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应用MSCT对健康成人颞骨茎突形态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成人颞骨茎突进行科学分型。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230例经MSCT扫描的健康成人的颞骨茎突(其中男140例、女90例,并按年龄段分成18-39岁、40-59岁和60岁以上三组)。将原始数据二次拆薄(层厚0.8mm,层距0.4mm)并传入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然后观察VR、MPR等图像上的颞骨茎突解剖形态,并对颞骨茎突进行分型。结果:颞骨茎突分四型,(1)完整型236个,占总茎突数的51.31%;(2)分节型106个,占总茎突数的23.04%;(3)发育不良型100个,占总茎突数的21.74%;(4)未发育型18个,占总茎突数的3.91%。结论:MSCT对颞骨茎突观察清晰、准确,较X线更具优势,其中以VR图像显示最佳。分型结果能准确反映不同形态颞骨茎突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对临床诊断、治疗颞骨茎突病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王继群  刘风春 《吉林医学》1991,12(6):337-338
本文对21例桥小脑角(CPA)占位性病变术前经ABSR检查的结果21例为肿瘤,ABSR均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听神经瘤无一例漏掉.但听神经瘤的实际诊断率为66%(14/21),假阳性率为34%(7/21).对听神经瘤的诊断率为81%(13/16).CT诊断的13例听神经瘤主要分布在ABSR的各波消失组及V波后延组.若将CT与ABSR结合可使听神经瘤的确诊率提高至93%.使误诊率下降至7%.  相似文献   
23.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失败患者治疗通常以再次手术为主,手术损伤大,成功率低。我们采用Nd:YAG泪道激光联合泪道内注入己丁糖进行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及分组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失败患者 92例 92眼,除外全身及眼部其他疾病。诊断标准:泪小  相似文献   
24.
听神经瘤和脑膜瘤的病理变化及发生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28例桥小脑角肿瘤(听神经瘤16例,脑膜瘤12例)的病理变化,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HE染色和全自动显微镜观察。结果:全部听神经瘤均表现典型的栅栏状或鱼贯样细胞排列,Antoni-A和Antoni-B两型常以混合方式存在,独立的A型或B型少见。部分肿瘤可见局部瘤细胞生长活跃或细胞异型性增大,但肿瘤被膜完整。部分肿瘤随着瘤体的增大,泡沫状细胞,类空泡状改变及粘液样变性亦逐渐增多。脑膜瘤以内皮细胞型最常见。漩涡结构,细胞分化良好及玻璃样变性。富有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血管丰富,常见有瘤体钙化,少数肿瘤有恶变倾向。结论:占位性失听除了与肿瘤压迫引起听神经退行性变有关外,还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或生长活跃有关。桥小脑角的钙化肿瘤多为脑膜瘤  相似文献   
25.
侵袭性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研究恶性肿瘤,探寻其治疗方法,必须明确其侵袭能力。单层细胞侵袭实验(monolayer invasion assay,MIA)是体外研究肿瘤侵袭性的方法之一,因所需材料简单易得而常用。本研究在原单层细胞侵袭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对细胞进行HE染色,获得清晰图像。  相似文献   
26.
目的为了解喉鳞癌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omavirus,HPV)HPVE1亚基因片段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对临床活体组织中HPVE1的表达进行病毒病因学研究,所采用的公共产物代表HPV13个亚型。喉鳞癌25例,临床病理分级(UICC,1992)为:Ⅰ级5例,Ⅱ级15例,Ⅲ3例,Ⅳ2例。正常喉组织6例。结果25例喉鳞状细胞癌中HPVE1亚基因片段出现率为68%(17/25),6例正常喉组织全部为阴性结果,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某些喉鳞癌中存在HPVE1的感染,但感染与否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27.
鼻咽癌放疗前后鼻窦炎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患者放疗前后鼻窦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防治放疗后继发鼻窦炎的措施和手段。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31例NPC患者放疗前后发生鼻窦炎的影响因素及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31例NPC患者中,放疗前98例患有鼻窦炎,放疗后165例发生鼻窦炎,其中T分期较高、鼻腔有解剖变异的患者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率较高,有鼻咽局部治疗的患者鼻窦炎发生率较低,放疗前就有鼻窦炎的患者,绝大部分患者放疗后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所加重。结论:放疗前鼻窦炎的发病率随临床分期的加重而递增,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鼻腔解剖变异仍然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放射治疗的NPC患者,T分期较高、解剖变异、鼻咽局部治疗以及放疗状况与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有关,加强放疗前鼻窦炎的治疗以及放疗中、后期鼻咽局部治疗可减少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癌基因蛋白p185和细胞黏附因子CD44v6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LSCC及其中20例癌旁安全缘组织(ASM)和18例声带息肉(VCP)中p185与CD44v6的表达。结果:p185在VCP中不表达,在LSCC和ASM中的阳性率分别是74.6%、35.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85在不同病理分级Ⅰ、Ⅱ、Ⅲ级间存在差异(P<0.05);p185在不同临床分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LSCC、VCP和ASM中的阳性率分别是96.8%、83.3%、60.0%,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不同病理分级Ⅰ、Ⅱ、Ⅲ级及不同临床分期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CC中p185与CD44v6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393,P<0.01)。结论:根据实验结果,p185可能在LSCC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D44v6可能只在LSCC的发生中起作用,在癌旁组织中p185与CD44v6的表达均较良性病变中的表达量增加,反映癌旁移行黏膜中两者可能作为不稳定因素与LSCC复发有关,且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9.
9例喉疣状癌和乳头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疣状癌(VC)和乳头状鳞状细胞癌(PS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喉VC及5例PSCC的临床资料,观察喉Vc及PSCC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结果:4例喉VC均可见鳞状上皮高度增生,伴有角化珠形成,基底膜不受侵犯,肿瘤基质可见中至重度炎性浸润,未见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局部复发,预后良好。5例喉PSCC均可见外生性恶性增殖并有血管纤维核心的鳞状细胞,细胞病理学表现与传统的鳞状细胞癌(SCC)基本一致,未见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较传统SCC好。结论:VC和PSCC两者在外观上较相似,但肿瘤细胞的分化、异型性,间质的炎性浸润,复发,局部转移,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临床及病理医生需密切配合检查,以便鉴别诊断两类疾病。  相似文献   
30.
p63与头颈部鳞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p53基因的广泛和深入研究,p53家族的新成员p63与p73陆续被发现.本文就p63的表达类型、结构、功能及与头颈部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p6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q27-29,与p53有高度的同源性,与p53不同的是其可以编码多种蛋白质.发现p63主要表达鳞状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