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胡培安  孙怡芬  仝丽  李宝兰  傅瑜 《北京医学》2005,27(10):634-634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由于失去手术机会,生存期短,虽经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可暂时缓解症状,使肿瘤缩小,但不能提高生存期.我们于2004年2~12月对3例NSCLC患者予吉非替尼(iressa,英国阿斯利康公司产品)治疗并对其跟踪随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青年组与高龄组肺癌对比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986年1月~1997年9月,我所住院患者经痰、胸液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确诊的30岁以下(青年组)肺癌73例和70岁以上(高龄组)肺癌81例,对二组病因、临床表现、误诊情况、X线特点、病理类型与分型、分期和中位生存期进行对比分析。临床资料青年组:男43...  相似文献   
13.
对急诊病人死亡分析和探讨报道较多,而专科医院急诊死亡病人分析少见报道。随着结核病和肺癌的发病率上升,急重症病人急诊留观数不断增加,抢救和死亡病人比率上升。为了研究专科医院急诊死亡病人特点,我们对近3年本院急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培安  周正荣  张国福   《放射学实践》2012,27(3):337-341
目的:建立兔肢体软组织肿瘤模型,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于软组织肿瘤成像的合适的b值。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月龄2~3个月,体重1.5~2.0kg,雌雄不限),将肿瘤瘤株种植在左前上肢内侧。在种植瘤株后2~3周使用1.5T磁共振仪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取200、400、600、800和1000s/mm2。在MRI检查后3~4周分批处死荷瘤兔,取出肿瘤组织,观察肿瘤的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肿瘤成瘤率96%(24/25)。种瘤后14、21和28天,肿瘤直径分别约为2.0、4.0和5.5cm。肿瘤直径比较小(14天)时,质地硬,肿瘤坏死、瘤周水肿很少见。在常规T1WI上肿瘤实质多呈等信号,瘤内出血少见;T2WI上肿瘤实质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中央和瘤周可见信号更高的坏死、水肿区;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强化更显著。DWI图像上,当b值较小时(200s/mm2)受T2透过效应影响明显,b值比较大时(1000s/mm2)图像信噪比下降明显,b值为600和800s/mm2时,图像质量比较好;b值为200、400、600、800和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56±0.11)、(1.32±0.12)、(1.25±0.10)、(1.19±0.08)和(1.14±0.07)mm2/s;b值为600和800s/mm2时,肿瘤实质的ADC值明显小于坏死区及周围肌肉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DWI可以用于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的观察,b值为600和800s/mm2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DWI图像。肿瘤组织、肌肉组织及坏死组织的ADC值明显不同,DWI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8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症状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邻近器官压迫为主要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以直径500~710μm的聚乙烯醇颗粒和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栓塞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病例,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术后6个月肌瘤平均缩小57.5%.结论 子宫肌瘤栓塞治疗创伤小,保留子宫,并发症少,是临床效果确切的一种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罕见,其影像学表现至今尚未见系统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s,ASPS)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术前或活检前)均行X线、CT或MR检查。其中,9例行X线平片检查,9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所有切除或活检组织均行HE染色,5例患者有比较完整的免疫组化结果。结果:ASPS发病年龄较轻,80%(8/10)为30岁以下。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3例就诊时已有肺转移。70%(7/10)发生于下肢深部软组织以及臀部。另3例分别位于胸壁、颈部及眼眶内。ASPS的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1WI等或略高信号,T2WI高信号,肿瘤内外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后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镜下ASPS是由嗜伊红色的大多边形上皮样细胞组成,呈特征性的器官样或腺泡状排列,腺泡之间为衬覆单层扁平内皮细胞的裂隙状或血窦样毛细血管网。免疫组化显示3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两例抗淀粉酶消化染色(PAS)阳性,1例MyoD1横纹肌特异肌调节蛋白阳性(胞质染色),1例Desmin结蛋白阳性。结论:ASPS虽然是少见软组织肉瘤,但影像学很有特点,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表现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药剂师。1999年初出现间断性双耳流脓、听力轻度下降,无耳痛、发热、乏力、盗汗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耳鼻喉科多次就诊,诊断为“双耳慢性中耳乳突炎(骨疡型)”,给予间断抗感染治疗,症状时有好转,但易反复且听力进行性下降,4年前开始配带助听器,2008年11月双耳失聪。因久治不愈,2009年3月入住北京市同仁医院,4月1日行“左耳乳突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乳突肉芽)结核(CD20+、CD45RO+、CD68+、抗酸+、六胺银-、MS-、PAS-)”。因考虑结核病活动,右耳暂不宜手术,于2009年4月8日转我院门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肋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X线和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肋骨LCH患儿15例;所有患儿均行X线胸部正位片和胸部CT平扫检查,其中4例加行CT增强扫描。患儿发病年龄1个月-12岁,中位年龄3岁;男性9例、女性6例。分析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患儿中,8例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3例伴局部疼痛,其余病变无明显症状。7例表现为肋骨单发病灶,其中3例仅表现为肋骨病变、4例伴其他系统病变。8例为多发病灶,均伴发其他系统病变。15例共25个病灶中,胸片只发现19个;有2例共6个病灶胸片未发现明显病变。X线胸部正位片病灶检出率为76%。病灶在X线胸部平片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CT均表现为类圆形或多囊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2个病灶(48%)可见硬化;3个(12%)伴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与骨病变伴行,增强后软组织肿块表现为明显强化。结论儿童肋骨LCH的X线胸部正位片检出率相对较低,需行CT对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情况进一步评价。发生在儿童肋骨的类圆形或多囊性、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或不伴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常提示LCH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引起头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原因很多,其中不少为结核性改变。但是非特异性淋巴结炎者也不少见。由于这两种炎性淋巴结肿大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相似性,在诊治中容易产生误诊误治。我们对1997年1月——2004年6月误诊为淋巴结炎并经我院行颈、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为淋巴结核73例及误诊为淋巴结结核并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为淋巴结炎96例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96例颈、锁骨上淋巴结炎及73例颈、锁骨上淋巴结核误诊原因分析。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经病理活检证实的96例颈、锁骨上淋巴结炎误诊为淋巴结核及73例淋巴结核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两组病人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肿大淋巴结发生部位、PPD试验检查结果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淋巴结脓肿形成、溃疡瘘管型是淋巴结核的特征。门诊接诊医师对头面部、口腔缺少仔细检查。抗结核治疗对少部分肿大淋巴结炎有效。结论1、误诊原因:①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不典型;②对淋巴结核诊断有意义的脓肿形成及溃疡瘘管型,一些医师认识不足,仍考虑为炎症;③体检不仔细,使一部分局部感染灶漏检造成误诊:④抗结核药物对部分淋巴结炎有效易造成假象误诊为淋巴结核;⑤抗菌、抗结核治疗无效时,未能进一步做其它检查.机械地延续原治疗。2、经验教训:①掌握淋巴结核易形成脓肿及溃疡、瘘管的特点可减少淋巴结核的误诊;②仔细查体,不漏检头面部、口腔的局部感染灶,可减少淋巴结炎的误诊;③对于抗菌、抗结核治疗变化不大或反复变化或增大的淋巴结.应及时做淋巴结病理活检及抗酸染色检查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