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9号染色体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相互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表达P210蛋白,具有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2.
白欧  郑柔 《临床儿科杂志》1997,15(5):318-319
用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一般肺炎组,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中sIL-2R及TNF含量,结果为肺炎组高于正常对照组,重症肺炎组高于一般肺炎组,sIL-2R与TNF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肺炎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合并反复感染免疫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合并反复感染儿童进行了T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显示,本组患儿T细胞亚群中CD_3、CD_4数量及CD_4/CD_8比值、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中IgG、IgA、IgM含量与正常同龄儿童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显示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损.提示防治缺铁性贫血,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对防治儿童反复总染,提高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4.
我们收治1例先天性心脏血管起源异常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类型青年患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例1女,19岁,间断发热2周于2007年3月入院.体温:38.5℃,贫血貌,皮肤瘀斑,浅表淋巴结、肝脾未触及.WBC43.80×10^9/L,Hb 85 g/L,Pit 11.00×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0.19,见Auer小体,原单+幼单0.19.  相似文献   
36.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是指由肿瘤本身或经治疗后引起的贫血,为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CRA与肿瘤患者的低体能状态明显相关,可严重影响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贫血最高发病率达67%[1]。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主要与肿瘤的自身因素(失血、溶血、骨髓受侵)以及治疗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细胞(hMSC)在体内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和造血重建能力.方法首先建立hMSC的分离培养扩增体系,以hMSC为供体细胞,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后的裸鼠为受体,通过病理、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hMSC在体内向造血细胞分化能力.结果将体外分离扩增的hMSC移植给亚致死剂量照射后的裸鼠,移植后第6周外周血白细胞明显恢复并接近正常水平.移植后8周裸鼠骨髓细胞增生活跃,可见各个阶段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的方法在骨髓中可以检测到CD34和CD45阳性的细胞,且能够形成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M).结论 hMSC能在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裸鼠骨髓中植入并分化表型为人CD34+的造血干/祖细胞.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9年收治的2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患者以中年为主,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病灶主要分布于幕上,单发病灶常见,全部经手术切除,病理均为B细胞型,其中弥漫大B细胞型19例,非生发中心起源占84.2%,1例EB病毒基因阳性,单纯手术5例,术后全脑放疗6例,联合化放疗10例,联合治疗的生存期明显比单纯手术或术后单纯化疗者延长。结论PCNSL表现复杂,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弥漫大B细胞型为主要病理类型,EB病毒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病机制,最佳治疗方案是包括大剂量甲氨蝶呤的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9.
刘静 《吉林医学》2009,30(21):2703-2704
微核是位于细胞浆中独立于主核的核小体。与主核完全脱离,直径约为主核的1/20-1/3。形态是较规整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染色质结构与主核相似,边缘光滑,染色同染色质或稍淡,无明显折光性。在生物、物理、化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细胞染色体丢失或断裂,在细胞分裂后期,这种染色体如果仍留在子细胞质内,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即为微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