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 对胶质瘤可溶性抗原和凋亡细胞抗原两种不同的抗原制备的DC疫苗活性进行研究,比较两种疫苗激发CTL功能的效能差异.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人脑胶质瘤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冻融法制备可溶性抗原,紫外线照射制备凋亡细胞抗原,并取该患者的外周血进行细胞培养诱导DC,与可溶性抗原、凋亡细胞抗原、自体肿瘤细胞致敏DC后,用三种疫苗及正常DC诱导的CTL在体外对培养的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对培养结果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可溶性抗原制备的DC疫苗活性最强,其诱导的CTL的杀伤率达到88%,其次是凋亡细胞组的DC疫苗,其诱导的CTL的杀伤率达到7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体肿瘤细胞共同培养的DC组杀伤率为31%,正常DC组(即RPMI-1640 DC组)杀伤率为21%,2组之间同样无明显差异(P>0.05),两实验组分别与两对照组对比,杀伤率则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 DC在负载抗原后诱导CTL杀伤活性显著提高,而DC与肿瘤细胞一起培养对CTL杀伤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发病的时间.方法 统计26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1925例,脑出血组750例)的发病时间,从0:00开始,按每2 h为1时段进行分组,对各时段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分布与血压24 h昼夜节律相似呈双峰曲线,(1)脑梗死组发病时间分布第1峰在6:00~10:00,第2峰在18:00~22:00.且第1峰值明显高于第2峰值(P<0.01);(2)脑出血组发病时段分布与脑梗死组相似,但第2峰值明显高于第1峰值(P<0.05).结论 脑卒中发病时间与昼夜血压生理节律变化有一定关系,6:00~10:00和18:00~22:00为高峰时段.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手术时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手术时机与安全性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4 7例中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2 1例 ,在发病 2 4小时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 ;B组 2 6例 ,在发病 1周后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两组均采用YL 1型针形碎吸器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并配合常规治疗 ;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近期疗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FAM评分 )和远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发病后 1个月FAM评分 ,A组为17.6 2± 5 .0 3,B组为 11.36± 3.4 7;发病后 6个月Barthel指数A组为 6 5 .6 9± 10 .17,B组为 80 .33± 9.2 1;再出血发生率A组为 2 8.5 7% ,B组为 3.85 %。三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微创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方法 ,对于中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 1周后手术疗效更佳 ,且再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Alzheimer病是以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等为表现的退行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NPH)是一种脑室虽然扩大而颅内压在正常范围内的交通性脑积水征群,其主要症状是步态不稳、反应迟钝、痴呆和尿失禁。临床上易将中老年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误诊为Alzheimer病。对我院近年来此类患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鞍区病变术后钠盐紊乱7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3-12~2005-12收治术后水钠平衡紊乱的鞍区病变患者70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6~67(平均36.5)岁。其中18岁以下18例,18~50岁42例,50岁以上10例,部位包括鞍内、鞍上、鞍旁、鞍后、上斜坡、第三脑室底、第三脑室内等,均经手术获得病理诊断:颅咽管瘤34例,垂体瘤17例,下丘脑胶质瘤4例,脊索瘤4例,生殖细胞肿瘤3例,脑膜瘤2例,Rathke囊肿2例,神经纤维瘤1例,第三脑室内动静脉畸形血肿1例,斜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鞍内蛛网膜囊肿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眶内脑膜瘤的诊断和经颅手术治疗的方法 . 方法 对13例原发性眶内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路径和操作技术进行讨论. 结果 13例均采用经颅入路,肿瘤全切除6例次,次全切除3例次,大部切除4例次.无手术死亡病例. 结论 选择不同的经颅入路切除原发性眶内脑膜瘤,暴露良好,可在直视下切除;显微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方法 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并诱导分化为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结论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为种子细胞的潜力,在细胞移植方面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早期应用脉络宁治疗重症颅脑外伤36例,并与非治疗组27例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清醒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清醒时间差异显著,P〈0.05。作者认为治疗中加用脉络宁早日促进清醒恢复。  相似文献   
2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刚 《山东医药》2003,43(21):44-45
1996年 9月至 2 0 0 2年 9月 ,我们共收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并发脑积水者 31例 ,经及时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1例动脉瘤性 SAH后脑积水患者 ,男 1 2例 ,女 1 9例 ;年龄 2 5~ 68岁 ,平均 46.5岁。临床表现为头痛 1 9例 ,意识障碍 1 6例 ,动眼神经麻痹 6例 ,癫痫 3例 ,偏瘫 3例 ,四肢瘫 1例 ,言语障碍3例 ,失明 1例 ;精神和行为异常 1例。 31例患者中 ,第 1次出血者 5例 ,第 2次者 1 5例 ,第 3次者 8例 ,第 4次者 3例。脑 CT显示 SAH2 1例 ,出血波及脑内 1 1例。以脑 CT松果体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