心肌病(DCM)db/db小鼠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IκB激酶β(IKK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7周龄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同周龄的db/m小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剂量0.9%NaCl;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50、100、200 mg·kg-1 HPS混悬液;对照组灌胃给予4 mg·kg-1罗格列酮混悬液。6组大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灌胃8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和IKKβ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TNF-α和IL-6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的小鼠心肌组织中IL-6含量分别为(1.24±0.54)、(7.72±0.24)、(2.90±0.50)和(2.78±0.56) ng·L-1...  相似文献   
46.
目的:活血通络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通脉活血方治疗,每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肢踝肱指数(ABI)、股浅动脉血管内径、峰值流速、中医症状评分、相关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溃疡面积及深度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BI、血管内径高于对照组,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UA水平低于对照组,U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用药联合活血通络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确切,可调节相关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肢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47.
阐述了中药材种质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提高中药种质的对策,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管理和中药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应用四组药物共治疗312例宫内置环出血患者。结果:服用止血药组有效率为85%;宫腔注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溶液组为88.5%,宫腔注入青霉素、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溶液组为91.80%;口服前列腺素抑制剂组为91.80%。复发率分别为72%、79.20%、68.89%和32.14%。提示前列腺素抑制剂治疗宫内置环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Tang,DBT)对腹膜透析相关性大鼠腹膜功能衰竭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ip 4.25%高糖透析液100 m L·kg~(-1),连续40 d,在第8,10,12天ip大肠埃希菌脂多糖5 mg·kg~(-1),建立腹膜功能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2.1 mg·kg~(-1)),DBD高、低剂量组(12,6 g·kg~(-1)),另设正常组,各组大鼠造模的同时ig给药;实验期间观察各大鼠活动状态,第40天末次ip透析液2 h后进行腹膜平衡实验,计算超滤量(UF),检测血清肌酐(P_(Cr))和尿素氮(P_(UN)),腹透液中肌酐(D_(Cr)),尿素氮(D_(UN)),葡萄糖(D_(Glu))及4.25%透析液中的葡萄糖(D_(0Glu)),计算腹膜转运功能参数(D_(Cr)/P_(Cr),D_(UN)/P_(UN),D_(Glu)/D_(0Glu)),取大鼠壁层腹膜采用苏木素-伊红(HE)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_(Cr)和P_(UN)均显著升高(P0.01),D_(Cr)和D_(Glu)显著降低,D_(UN)显著升高(P0.01),UF,D_(Cr)/P_(Cr),D_(UN)/P_(UN)及D_(Glu)/D_(0Glu)均显著降低(P0.01),腹膜间皮细胞受损明显,腹膜TGF-β_1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DBT高、低剂量组P_(Cr)和P_(UN)均显著降低(P0.05),D_(Glu)显著升高(P0.01),DBT低剂量组D_(UN)显著升高(P0.05),DBT高剂量组大鼠UF显著升高(P0.05),DBT高、低剂量组D_(Cr)/P_(Cr),D_(UN)/P_(UN)及D_(Glu)/D_(0Glu)均显著升高(P0.01);DBT高、低剂量组大鼠腹膜组织形态明显改善,且TGF-β_1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DBT能抑制腹膜透析相关性大鼠腹膜功能衰竭,保护腹膜结构。  相似文献   
50.
“一气周流”作为黄元御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后人对其阐述颇多,然尚未深入,大多停留在《四圣心源》的中气五行气机上,在其理法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尚少,当从其源头再探“一气周流”理论结构,方能深刻阐述其学术思想内涵。黄氏提炼《道德经》《易经》中的“天道”规律,并结合岐黄、扁鹊、仲景之学,整合出一气周流气化观。以中气作为气化中心,并以阴阳规律发散变化万物,又以阴阳规律归化于中气,如此周而复始,此过程中万物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备的气化体系。故本文主要从黄氏中气思想(万物并作、复命归根)、扶阳思想(气运原力)、五运六气思想(周流气象)等进行剖析总结,旨在使其理论更具系统性和具象化,以使临床“一气周流”气化理法体系的运用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