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细胞代谢改变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表达早期动态演变价值。方法将成熟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用6 MeV电子线对大鼠进行20 Gy全脑单次垂直照射,单纯照射组大鼠分别于照射后1、7、14和30 d行1HMRS检查,分析氮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等信号强度改变,以积分面积进行比较,计算NAA/Cr和Cho/Cr;各组大鼠检查后处死,随机抽3只取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NSE和S-100蛋白的相对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上述时间点,脑组织NAA/Cr、NSE随照射后观察时间的延长而下降,Cho/Cr、S-100随照射后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脑组织NAA/Cr和NSE显著下降(F值分别为19.6、35.15,P<0.05),Cho/Cr和S-100显著升高(F值分别为15.32、17.45,P<0.05)。结论脑组织中NAA/Cr、Cho/Cr和NSE、 S-100的变化是辐射诱导的急性脑损伤的敏感指标,1HMRS可在组织细胞代谢水平发现早期的放射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42.
沈海林  秦颂兵  唐健  芮春朵  许昌韶  周菊英 《江苏医药》2004,30(11):827-829,F005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分析放射性脑损伤早期的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变化,为^1HMRS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成熟的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y、20Gy、30Gy单次照射组和30Gy分次(每周1次,每次10Gy)照射组,用6MeV电子线作垂直全脑照射,各组大鼠于照射后1个月均行MRI及^1HMRS检查,分析氮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等信号强度改变,以积分面积进行比较,计算NAA/Cr、Cho/Cr和NAA/Cho。各组大鼠在行^1HMRS检查后,立即断头处死取大脑后分两侧大脑半球,一侧大脑半球行常规病理HE染色检查,另一侧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所有被检查大鼠的大脑MRI均未见异常表现;各照射组大鼠大脑的N从/Cr、Cho/Cr和NAA/Cho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1HMRS来监测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内的NAA、Cho和Cr的浓度变化,在形态学发生改变之前就可检测出脑组织的代谢异常,并能反映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脑组织内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43.
肿瘤放射治疗学授课内容涵盖放射学基础和临床肿瘤学等多方面,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肿瘤放射治疗学课程教学需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44.
容积密度分配法剂量计算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采用容积密度分配法进行剂量计算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本科放疗的16例鼻咽癌和19例食管癌患者,对定位CT计划进行容积密度分配法重新制作计划,根据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及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新计划与原计划的剂量分布差异。两种计划的剂量比较行配对t检验。
结果 采用容积密度分配法后的计划与定位CT计划相比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差异鼻咽癌患者均<1%、食管癌患者均<2%。
结论 初步结果证实采用容积密度分配法可以进行剂量计算。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放射增敏效应及抑制细胞迁移力的作用。方法 选用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适当浓度的塞来昔布,设置对照组、药物组、单纯放射组和放射加药组,成克隆分析法测定塞来昔布对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细胞划痕试验观察A549细胞的迁移力,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含量。结果 细胞划痕试验结果显示,放射加药组比单纯放射组和药物组的无细胞划痕区均增宽,细胞迁移力均明显下降,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细胞迁移的能力增强。30和50 μmol/L 塞来昔布对A549细胞显示出浓度依赖性放射增敏作用,放射加药与单纯放射组相比, SF2、D0、D\-q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ELISA检测发现,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的含量,药物组较对照组,放射加药组较单纯放射组均明显下降(t=3.78、5.79,P<0.05),但单纯放射组和对照组对细胞分泌MMP-2的抑制效应不明显(t=2.73、2.38,P>0.05)。结论 塞来昔布在体外试验中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具有浓度依赖性放射敏感性,机制可能为降低了细胞对放射的亚致死损伤修复能力。塞来昔布可能通过抑制A549细胞分泌MMP-2,从而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揭示放射性脑损伤的细胞代谢改变及病理早期动态演变价值。材料与方法将成年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Cy、20Cy、30Cy单次照射组和30Cy分次(每周1次,每次10Cy)照射组,用6MeV电子线作垂直全脑照射,各组大鼠于照射后1个月均行MRI及^1HMRS检查,分析NAA、Cho和Cr等信号强度改变,以积分面积进行比较,计算NAA/Cr、Cho/Cr和NAA/Cho。各组大鼠在行^1HMRS检查后,立即断头处死取大脑后分两侧大脑半球,一侧大脑半球行常规病理HE染色检查,另一侧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所有被检查大鼠的大脑MRI均未见异常表现;各照射组大鼠大脑的NAA/Cr、Cho/Cr和NAA/Cr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1HMRS来监测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内的NAA、Cho和Cr的浓度变化,在形态学发生改变之前就可检测出脑组织的代谢异常,并能反映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脑组织内超微结构改变,且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病情发展作出准确的估测。  相似文献   
47.
小肠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逐渐成为临床诊断放射性肠炎(RE)的新手段, 尤其是对异常肠道组织的诊断。靶向活检或介入治疗有望实现RE的精准治疗。而筛选生物样本中的分子标志物也成为RE诊断新方向。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已成为具有前景的RE治疗手段之一, 此外基于传统中草药、靶问细胞死亡以及组学分析的机制研究为RE的诊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辐射对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株SHG-44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辐射抗性产生的机制.方法 使用胶质瘤细胞株SHG-44及经单次照射10 Gy后连续培养15代的辐射后细胞株SHG-4410 Gy,采用集落形成实验评估辐射对两种细胞株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株的辐射前后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及凋亡率,并用RT-PCR法检测cyclin B1 mRNA和miR-2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比较D0、SF2,SHG-44细胞(D0 =2.35、SF2=0.62),低于SHG-4410 Gy细胞(D0=3.22,SF2=0.74).与SHG-44细胞相比,SHG-4410 Gy细胞G2/M期比例减少,S期比例增多(F =22.21,P<0.05).照射前后SHG-4410 Gy cyclinB1 mRNA相对量大于SHG-44细胞株(t=3.1、4.1,P<0.05).照射前后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SHG-44 (17.60±0.26)%和(28.00±0.36)%,SHG-4410 Gy(4.20±0.30)%和(5.17±0.65)%,SHG-4410 Gy细胞与SHG-44细胞相比,早期凋亡率明显下降(t=58.0,P<0.01).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HG-4410 Gy细胞的miR-21表达及Stat3蛋白表达均较SHG-44升高.结论 照射后SHG-44细胞辐射抗性增加,可能与辐射上调细胞周期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靶基因cyclinB1导致的G2/M期细胞比例减少有关;同时,辐射导致细胞miR-21表达增高,降低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Ⅰ~Ⅲ期结直肠癌(CRC)患者围术期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疾病进展的关系,分析术后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对评估术后CEA阴性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287例。应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围术期CEA、术后CA125联合CA19-9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9个月。术后CEA阳性与不良T分期(T_3、T_4)、N分期(N_1、N_2)和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 0.01),与癌结节和神经侵犯显著相关(P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N分期、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癌结节、脉管癌栓、神经侵犯、CA19-9和CA125是影响无病生存期(DFS)的相关因素(P 0.05),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癌结节、CA19-9和CA724是影响总生存期(OS)的相关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CA125阳性(P 0.001)和癌结节(P 0.05)是术后CEA阴性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癌结节(P 0.05)和肿瘤分化程度(P 0.05)是影响OS的重要因素。术前和术后CEA均阴性组患者的DFS和OS高于术前或术后CEA阳性组,术后CEA降至正常组的DFS、OS高于术后CEA未降至正常组,术后CA19-9和CA125均阴性者DFS、OS高于术后CA19-9或CA125阳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围术期血清CEA水平变化直接影响CRC患者的预后,术前及术后CEA阴性或者术后早期CEA降至正常的患者预后较好。对于术后CEA阴性患者,术后CA125或CA19-9表达阳性提示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增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基于仰卧位情况下开展全脑全脊髓无缝整体调强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患者在仰卧位下使用头部面膜加体部真空垫固定组合,根据患者身高使用固定间距(20~25 cm)的3个中心坐标。3个中心计划共13个野,在衔接部射野重叠2~3 cm左右,采用固定钨门,逆向优化的方式进行整体计算。对3个等中心和两个射野重叠处靶区分别进行平面剂量通过率及绝对点剂量验证分析。治疗前对3个中心一次性摆位后进行3个中心CBCT扫描,分别得出3个中心在同一坐标系中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误差,并作整体分析。结果 28例患者颈、胸、腹射野等中心点、颈胸射野衔接点、胸腹射野衔接点的平面剂量γ百分通过率和点剂量百分剂量偏差平均分别为99.36%、99.60%、99.75%、94.77%、95.09%和1.56%、-1.56%、0.52%、-0.76%、-1.68%。28例患者共进行162组图像引导放疗,获得486次各中心CBCT图像的摆位偏差,其中颈、胸、腹各中心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17、0.10、0.02 mm,0.06、0.04、0.46 mm,0.19、0.26、0.41 mm。结论 基于仰卧位全脑全脊髓无缝整体调强技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