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患者(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65例,支架置入术后8例,冠脉旁路成形术后3例)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后处理用VesselView软件包对所有病人做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及血管剖面技术分析;其中3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作比较。以管腔直径减少≥50%作为判定狭窄的标准,对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节段(血管直径≥2mm)分析。结果85.1%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可以用于评价,可较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及管壁病变。与SCA对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32/37)和95.1%(214/225),若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46节段算在内,则敏感度为78.0%(32/41)。结论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较为准确地认定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肝脏灌注平均时态图像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确诊为肝癌的患者22例,所有患者行CT灌注成像(CTP)检查,提取3~5期最佳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融合重建,相应得到平均动脉期时态(mean temporal arterial,m TA)图像/平均门静脉期时态(mean temporal portal venous,m TPV)图像,并与常规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1)图像质量:CTP图像的肝脏(动脉期)、门静脉(动脉期)和肝脏(门静脉期)的图像噪声(SD)值均低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CTP图像的主动脉(动脉期)、门静脉(动脉期)、主动脉(门静脉期)和门静脉(门静脉期)的信噪比(SNR)值均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CTP图像的主动脉(动脉期)的对比噪声比(CNR)值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2)图像质量主观评价:CTP图像的主观评分(包括图像噪声、图像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均高于相应常规增强图像(P0.05)。(3)诊断效能:CTP图像与常规增强图像均能显示所有的肝脏病灶,CTP图像对肝脏富血供和乏血供病灶的图像诊断质量均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结论从肝脏CTP原始图像上提取融合得到的m TA/m TPV图像的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TP成像可用于"一站式"成像检查,无需另加做常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检查,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赵科  罗洪  吴亚东  王荣品 《吉林医学》2010,31(27):4699-4699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颈部肿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样本回顾分析25例颈部肿瘤患者行CTA检查的临床资料,并与颈动脉造影检查(DSA)下表现比较。结果:25例手术中有6例颈动脉体瘤、5例神经鞘瘤、9例颈部转移癌及恶性淋巴瘤成功剥离,其余2例颈动脉体瘤及3例颈部转移癌及恶性淋巴瘤手术剥离困难与颈动脉一起切除。本组DSA与CTA对动脉瘤确诊率及CTA与DSA对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能力各级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颈部肿瘤诊断与DSA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别,且CTA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在学龄前儿童胸部检查中不用镇静剂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胸部CT检查前评估心理状态为紧张或恐惧的学龄前患儿按扫描时间先后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患儿应用镇静剂后行常规CT扫描,开启CARE Dose 4D/CARE kV扫描模式,螺距为1.9;B组患儿应用镇静剂后行超大螺距Turbo Flash模式扫描,螺距为3.0;C组患儿不予镇静剂干预,行超大螺距Turbo Flash模式扫描。比较3组间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结果 3组间主动脉根部、脊柱后方肌肉及皮下脂肪的CT值、主动脉根部噪声、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窗、纵隔窗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均高于B组及C组(P均<0.05),B组与C组间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中,CT诊断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大螺距Turbo Flash模式扫描可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剂量。对心理状态为紧张或恐惧的学龄前儿童检查时,可在避免使用镇静剂的同时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MRI具有多参数、多序列,较高空间及组织分辨率等优势,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产前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用于评估孕中晚期胎儿大脑发育;但受胎动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胎儿MR图像质量难以令人满意。卷积神经网络(CNN)是目前最常用于医学领域图像分割的深度学习算法,能够提升图像分辨率,已成功用于成人各系统,在胎儿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基于CNN探索孕中晚期胎儿大脑发育模式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好发于胸部,尤其是脏层胸膜.查阅文献,本病影像学报道病例甚少.由于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加之既往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术前CT诊断正确率较低.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SFT胸部MSCT表现,发现一些有价值的CT征象,特进行报道,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多种心脏标志物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回归方程。方法采用ELISA检测健康人群和冠状动脉不同钙化积分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脂联素(APN)、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MGP)、骨桥蛋白(OPN)等9种标志物血清水平,并结合性别比和年龄进行统计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验证。结果各组间IL-10、PAPP-A、1,25-(OH)2D3、HIF-1α、IL-18、MGP、OPN等7种标志物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经对数转换的钙化积分(Ln P)=5.71+0.076×年龄+0.11×HIF-1α-0.50×PAPP-A-0.11×OPN,每组随机抽取6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验算,其钙化积分与实际钙化积分的误差率为0.45%~14.70%。结论多种心脏标志物在不同的钙化积分患者中表达不同,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性,结果可靠,有利于促进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部亚实性结节的CT随访方案。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胸部CT平扫127例,共计335个肺部亚实性结节,并随访复查CT 4-9次患者资料,根据结节类别分A组:纯GGNs(3mm<直径≤5mm)、B组:纯GGNs(直径>5mm组)、C组:PSN(3mm<直径≤8mm组)、D组:PSN(直径>8mm组),并对比各组各随访期以及各随访期内不同复查频次间结节动态变化的百分比。结果 A组纯GGNs在各随访期发生动态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纯GGNs在0~3月与3~6月发生动态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0,P<0.05)。与C组PSN相比,D组PSN在0~3月和3~6月随访期间发生动态变化的百分比较高,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P=0.03;χ2=4.05,P=0.04),且两组在不同时间段发生动态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χ2=4.45,P=0.04;D组: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