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LEL)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预测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科肿瘤病房符合标准的患者181例,根据是否发生LEL分为LEL组(n=41)和非LEL组(n=140),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 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发生LEL的风险预测模型纳入淋巴清扫(OR=10.683)、病理分期(OR=9.232)、腹腔冲洗液细胞学(OR=19.486)、下肢深静脉血栓(OR=12.008)、术后放疗(OR=4.636)共5个预测因子。模型公式:Z=2.369 × 淋巴清扫+2.223 × 病理分期+2.970 × 腹腔冲洗液细胞学+2.486 × 下肢深静脉血栓+1.534 × 术后放疗-5.518。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灵敏度为0.707,特异度为0.871,Youden指数为0.578。模型验证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677,正确率为74.35%,提示其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LEL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预测LEL的发生,可为护理人员早期对患者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自动移床扫描技术在全下肢弥漫性病变MRI中的应用优势。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1.5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体部正交线圈,XL-16-Torso线圈,自动移床扫描技术,Compose成像拼接软件,对6例弥漫性病变患者进行从骨盆至脚踝的全下肢成像。分析研究所得图像,成像技术等。结果得到的全下肢冠状位、矢状位拼接图像清晰、细腻,四段图像拼接良好,无明显拼接痕迹,能够完整显示弥漫性下肢病变范围及其与周边组织的关系。6例病例中,有线粒体脑肌病3例,多发性肌炎1例,左下肢弥漫陛血管瘤1例,肌肉脂肪变1例。结论利用自动移床扫描技术、Compose成像拼接软件进行全下肢MRI,能够准确定位,一次全面的扫描全部病变,对下肢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CT能谱成像在胸腔渗出液与漏出液定性鉴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鉴别胸腔积液性质的价值.方法 将20例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穿刺术抽出的胸腔积液放在试管中进行能谱CT扫描,同时抽出的胸腔积液做胸水常规和生化检查.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析两组数据的常规混合能量140 kVp图像的CT值差异,以及两组数据的不同keV水平(40~140 keV)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碘-水浓度、钙-水浓度、钙-脂肪浓度等CT能谱成像的定量参数间的差异.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CT能谱特征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20例中11例渗出液、9例漏出液.渗出液组的常规混合能量140 kVp的图像CT值[(19.56±4.10)HU]高于漏出液组[(13.44±3.4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2,P=0.010).keV能量越低,其CT值差别越大.在40keV,其CT值差异最大,分别是(47.49±14.60)、(19.76±6.8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0,P=0.000),渗出液明显高于漏出液;而在140 keV,其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值分别是(9.76±4.16)和(6.22±3.17)HU(t=2.107,P=0.050).渗出液能谱曲线斜率(0.51±0.23)明显大于漏出液(0.18±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7,P=0.001).渗出液的有效原子序数、碘(水)浓度、钙(水)浓度、钙(脂肪)浓度明显高于漏出液组,两组的值分别为7.89±0.16和7.67±0.07、(5.74±1.28)和(1.70±0.95)g/L、(7.89±1.78)和(2.53±1.37)g/L、(25.95±1.74)和(20.82±1.4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80、6.998、6.546、6.301,P值均<0.05).结论 渗出液与漏出液具有不同的能谱曲线和能谱特征物质含量,低能量keV图像在渗出液的鉴别中起重要作用,能谱CT为鉴别胸腔积液的性质提供了一种多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NN)在胸部数字X线摄影(DR)图像异物位置和类型自动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60张胸部DR图像进行Faster RCNN训练、验证及测试,按3∶1∶1的比例随机划分数据集为训练集(576张)、验证集(192张)和测试集(192张).使用开源分割工具ImageJ对左...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9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男7例,女2例,有基础病变5例。结节肿块型5例(56%);实变型1例(11%);混合型3例(33%);右肺病灶4例,双肺均有病灶5例。3例可见树芽征,4例可见空洞。病灶均分布在下肺外周带和胸膜下。4例手术切除,5例治疗后CT随访斑片影吸收和结节影减少缩小,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空洞。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无特异性,CT追踪检查能较敏感准确的反映病灶的变化,认识此病的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6.
急性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辛小燕  杨健  徐运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8):830-832,I0004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对比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证实的9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2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形态、数量和回声特征. 结果:脑梗死组斑块阳性率76.7%,明显高于对照组(32.9%,P<0.01);脑梗死组斑块以不均质斑块(61.1%)和不规则斑块(36.8%,P<0.01)为主,且梗死侧明显.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SCC和CYFRA21-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CEA、SCC和CYFRA21-1水平,并与65例健康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放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CEA、SCC和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观察组各肿瘤标志物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虽在数值上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变化呈下降趋势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上升趋势组(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SCC和CYFRA21-1水平变化可作为临床诊断食管癌的重要指标,同时有助于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图、碘图及融合图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定量分析病灶与正常腺体之间CT值、碘浓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能谱方法扫描的乳腺癌患者21例,同时分析21例健康人的乳腺作为对照组。利用工作站后处理功能,分析单能量图、碘图及混合能量图对肿块的显示情况,测量乳腺病灶和正常腺体CT值、碘浓度,定量分析病灶与正常腺体之间CT值、碘浓度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乳腺癌病灶在能谱CT的单能量图、碘图及融合图上均能清楚的显示。病灶在55 keV单能量图的增强CT值明显高于混合能量图(70.65 HU vs 44.95 HU,P<0.001);病灶碘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9 mg/ml vs 0.36 mg/ml,P<0.001)。结论能谱CT的多参数图像能清楚的显示乳腺癌病灶,碘摄取值作为能谱CT的定量参数,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
鞍区少见病变误诊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院2005~2006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少见病变误诊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18~61岁。其中1例为下视丘胶质瘤;2例为中颅窝鞍旁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1例为垂体柄的生殖细胞瘤;2例为胆脂瘤。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显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18F-FDG-PET)在妊娠绒毛膜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例妊娠绒毛膜癌患者多次同时行18F-FDG-PET检查与动态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监测,分析双肺、肝脏及盆腔的代谢异常增高转移性病变情况。结果 1例患者发现双肺、肝脏及盆腔多处转移病灶,经EMA-CO方案化疗后动态血β-HCG渐转正常,18F-FDG-PET显示多处病灶趋渐转阴。另1例经化疗后复发,18F-FDG-PET显示原发癌灶无活性,但血β-HCG稍增高,行子宫全切除术,病理诊断提示妊娠绒毛膜癌,活性细胞存在,判定18F-FDG-PET呈假阴性。术后持续随访,血β-HCG均为阴性。结论 18F-FDG-PET在妊娠绒毛膜癌临床诊疗中了解原发灶与转移灶特点,评估癌细胞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合血β-HCG监测,可降低18F-FDG-PET假阳性和假阴性,为临床上妊娠绒毛膜癌的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