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颅脑外伤后晚期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手术治疗颅脑外伤后晚期顽固性癫痫42例。方法采用影像学、临床及皮层电图(ECOG)准确定位。手术切除病灶及致痫灶。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有效率85.0%。结论此类患者应手术治疗,以减少药物毒性及改善神经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02.
赵勇刚 《当代医学》2014,(15):82-83
目的对比分层缝合与全层缝合对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1例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随机分成甲组(n=26)和乙(n=25)。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清创和伤口修整,甲组实行分层缝合,乙组实行全层缝合。对比2组伤口I期愈合率以及感染、瘢痕、硬结的发生率。结果甲组伤口I期愈合率及感染、瘢痕、硬结发生率依次为96.15%、0、0、0,乙组依次为72%、16%、20%、28%,2组之间具有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而言,分层缝合更具微创性,比全层缝合更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3.
生物分子结构及功能、细胞信号和胞间通讯的研究是当前生物学的前沿热点。本文对生物分子结构及功能、细胞信号转导和胞间通讯的检测技术及方法进行了综述 ,较详细地探讨了各种检测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及各自的特点 ,并展望了当代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总结分析颅咽管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8例颅咽管瘤手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患者在术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各种并发症,其中尿崩症33例,钠代谢紊乱31例,低钾血症13例,高热6例.临床痊愈出院36例,死亡2例.结论 术后严密监测血电解质及尿量,手术前后补充糖皮质激素,积极处理并发症, 可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5.
后颅窝肿瘤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后颅窝肿瘤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后颅窝肿瘤术后并发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经保守治愈,其中3例经穿刺加压包扎治愈,2例并发脑积水者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积液腔穿刺加压包扎治愈,12例经穿刺加压包扎 腰椎穿刺持续引流治愈,无1例再次打开切口手术处理.结论 术中硬膜、枕下肌肉层和皮下组织缝合不严密及局部遗留死腔是皮下积液形成的主要原因,积液腔穿刺加压包扎 腰椎穿刺持续引流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6.
经常持久的慢性刺激能引起癌肿是病理学之父Virchow首先提出的。他在著名的《细胞病理学》中指出:每一种慢性刺激,无论是机械的、炎症性的,只要持续作用一个长时期,而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能引起肿瘤。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结果都证明这是可能的[1~2]。近些年来,由于人们致力于特异性致癌因素的寻找,而对慢性刺激致癌学说逐渐淡忘。近些年来的研究资料显示,慢性刺激不仅是癌肿发生和演进的外部因素,而且证明内源性因素也是经由慢性刺激这一过程致癌。因此,对慢性刺激致癌学说应该重新认识。1大量临床和实验证据支持慢性刺激致癌学说[1~6]用现代…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间的关系,探讨bFGF在脑膜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38例脑膜瘤组织中bF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析在bFGF不同病理级别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PCNA标记指数(PCNA-L I)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中有22例bFGF染色阳性,阳性率为86.84%。在良性组29例中,有24例检测到bFGF的表达,阳性率为82.76%;非典型组和恶性组均有表达。与良性组比较,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bFGF表达强度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CNA-L I在良性组、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13.71±6.1%,31.72±10.7%,47.87±14.0%。非典型型组和恶性组PCNA-L I均高于良性组。bFGF的表达强度与PCNA-L I相关,随着bFGF表达强度的升高,PCNA-L I随之增加。结论:bFGF自分泌环在脑膜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FGF的表达与脑膜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价IL-2/IFN-y融合蛋白基因质粒(pFP)增强HBVDNA疫苗(pS2.S)免疫原性的佐剂作用.方法 构建IL-2/IFN-y融合蛋白和H.BV包膜中蛋白(PreS2 S)编码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根据pFP编码的目的基因序列分子模拟IL-2/IFN-y融合蛋白的空间结构,检测质粒体外转染细胞表达目的基因产物及其生物活性;体内实验采用提高质粒转染效率的在体电脉冲(EP)技术免疫健康BALB/c小鼠,分别以ELISAT及免疫酶联斑点(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及脾脏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应答水平.结果 pFP能够以融合蛋白的形式正确表达IL-2和IFN-γ,其活性域保持相对独立,其分子模拟的结果得到了质粒体外细胞转染检定实验的证实.EP介导的HBV DNA免疫反应中,pS2.S pFP组血清抗-HBs[(51.2±50.5)mlU/mL,89%]及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应答[(207±103)IFN-rT细胞SFCs/3×105脾细胞,78吲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pS2.S pcDNA3.1组[抗-HBs(14.8±7.6)mlU/mL,64%;IFN-γ T细胞(84±70)SFCs/3×105脾细胞,28%(P<0.05).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质粒可提高HB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促进初始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与血肿部位,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8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92例,常规组88例,两组病人按病情分级分为轻,中,重型,微创组采用YL-1型针形碎吸器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并配合常规治疗;常规组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两组的近期疗效(祁是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远期疗效(日常生活行动能力)进行对比,对血肿部位和大小不同病人的微创术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人组间比较,轻型脑出血病人微创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组,但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中型脑出血病人微创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常规组,重型脑出血病人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疗效均与常规组无显著差异;微创组组内比较显示脑叶出血微创术疗效较基底节区显著。对于脑叶出血病人,血肿大小两组微创术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对于基底节区出血病人,中等量出血微创术疗效较大量出血显著。结论:微创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和疗效显著差异。但对于基底节区出血病人,中等量出血微创术疗效较大量出血显著。结论:微创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和疗效显著的治疗中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方法,尤其对于脑叶出血和中等量底节区出血的病人,更为适用,可考虑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重度颅脑损伤后钠代谢紊乱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钠代谢紊乱发生的原因、预后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7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伤后1d,入院后第3天及1周后行血清钠检测。对低钠血症患者同时测定尿钠、中心静脉压。结果低钠血症的患者易被纠正,而高钠血症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与血钠水平及预后关系密切。高血钠组与非高血钠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是治疗颅脑损伤后钠代谢紊乱的关键。同时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如高血糖、低血压等,以降低继发性脑损伤,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