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囊内注射顺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囊内注射顺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方法:用外科自体移植术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动物模型,囊内分别注射顺铂及无水酒精,观察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雌二醇、孕酮水平,同时对卵巢、心、肝、脑、肺和肾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每组抽取4只观察远期疗效。结果:顺铂和无水酒精均能明显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并使其抗体转阴,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病理学观察,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腺上皮明显萎缩,对各脏器无明显毒副作用,对大鼠的正常性周期、卵泡发育和排卵无影响。顺铂比无水酒精刺激性小,对异位内膜的抑制率高,粘连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结论:顺铂囊内注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57例X线平片均见骨折椎体压缩,7个椎体见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 IVC),57个椎体断端密度较周围松质骨高,47个椎体可见钙化,10个椎体内可见积气;CT扫描示骨折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较X线片清晰,67个椎体见IVC、骨折椎体内积气及骨赘形成、钙化;MRI影像表现为骨折椎体压缩,63个椎体可见积气,65个椎体可见积液。结论椎体压缩、IVC、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骨折椎体内积气及积液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重要影像学表现;CT扫描对骨折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IVC的检出率高,MRI扫描观察骨折椎体内积液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诊断胎盘植入的非增强MR的有效体位和序列。材料与方法将69例超声及临床可疑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患者纳入研究,通过3.0 T MRI两个体位、5个序列扫描,膀胱不同充盈状态成像。术前阅片观察图像质量并形成诊断,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影像对比,总结成像质量的可靠性。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例中67例成像可以满足诊断需求,与术后结果对比,多种体位及序列结合胎盘植入诊断敏感性96.7%(58/60),特异性77.8%(7/9),准确性95.7%(66/69);对穿透性胎盘植入仰卧位结合侧卧位及膀胱不同充盈像敏感性66.7%,单一仰卧位成像敏感性33.7%,二者具有较明显差异。结论 MR非增强扫描成像两个体位、5个序列成像能提供关于胎盘状态的丰富信息,膀胱不同充盈像结合体位变动能有效减少伪影及容积效应,提高成像质量;进一步客观准确的诊断出产前胎盘植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的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 F-FDG)摄取与肿瘤组织己糖激酶-Ⅱ(HK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2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18 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查,测定肿瘤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HK-Ⅱ的表达;分析SUVmean与组织病理关系及与HK-Ⅱ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2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为高摄取,SUVmean为5.42±1.67.浸润型SUVmean为6.55±1.63,明显高于肿块型的4.20±1.29和溃疡型的5.83±1.60(P<0.05).有远处转移组SUVmean为7.14±1.07,高于无转移组的4.84±1.41(P<0.05).SUVmean与HK-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9,P<0.01).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的18 F-FDG摄取与HK-Ⅱ表达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教学模式在提升医学影像实习带教教学效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科实习的80名影像专业学生,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实验组采取AI 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通过理论知识考核和诊断报告书写评分考察两组实习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实习教学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都好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学生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AI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影像学实习生的综合实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受到实习生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肺部肿块虚拟平扫(VNC)与常规平扫(TNC)图像,探讨能谱CT VNC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疗应用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Philips IQon spectral能谱CT检查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30例,利用工作站后处理功能,获得VNC图像。采用CT值、噪声、SNR及CNR等客观评价指标测量比较VNC与TNC的图像质量。采用五分法主观评价VNC、TNC的图像质量。采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2组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绘制Bland-Altman plot散点图以分析CT值的一致性,使用Kappa检验评价主观评分间的一致性。结果VNC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CT值、噪声及CNR与TNC图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VNC图像SNR高于TNC图像SNR(P<0.05)。VNC、TNC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08分、4.03分;Kappa值分别为0.733、0.753,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强。结论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基于双层光谱探测器CT系统增强扫描获得的VNC图像替代TNC图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影像学特征,及时诊断,早期防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9日确诊的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对患者首诊的X线胸片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进行征象观察并统计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以发热为首诊症状。X线胸片对下肺近肺底病灶易漏诊(1例)。病变呈肺野外带分布的占7例(87.5%),病灶累及双肺下叶的占5例(62.5%),8例病例均可见磨玻璃密度影(100%),伴随征象有小叶间隔增厚5例(62.5%),增粗的血管影或增厚的支气管壁4例(50%),网格状改变1例(12.5%)。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有:(1)病变分布特点呈肺野外带、胸膜下分布,以两下肺多见;(2)病变密度特点以磨玻璃密度最常见;(3)病变的伴随征象有:小叶间隔增厚、血管影增粗、支气管壁增厚或网格状改变等。结论HRCT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选筛查和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发热门诊专用CT在疫情防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量图像(VMI)及电子云密度图(EDM)在肺磨玻璃结节(GGN)良性与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医学院经病理证实的65例GGN患者影像资料。65例中,良性27例、恶性38例,均于术前2周内接受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并在后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49.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CT、PET-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及PET-CT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占位的CT及PET-CT表现特征。结果:19例中仅根据CT表现,明确诊断11例,确诊率57.89%;CT未能明确诊断的8例中,结合PET图像特点,明确诊断6例,定性诊断2例;确诊率75%。结论:根据CT表现特点可以对大部分脾脏占位进行定性诊断,对于少部分难以定性的病例,结合PET-CT表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CT与MRI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妇科肿瘤患者,经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确诊恶性肿瘤46例,良性肿瘤74例,术前均接受~(18) F-FDG PET/CT显像检查、MRI检查。比较良、恶性肿瘤病灶标准摄取(standard uptake value,SUV)最大值(SUVmax值)差异,计算~(18) F-FDG PET/CT及MRI检查诊断妇科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18) F-FDG PET/CT、MRI对不同类型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恶性肿瘤SUVmax值(9.85±3.97)高于良性肿瘤(2.39±1.28)(P0.05);18 F-FDG PET/CT诊断妇科恶性肿瘤的灵敏度(95.65%)、特异度(95.95%)、准确度(95.83%)均高于MRI(80.43%、86.49%、84.17%)(P0.05);~(18)F-FDG PET/CT对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95.24%、94.44%)均高于MRI(71.43%、66.67%)(P0.05),对卵巢癌的诊断符合率(85.71%)与MRI(7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 F-FDG PET/CT对妇科恶性肿瘤具有诊断价值,其诊断准确性优于MRI,可作为妇科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