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41.
目的:探讨血清剥夺(SD)导致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祖细胞群(hMSCs)中成熟MSC(mMSC)和快速自我更新细胞(RS细胞)亚群凋亡、坏死及糖皮质激素(GC)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无血清体外培养hMSCs为模型,经细胞形态学观察和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核变化及活性/凋亡率变化。结果:SD 12h后hMSC皱缩变圆、染色质固缩,出现凋亡各阶段形态特征;与对照组相比mMSC及RS活性明显降低并且凋亡率升高(P<0.01),与血清剥夺组相比添加10nM DXM后细胞活性显著提高(P<0.01);并且RS细胞亚群对SD环境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与mMSC亚群相比存活率提高2.75倍,凋亡率降低近三分之一,并在糖皮质激素的保护作用下继续保持良好增殖。结论:糖皮质激素可以提高干细胞自我保护能力,并且RS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治疗的骨折合并脂肪拴塞综合征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43.12±20.43)岁。伤后(48.69±14.34)h出现脂肪拴塞综合征症状,24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呼吸频率28~42次/min;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神志淡漠或烦躁、嗜睡、昏迷10例;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的6例例;PaO2<60mmHg24例,ECG实性心动过速23例;胸部X线12例肺纹理增粗,8例肺斑片状影,6例出现典型暴风雪样改变;血红蛋白下降低于100g/L16例;采用以呼吸支持为主综合治疗方法后25例获成功救治,意识障碍(11.23±3.23)h转清;肺部改变(7.12±2.12)天恢复正常;1例因重度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脂肪拴塞综合征是骨折严重并发症之一,及时诊断,采取综合救治措施以可减少和避免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赵勇刚 《中外医疗》2011,30(11):119-119,12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对收治的老年胆结石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急症手术19例,择期手术36例,保守治疗17例。手术病人根据结石的部位及疾病程度采取了以各种吻合术为主的手术方法。结果 7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均痊愈,其中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占12.5%(9/72),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及心血管疾病为主。1例原有较复杂的心脏疾病,在术后9h因心源性猝死而亡。1例术后出现席汉氏综合症危象,经抢救成功,痊愈出院。肺部感染5例,肾功能不全2例,经对症处理均康复。切口脂肪液化1例,无切口裂开、感染。结论老年胆结石的外科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多,手术方式以胆总管十二指肠侧吻合术、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为主。病情判断要准确,手术方式选择宜慎重。  相似文献   
44.
1998年1 0月至2 0 0 3年1 0月,我们共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直径>4cm) 42例,术中均进行了面神经功能监测,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中,男1 2例,女30例;年龄2 4~70岁,平均48.2岁;病程2个月至9年,平均为2年。肿瘤位于左侧35例,右侧7例;肿瘤直径4~6cm者34例,>6cm者8例,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其中囊性肿瘤1 0例,实性肿瘤32例。临床表现有颅内高压症31例,耳聋37例,耳鸣40例,面神经麻痹1 8例,外展神经麻痹1 0例,视力下降7例,小脑平衡障碍8例,后组颅神经损害表现7例。42例均行头颅CT检查,1 0例行MRI检…  相似文献   
45.
赵勇刚  古选民  范波  李涛 《山东医药》2007,47(33):90-90
近年来随着显微和影象学技术的进步,使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取得较大进步,并且大大的降低了肿瘤的致残率,也提高了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的保留率。1997—2007年,我院治疗9例小型听神经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经外侧小切口复位后距下关节面,多枚空心螺钉组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12-2012-12期间,对我科收治的23例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常规行CT扫描明确骨折类型,根据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19例,Ⅲ型4例,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后距下关节面,以多枚AO 4.0mm空心螺钉组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复查X片及CT评价骨折复位情况(Bohler角,Gissane角),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其中21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SandersⅢ型患者末次随访时Bohler角较术后丢失3°,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内固定断裂,骨折均在8-12周内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41±0.87)周。AOFAS评分:优12例(Ⅱ型),良7例(Ⅱ型6例,Ⅲ型1例),可2例(Ⅲ型),至末次随访,2例观察到轻度创伤性关节炎征象。结论:采用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后距下关节面,多枚4.0mm空心螺钉组合内固定治疗简单类型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明显减少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47.
电脉冲肌注法增强治疗型HBV 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提高细胞内质粒DNA的导入率并增强DNA疫苗诱导的免疫效果 ,采用在体电脉冲肌注法接种治疗型HBVDNA疫苗。结果接受电脉冲(2 0 0V/cm)肌注的 8只BALB/c小鼠局部肌肉组织荧光素酶活性为 1 6 1 70± 1 2 5 33RLU ,未加电脉冲对照组为 8 0 2±8 0 0RLU ,相差 4个数量级 ,差异具非常显著性 (P <0 0 0 5 ,t=3 6 74 )。新西兰兔电脉冲肌注法接种后第 2、4周 ,双质粒 (pS2 ·S pFP)大剂量组 (5 0 5 0 μg/只 )血清抗 HBs阳性动物数明显较同期未加电脉冲对照组 (大剂量 :1 0 0 0 1 0 0 0 μg/只 )高 ,差异具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第 1 3周时 ,电脉冲免疫大 (5 0 5 0 μg/只 )、中 (2 5 2 5 μg/只 )、小 (5 5 μg/只 )剂量组均有血清抗 HBs阳性鼠出现 ,分别为 5、4和 4 只 ,组间阳性动物数并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均较同期的对照组高 ,并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恒河猴电脉冲肌注法接种后 8周血清抗 HBs阳性动物数为大剂量 (1 0 0 0 1 0 0 0 μg/只)组 3/ 3只 ,中剂量 (5 0 0 5 0 0 μg/只 )组 2 / 3只 ,小剂量 (1 0 0 1 0 0 μg/只 )组 0 / 3只 ,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及非电脉冲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至免疫第 1 3周时 ,电脉冲免疫的大、中、小 3个剂量组  相似文献   
48.
高血压脑出血47例微创清除手术时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手术时机与安全性、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47例中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A组 2 1例 ,在发病 2 4 h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 ;B组 2 6例 ,在发病 1周后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两组均采用YL - 1型针形碎吸器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并配合常规治疗 ;最后对两组病人的再出血发生率、近期疗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FAM评分 )和远期疗效 (日常生活行动能力 ,采用Barthel指数 )进行对比。结果 :发病后 1个月 FAM评分 A组为 1 7.62± 5 .0 3分 ,B组为 1 1 .36± 3.47分 ;发病后 6个月 Barthel指数 A组为 65 .69± 1 0 .1 7分 ,B组为 80 .33± 9.2 1分 ;再出血发生率 A组为 2 8.5 7% ,B组为 3.85 %。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 P<0 .0 1 )。结论 :微创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方法 ,对于中型脑出血病人于发病 1周后手术疗效更佳且再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9.
颈1,2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龄  赵勇刚  白治军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1):684-686,I134
目的 探讨颈1,2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问题。方法 所有的病例据神经病学,神经影像学(CT,MRI或DSA)检查,经手术及神经病理证实,手术标本作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除1例(例15)黑色素变神经鞘瘤,浸及延髓及软脑治疗无效死亡外,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手术侧入路,可达到肿瘤全切除并获较好的神经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50.
随着神经解剖、影像学的发展与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听神经瘤的手术入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手术入路选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