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目的 使用角膜地形图在招飞体检中对接受各种角膜矫形术的受检者加以甄别,了解角膜矫形术与角膜地形图之间的关系,为角膜地形图在招飞体检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计算机角膜地形图检查仪对选飞学生34眼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对其角膜地形图形态及角膜中央屈光度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34眼中,未行手术者18眼,角膜地形图为平滑型,角膜中央屈光度平均值为42.47D;各种角膜矫形术16眼,角膜地形图以中心岛型为主,中央屈光度平均值为40.43D;未手术组与矫形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角膜地形图在招飞体检中对接受各种角膜矫形术的受检者进行甄别是一种最客观、有效手段,在招飞体检中应尽快引入角膜地形图检查,并规定为招飞体检中眼科必查项目.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垂直弹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兔角膜瓣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12只日本大耳白兔双眼行LASIK,术后1周随机分2组,一组为对照组,未行任何刺激;另一组为垂直弹射组,弹射模拟器的弹射高度为 5 m,垂直加速度为+7 G,反复10次.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兔角膜瓣结构的变化,并比较两组角膜瓣的稳定性.结果 光镜观察:弹射后角膜基质愈合线清晰,未见分离,部分基底细胞呈空泡样变性,胶原排列轻微紊乱.透射电镜观察:伤口对合紧密,周围组织修复均匀,创口两侧角膜纤维组织排列规则,未见层间分离.兔角膜瓣稳定性比较:弹射组与对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64).结论 LASIK术后1周,垂直弹射10次观察兔角膜瓣稳定.  相似文献   
73.
本文针对空军转型建设赋予航卫保障工作的新要求、新使命,探讨和积极研究,科学创新保障思路,不断创新保障模式,大力创新保障平台,全面建立飞行人员医疗保障新模式,有效提高航卫保障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4.
计算机断层X射线机(CT)、远距离钴-60放射治疗机和铱-192内置后装治疗机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当今的医疗部门。  相似文献   
75.
抗AIV(H9)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9N2亚型AIV作为抗原免疫接种SPF鸡制备高免血清,用饱和硫酸铵法从该血清中提取免疫球蛋白G(IgG)。以该IgG制备弗氏佐剂疫苗免疫SPF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在聚乙二醇(PEG)作用下融合,采用间接ELISA检测法,筛选获得3株(2H1D1、2H1G4、3H2D7)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3株融合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单克隆抗体效价均为2-4,小鼠腹水中的单抗效价是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300~500倍。经检测表明,3株细胞系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仅与相应的鸡抗H9N2亚型AIV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用2H1D1分泌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制备疫苗与抗AIV灭活疫苗同时免疫SPF鸡收获的高免血清与AIV在MDCK细胞上进行中和实验,中和效价分别为10-1.8/10μl、10-1.6/10μl。由此表明,该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通过21例飞行人员肺结核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飞行人员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医学鉴定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1例飞行人员肺结核的诊治、随访过程及医学鉴定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1例患者占同期飞行人员住院患者的0.24%(21/8582),占传染病患者的25.93%(21/81).6例为体检发现;临...  相似文献   
77.
活人的血小板暴露膜糖蛋白复合物(GPⅡb/Ⅲa),作为受体识别纤维蛋白原(Fg)等粘附蛋白共有的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即RGD)序列,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人工合成的含RGD多肽可阻断GPⅡb/Ⅲa与Fg等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为了开展肽类血小板聚集抑制的研究,我们用液相法合成了Ac-Arg-Gly-Asp-NNCH2CH2Ph。初步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RGD肽衍生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血浆中3h作用强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8.
活化的血小板暴露膜糖蛋白复合物(GPⅡb/Ⅲa),作为受体识别结合纤维蛋白原(Pg)等粘附蛋白共有的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即RGD)序列,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人工合成的含RGD多肽可阻断GPⅡb/Ⅲa与Fg等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为了开展肽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研究,我们用液相法合成了Ac-Arg-Gly一Asp-NHCH2CH2Ph。初步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RGD肽衍生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血浆中3h作用强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9.
临床上,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左心功能、左室室壁运动观察对患者预后的估价有重要意义。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首次通过法)系无创伤性方法,可多次重复用于探测左心功能及左室室壁运动。我们从1984年开始应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对74例老年人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3~5年随访观察,总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陈旧性心肌梗塞74例,男71例,女3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4.8岁,受检时间在急性心肌梗塞后3个月至10年。心电图定位:前间壁梗塞17例,前壁15例,高侧壁5例,下或后壁27例,前壁 下壁7例,心内膜下3例。另2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系男性,平均年龄61.2岁。  相似文献   
80.
老年冠心病人,尤以患心肌梗塞后,左心功能不全颇为常见,目前应用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法已不能满足要求,本文通过核素心血管造影,与临床分级对比分析,探讨各种因素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资料对象为近2年住院病人,100例均系男性,年龄60~75岁,平均65.3岁.非梗塞组66例,梗塞组34例(AMI 11例,OMI 23例).梗塞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