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76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18篇
中国医学   164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FLE)各种发作期症状的可能产生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在我中心接受颅内电极植入手术和癫癎灶切除术的FLE患者资料,Engel评分在Ⅱ级以上的18例患者,按发作的时间过程分解各次发作的症状学特征,分析同期皮层电图的放电部位,确定症状-解剖部位之间的相关性。根据颅内电极发作期放电的起始部位切除癫癎起源灶。结果:18例患者颅内V-EEG共监测到77次发作(每例1~18次)。额叶背外侧及运动区起始的发作期多数表现为棘波节律发放,但4例以躯体自动症开始的发作者显示为一侧额极的慢波活动;1例以发声开始的发作者皮层电图表现为弥漫性电压下降,而后出现一侧额极、中央前回棘波节律及双侧辅助运动区慢波,伴局部阵挛和躯体自动症。结论:颅外EEG对发作起源仅能给出初步的提示,精确定位需要应用颅内电极。早期和中期的发作症状,涉及的区域多数为解剖学的功能分区,晚期的发作症状,常涉及的是功能分区的临近部位。症状起源区和解剖学功能分区有比较高的符合率,症状学分析能够对癫癎灶定位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名医经验、仲景治“坏病”明训与王冰对“病机十九条”的发挥等三种中医临床思维方法进行反思,借以论证审察“病机”在中医临床思维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分析和总结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SMZL)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8例原发性SMZL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组织切片的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染色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行基因重排克隆性检测,获得4例随访资料.结果 8例SMZL的中位年龄为61.5岁(36~75岁),男女比例为1.7:1.患者均因脾大就诊,5例伴血象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均低于正常,其中2例全血细胞下降.脾切除后3例血象全部或部分恢复正常.3例福达华联合化疗后,2例完全缓解,1例死亡.随访4例的平均生存期21.5个月(6~60个月).在病理形态上,8例脾脏均呈白髓结节状增生,其中6例由经典的两种细胞组成,其分布表现为结节中央密集而深染的小淋巴细胞,周围为不典型单核细胞样细胞.2例增生结节全部由形态一致的不典型单核细胞样细胞组成.红髓区片状浸润8例.肿瘤细胞CD20+(8例);bcl02+(6/6),IgD+(2/4),CD5+(1/4),CD43-(516),cyclin D1-和bcl-6/CD10-(6/6).核增殖指数<15%.结论 SMZL为惰性淋巴瘤,以脾大伴血象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脾切除治疗有效,FCD化疗可完全缓解,预后较好.病理形态以白髓结节状增生为主,呈不典型单核细胞样细胞形态,大部分标本结节中央见较小密集的淋巴细胞,同时存在红髓区片状浸润.诊断需除外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和脾白髓增生.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两焦点、三焦点对山羊下颌骨缺损进行牵张,比较两种牵张成骨方式的新骨成骨量。方法:将8只成年山羊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只,分别采用两焦点和三焦点牵张成骨术进行骨缺损修复。牵张结束后固定8周,处死动物取牵张区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骨密度分析。结果:两实验组牵张区新骨生长的质无明显区别,在量的比较上,三焦点组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骨密度测定的结果均好于两焦点组,骨密度测定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点牵张成骨在大面积颌骨缺损的修复中新骨的成骨量好于两焦点牵张成骨组。  相似文献   
75.
中药灌肠疗法在儿科的应用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中药灌肠疗法在儿科应用的机理、给药方法、制剂选择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6.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5%GS250 ml+黄芪注射液20 ml静滴,1次/d,疗程14 d;地奥黄芪注射液(简称黄芪注射液)由中科院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提供,每支10 ml,相当于黄芪原药材20 g。对照组:5%GS250 ml+能量合剂(ATP 20 mg+CoA100 U+VitB610 mg)静滴,1次/d,疗程14 d。结果黄芪在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结论黄芪注射液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无菌粉末溶媒的选择,以期提高成品输液质量,保证静脉用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PIVAS当前在用的122种无菌粉末药品说明书,以“药品名称+溶媒选择”为主题词,检索CNKI、万方等数据库,并参考相关专业书籍,整理溶解溶媒、稀释溶媒及成品输液浓度限制等资料,并综合分析。建立并不断完善PIVAS无菌粉末溶媒选择数据库,统计PIVAS近7年存在溶媒选择不适宜的医嘱占比。结果:122种无菌粉末中有120种对溶解溶媒有特殊要求;120种对稀释溶媒有特殊要求。无菌粉末溶媒选择数据库的建立有效减少了溶媒选择不适宜医嘱占比(从0.48%减少到0.13%),保证了静脉用药安全。结论:溶解溶媒和稀释溶媒的选择是提高成品输液质量、保证静脉用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随着DIP付费方式的全面铺开,探索新的稀释溶媒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同时开展多种无菌粉末混合调配的相容性研究,有可能成为PIVAS今后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8.
女性,53岁,因头晕一天伴恶心、呕吐数次入院。不头痛,双下肢活动自如。体格检查:神志清,言语清晰,应答准确,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直径2.5mm,直、间接对光反应均存在。眼球运动自如,视力正常。颈软无抵抗,颅颈交界区无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不能引出。颅脑CT:后颅窝底部见一类圆形高密度肿块,部分突入枕大池,并向下延伸至枕大孔水平,延髓及小脑扁桃体受推前移。脑室系统明显扩大。入院诊断:颅颈交界区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79.
关于中医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目的入手,根据中医学科的特点,探讨中医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模式。分析了中医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现状及没有考虑中医特点、体现中医特色以及没有统一的中医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两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积件式课件、建模式课件、网络课件的中医多媒体课件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80.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SK)是严重危害视力的感染性眼病之一。该病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保存有效视力至关重要 ,我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DFA)对HSK中的HSV Ⅰ抗原进行检测 ,现报告如下。1.标本来源 :病人均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并经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确诊为HSK或其他性质角膜炎。其中临床诊断为HSK者 40例 ,临床未考虑为HSK者 39例 ,正常组织标本 8份 (采集抗青光眼术、白内障摘除术、角膜异物取除术患者的正常角膜组织 )。2 .取标本方法 :标本取自角膜炎病灶区 ,病人仰卧位 ,结膜囊用 0 2 5 %氯霉素数滴冲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