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0 引言人疱疹病毒6型(HHV-6)是1986年发现的疱疹病毒科的一个新成员[1]. 已知HHV-6是婴儿急疹的病因,与多种疾病有关[2]. 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对HHV-6在本国的血清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证实HHV-6在人群中有很高的感染率[3-5],而有关HHV-6在我国不同人群中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却很少. 为此,我们用已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方法[6],对西安市两医院育龄妇女和儿童中HHV-6的感染和免疫水平状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XA株VP1蛋白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其反应原性分析.方法:以PCR法扩增VP1全长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FastBac1载体中,通过转化E.coli DH10Bac筛选阳性克隆,抽提重组VP1-Bacmid.以VP1-Bacmid经Cellfectin介导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取重组杆状病毒,扩增后感染Sf9细胞表达VP1蛋白,并以SDS-PAGE进行鉴定.以表达的重组VP1蛋白作为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B19病毒感染的患儿血清抗体,并与德国ELISA试剂盒检测的结果比较,分析表达产物的反应原性.结果:(1)获得含VP1全长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转染Sf9细胞后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87 000的VP1重组蛋白.(2)以表达的重组VP1蛋白作抗原,与B19病毒感染的患儿血清的反应,平均A值为0.46,P/N值>2.1,与德国ELISA试剂盒检测的结果(平均A值为0.68)相似.结论:人细小病毒B19-XA株VP1蛋白在Bac-to-Bac表达系统中可成功表达,且表达产物能有效地与抗B19病毒的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84.
陕西凤县龙口镇龙口村张家,一头黄牛于1986年10月突然死亡。尸体腹部鼓胀,肛门流出煤焦油状、不凝固血液,疑似炭疽病死亡。但张某拒不听从兽医卫生监督部门劝阻,除将内脏掩埋外,非法将牛肉等出售,致使炭疽病暴发流行。据调查,仅当地附近职工因加工处理和食用该死牛肉而发生皮肤炭疽13例;并有1只狗和7头猪相继发病,其中除2头猪呈炭疽病状死亡外,病人和其余病畜经用青霉素等治疗均痊愈。通过消毒等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85.
86.
快速检测鼻咽分泌物中Adv和RSV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检测鼻咽分泌物中Adv和RSV抗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710032)许东亮,张国成,樊世斌,钱新宏第四军医大学西京解放军323医院武力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是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2种最常见的病原体,所致肺炎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寻求一种对磨牙残冠较理想的修复方法。方法 在尽可能保留牙本质套圈的情况下,对患牙进行洞形及根管制备,以直接法在口内制作带桩的、嵌体的蜡型,经铸造工艺加工成合金带桩嵌体,嵌体粘结后再进行牙体预备,最后以全冠修复患牙。结果 156颗患牙修复后经过3年随访功能良好,无修复体松动、脱落,无继发龋等情况。结论 带桩嵌体加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的磨牙残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9.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芳  张国成  许东亮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3):236-239,I000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在体外增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条件,为MSC的移植提供实验参考。方法:用DMEM冲洗SD大鼠四肢骨的骨髓腔,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获得有核细胞后接种于DMEM/10%胎牛血清培养液中,观察在培养液中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后对MSC的增殖、分化及存活的影响,并以β-巯基乙醇(β-ME)作对照观察MSC分化及分化后的存活情况。结果:在DMEM/10%胎牛血清培养液中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后MSC增殖速度加快,培养7~9 d后有神经元样细胞形成,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52±9.2)%,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为(15±7)%,细胞分化后继续培养仍可存活7 d以上。而用β-ME诱导MSC,6 h后表达NSE为(71.0±8.8)%,GFAP阴性,分化细胞24 h后逐渐死亡。结论:MSC在DMEM/10%胎牛血清培养液中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后增殖速度加快,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细胞存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