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称多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东与四川省毗连,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8%.称多县是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本研究对称多县包虫病的流行现状进行了调查.1.材料与方法:从称多县歇武镇随机选择4个牧业村开展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和犬感染情况调查;在歇武镇及周围乡镇的牧场开展中间宿主感染和人群包虫病患病调查.该地区平均海拔4000 m以上,境内水系众多,年平均气温3.8℃,年降雨量600 mm.研究时段为2008年8月7-25日.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棘球蚴病的伤残权重,推算我国棘球蚴病的疾病负担。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甘肃、青海、四川、新疆等4个省(自治区)各选取1家棘球蚴病定点医院,调查1个月内的所有棘球蚴病住院病例;每个省(自治区)抽取2个棘球蚴病流行县,每个县抽取25例棘球蚴病病例,共计200例。根据《国际功能、伤残健康分类》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编制棘球蚴病患者生命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棘球蚴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伤残权重,根据我国棘球蚴病的患病率、现患人数、不同严重程度的伤残权重和人口学资料,计算棘球蚴病的疾病负担,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从甘肃、青海、四川、新疆等4个省(自治区)分别收到调查问卷76、95、79、89份,共339份;有效问卷分别为76、91、79、88份,共33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53%(334/339)。男性占46.4%,女性占53.6%,平均年龄45.15(4~79)岁。细粒棘球蚴病病例占73.65%(246/334),多房棘球蚴病病例占24.85%(83/334),未分型病例占0.15%(5/334)。无症状、轻症、中症、重症、死亡病例分别占40.58%、40.88%、10.80%、5.26%、2.49%。棘球蚴病患者的平均生存质量评分为0.716,其中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为0.735,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为0.6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4,P0.01)。男性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0.739,女性患者的为0.69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P0.01)。无症状、轻症、中症、重症、死亡的伤残权重分别为0.257、0.280、0.359、0.363和1.000,棘球蚴病平均伤残权重为0.302。人均伤残损失寿命年为1.864,其中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为1.64年,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为2.55年,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9,P0.01)。估算我国棘球蚴病的伤残损失寿命年为29.36万人年、减寿年数为2.88万人年,疾病负担为32.24万人年。结论棘球蚴病在我国的流行范围广,疾病负担重,对当地居民的危害不可忽视,亟需加大对该病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在预防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同时推量调强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1例2003-01-2010-03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患者,分为预防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预防组从放疗第1天预防性应用三乙醇胺乳膏涂抹照射野皮肤并>1 cm的范围;对照组采用常规皮肤护理.结果: 预防组Ⅰ、Ⅱ和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0.4%(47/52)、7.7%(4/52)和1.9%(1/52),对照组分别为69.4%(34/49)、24.5%(12/49)和6.1%(3/49),P=0.030.预防组≥Ⅱ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为21~36 d,中位时间28 d;对照组为14~35 d,中位时间17 d,P=0.006.放疗中断预防组2例,对照组8例,P=0.047.结论: 三乙醇胺乳膏对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同时推量调强放疗所致的急性放射性皮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减轻了皮肤的急性放射性损伤,保障放疗计划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理论和技能知识水平。方法 2015年9月组织全国31个省(市、区)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124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进行能力考核,构建考核人员基本信息和考试成绩数据库,了解考核对象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地区考核对象间的差异。结果 所有考核对象综合平均成绩为123.3分,及格人数占考核人数的57.3%。其中男性(48人)和女性(76人)平均分分别为125.9分和121.7分;30岁以下年龄组(57人)、30 ~ 40岁年龄组(61人)及40岁以上年龄组(6人)综合成绩平均分分别为119.6、128.1分和111.2分;初(94人)、中(28人)、高级(2人)职称人员综合成绩平均分分别为119.2、135.9分和140.5分。124名考核对象的笔试成绩平均为61.9分,及格人数占考核人数的62.9%;所有考核对象技能操作平均成绩为61.4分,及格人数占58.1%。结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的考核人员理论考核成绩极差较大,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和技能考核水平总体偏低,需对照防治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强化寄生虫病防治队伍建设,培养有较强理论和实践综合能力的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5.
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及资料整理工作进展顺利,在各流行省认真核对全年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的基础上,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负责审核全国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将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析结果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验证在超声-微波法下,无花果果实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超声-微波提取法从不同种类的无花果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结果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微波功率、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六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为:青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70:1...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总结老年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干部病房住院≥60岁的30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302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6例,发生率为15.2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0.87% (28/46);其次是泌尿系,占21.74% (10/46).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意识障碍、有侵入性操作以及使用多种抗生素是导致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x2值分别为5.720、11.517、5.185、4.218、11.931,P均<0.05).结论 关注老年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尽快控制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掌握中国精神卫生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为制定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全国精神卫生机构进行调查,对其中机构、床位、人员数量等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精神卫生机构2 936家,开放床位433 090张,卫生人员122 30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 122人,护士75 765人。385家设有老年病房,175家设有儿童病房;有528家精神专科医院设有康复科。结论:2010-2015年全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数、床位数、医师数等大幅增长,但仍相对不足,且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亚专科发展滞后等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县级和中西部地区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支持亚专科发展,加强多学科专业队伍培养。  相似文献   
10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6岁,身高156mm,体质量60kg。因发现头颈部、胸部、腹部、腹股沟区包块10年伴头晕1年入院。患者发现头颈部、胸部、腹部包块十年。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睡眠时打鼾,  相似文献   
110.
王立平  王立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204-2205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瘢痕子宫的再次妊娠也随之增高[1],妊娠子宫破裂是产科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国内发生率0.14%~0.55%,国外发生率0.008%~1%[2].围产儿死亡率>50%,母体病死率10%~ 40%[3].所以超声诊断技术对孕期子宫下段瘢痕进行观察尤为重要,为临床医师提供产前子宫破裂的危险性及早期的终止妊娠,指导临床医师正确地选择分娩方式.本研究通过采用B超诊断瘢痕子宫妊娠的孕妇200例,旨在指导孕妇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