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咪喹莫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咪喹莫特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其对透皮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咪喹莫特固体脂质纳米粒;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粒的形貌;光子相关光谱(PCS)测定其粒径大小和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及载药量;MTT法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动态透析袋技术研究药物体外释放特性,采用Franz扩散法进行药物透皮试验。结果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咪喹莫特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在(133±6)nm,多分散性指数(PI)值为0.348±0.05,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4.68±1.41)%和(4.73±0.07)%,体外释放呈现突释期和缓释释放期,对Hacat细胞无细胞毒性,增加了药物在皮肤层中的贮存量。结论咪喹莫特固体脂质纳米粒较优制备条件:癸酸与单硬脂酸甘油酯质量比为1∶3,S-40与Span-20质量比为1∶1;该咪喹莫特固体脂质纳米粒无皮肤刺激性,可望作为咪喹莫特经皮给药新制剂。  相似文献   
42.
以K—B纸片扩散法测定了南通地区分离的1572株淋球菌对6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发生率的结果显示;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产生耐药的菌株分别为:1022株(65.39%)、609株(38.74%)和421株(26.78%),176株(1120%)淋球菌对氟哌酸耐药,134株(852%)对丁胺卡那霉素耐药,发现64株(4.07%)对壮观霉素耐药;另有839株(5337%)为多重耐药菌株.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咪喹莫特(Imiquimod)溶液对人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及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KC)株-HaCaT细胞细胞因子mRNA及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联用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人表皮LC,将LC及HaCaT细胞均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5μg/ml咪喹莫特,对照组不加药,处理4h后,提取总RNA,采用RT-PER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11,-6 mRNA的表达量,取培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LC实验组TNF-α、IL-1β及IL-6 3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及分泌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HaCaT细胞组加药后3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及分泌量较对照组未见明显增加(P〉0.05)。结论 5μg/ml咪喹莫特溶液能增加LC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的mRNA表达量,但其对HaCaT细胞上述3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均未见有明显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44.
颈耳三例     
例1女,5岁,出生后即发现右锁骨上赘生物,肤色至淡红色,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因美容需求来院就诊。例2女,3月龄,因出生后即发现颈部赘生物来诊。例3男,4月龄,因出生后发现左颈部赘生物来诊。3例患儿均未发现听力障碍及其他先天性外耳疾患,外耳道及鼓膜未见异常,家族中未见有类似病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早期切开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老年下肢坏死性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老年坏死性筋膜炎患者42例,依据术后创面处理方式分为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术后应用VSD技术,对照组清创术后采用常规换药。观察并比较两组基本情况、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清创次数、肢体水泡情况、生活质量评分、血液学相关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清创次数、肢体水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维度上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技术可明显缩短老年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是坏死性筋膜炎切开后创面处理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中波紫外线(UVB)对人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的光损伤作用以及绿茶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的方法分离纯化人表皮LC,将分离纯化的LC随机分为对照组、30 mJ/cm2 UVB辐射组以及辐射后加用200μg/mL EGCG处理组,4h后以PI染色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30 mJ/cm2 UVB辐射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EGCG干预组的凋亡率低于单纯UVB辐射组,但仍高于非照射对照组;且辐射后S期细胞数明显增加。几乎没有G2/M期的细胞,EGCG处理辐射细胞后,S期细胞数减少。结论 UVB可诱导人表皮LC凋亡,而EGCG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7.
施健  陈赛  程佳伟  张琪  缪旭 《皮肤病与性病》2023,(6):425-428+437
目的 总结皮肤囊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减少不同类型囊肿的误诊。方法 收集我科门诊经病理确诊的773例皮肤囊肿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73例患者中男性443例,女性330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92岁,平均年龄43.96±17.46岁,其中30~4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发病部位以面颈部居多(51.10%)。组织病理方面,773例皮肤囊肿最终确诊为表皮囊肿724例、毛鞘囊肿31例、粘液囊肿13例和腱鞘囊肿5例,其中表皮囊肿临床诊断和病理一致465例(64.23%),毛鞘囊肿临床诊断和病理一致13例(41.94%),粘液囊肿临床诊断和病理一致7例(53.85%),腱鞘囊肿临床诊断和病理一致2例(40%)。在259例表皮囊肿误诊病例中,误诊为皮肤纤维瘤62例,脂肪瘤49例,分别占23.94%及18.92%。在18例毛鞘囊肿误诊病例中,误诊为表皮囊肿12例,占66.67%。结论 皮肤囊肿多见于中青年人,发病部位多见于面颈部。临床上皮肤囊肿以表皮囊肿居多,毛鞘囊肿更易引起误诊,表皮囊肿易误诊为皮肤纤维瘤和脂肪瘤,毛鞘囊肿易误诊为表皮囊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脑出血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20例脑出血长期卧床导致并发压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例,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1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VSD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78.0%;试验组与对照组创面细菌感染率分别为10.0%和30.0%;创面平均换药次数分别为2.1次和8.2次,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VSD技术治疗脑出血并发压疮患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心理治疗对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8周后两组的治疗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指数(PASI)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尤以心理治疗组分值的降低更为显著(P〈0.05)。心理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0.47%、88.37%,对照组为35.71%、57.14%,心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SAS及SDS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尤以心理治疗组患者显著(P〈0.05)。结论心理治疗对于寻常性银屑病的治疗具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0.
干粉吸入剂是近年来肺部给药制剂研发的热点.随着微粉化技术不断成熟,新犁给药装置日益涌现,干粉吸人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从微粉化的药物、载体和十粉吸人器等3个方面综述了干粉吸人剂的处方组成,并重点介绍了影响药物粉末雾化和沉积性能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