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目的 分析<50岁男性血清PSA水平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11月健康检查<50岁男性6808例.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血清PSA水平.将人群按年龄分为10岁~、20岁~、30岁~和40~49岁4组,按WHO亚太地区BMI水平分级标准分为消瘦(BMI<18.5 kg/m~2)、正常(BMI 18.5~22.9 kg/m~2)、超重(BMI 23.0~24.9kg/m~2)、肥胖(BMI 25.0~29.9 kg/m~2)、极度肥胖(BMI≥30.0 kg/m~2)5组.方差分析比较各年龄组和各BMI组人群PSA水平差异.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6808例平均年龄(39.2±7.0)岁,平均BMI指数(25.6±4.7)kg/m~2,平均PSA(0.89±0.56)ng/ml.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10岁~年龄组PSA水平与其他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3个年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按照BMl分组比较,除10岁~组外,其余3组中随BMI增加,PS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与PSA呈显著正相关(P<0.0001),BMI与PSA呈显著负相关(P<0.0001). 结论 男性青春期PSA变化明显,20~50岁间PSA增长缓慢,PSA水平与BMI呈负相关关系,在青年人群中评价PSA结果 应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15例,均行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前平均总PSA 8.1ng/ml,平均Gleason评分5.7±1.3.采用切开腹白线的"北京医院建立腹膜外操作间隙技术"建立腹膜外间隙.手术过程中分离,切割和止血均采用超声刀技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和PSA等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5例手术14例腹腔镜完成,1例因吻合困难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16±74)min;术中估计出血量(408±362)ml.5例(33%)患者接受了输血,无直肠及输尿管损伤.术后第1和2天疼痛指数分别为2.3和1.4分.术后留置导尿(14.1±2.9)d,平均住院时间(19.5±4.9)d.术后Gleason评分5.7±1.8.标本切缘阳性2例(13%).病理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病例.随访1~12个月,完全控尿10例(67%),PSA<0.2 ng/ml 12例.结论 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索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术中冰冻切片确诊前列腺癌后即刻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2022年3月至7月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而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 纳入标准:年龄≤80岁,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于穿刺活检前行前列腺MRI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SMA PET/CT)检查, 并且MRI和PSMA PET-CT均怀疑前列腺癌, 临床分期为T2-3aN0M0;同意在穿刺确诊前列腺癌后接受RP。入组患者均接受前列腺靶向穿刺(1~2针), 穿刺组织送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对术中冰冻病理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 即刻行RP。对未诊断前列腺癌的患者, 则继续行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系统穿刺活检, 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对患者的基线数据、手术情况、病理结果及随访信息作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7例患者, 年龄66.7(54~77)岁, PSA 12.668(4.359~22.195)μg/L。PI-RADS评分4分4例, 5分3例, 主要病灶最大径线为1.3(0.5~2.2)cm。PSMA PET/CT评分4分1例, 5分6例,...  相似文献   
24.
<正> 在医院门诊里,经常见到老年男士前来就诊, 说自己近来每夜的小便次数增多,夜间频繁起床而不能很好地休息,有人甚至白天小便次数也很多。此外,还有排尿变得迟缓、断续,或者排尿费力,射程缩短,尿线细而无力,结束的时候呈滴沥状等情况;还有人平时的尿量较以前明显减少,但经常不由自主地小便或是觉得下腹部胀满。  相似文献   
25.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 ithelio id hem ang ioendo-theliom a,EHE)是一种起源于血管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及病理易误诊为癌。本文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1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存档标本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26.
自1988年以来我们用胃溃止痛散(自拟)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0例效果满意,今作如下报道。1 材料与方法 方药组成:八月扎、仙人掌、贝母、大枣。 药物配制与使用方法:将八月扎、仙人掌水煎浓缩成膏状与大枣肉一起烘干,同贝母共同加工成粉状备用。每人每次10g,饭前30分钟以鸡汤或鲜奶100ml送服,每日2~3次,6天为1疗程。  相似文献   
27.
自由基是指共价化合物裂解后含有本配对电子的原子、分子或原子团。自由基活性强,极不稳定,具有氧化、还原双重特性。机体在生理情况下,氧化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的增多对人体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分解细胞外液基质中的胶原及透明质酸,使细胞膜磷酸骨架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损害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影响RNA、DNA结构与功能及导致蛋白质的氧化与交联,从而影响正常代谢,促进衰老及诱发疾病。然而机体有完整的抗氧化酶保护系统,通过化学反应达到清除组织内自由基的作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脱甘肽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28.
血管外皮瘤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5例血管外皮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本瘤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肿块,无影像学特异性。肿瘤组织血管丰富,瘤细胞密集,胞界不清,分化好者血管腔隙较大,如腺体样,瘤细胞异型性小,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多为2~3层。分化差者血管相互连接呈网状或鹿角状,瘤细胞弥漫分布,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网状纤维包绕单个瘤细胞。免疫组化:VMT( )、CD34( )、少数病例F-Ⅷ、Desmin可散在阳性。结论血管外皮瘤是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依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一般可做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经腹腔途径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行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应用4通道单孔腹腔镜行肾切除术患者6例.年龄34~ 77岁,平均57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1 ~30.3 kg/m2,平均24.2kg/m2.术前诊断肾肿瘤4例,左肾盂肿瘤1例,无功能肾1例.其中肾肿瘤1例为右侧中央型4.2 cm肾肿瘤,另3例分别为左肾下极7.4 cm肿瘤、左肾中部4.5 cm肿瘤和左肾中部4.3 cm肿瘤.全麻下健侧60°卧位,经患侧脐缘切口将单孔腹腔镜通道Quadport置人腹腔,采用5 mm头部可弯腹腔镜、标准腹腔镜直器械及预弯器械实施手术.记录手术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第1天疼痛指数(visual analog pain scale,VAPS)、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为标准腹腔镜或开放手术者,无另加操作通道者.手术时间145.0 ~ 235.0 min,平均181.7 min;估计术中出血量20.0~150.0 ml,平均78.3 ml;VAPS1.0 ~2.0分,平均1.7分;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1.0~4.0 d,平均2.8d;术后住院时间1.0 ~10.0d,平均6.8d.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无继发性出血和切口感染.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3例,肾嫌色细胞癌1例,肾盂尿路上皮癌1例,萎缩肾1例.肿瘤患者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结论 经腹腔途径单孔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清PSA 4~10μg/L前列腺癌“灰区”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8年5月至2004年2月间血清PSA 4~10μg/L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资料,对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进一步研究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41例患者血清PSA4~10μg/L,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后诊断前列腺癌34例(24.1%).临床分期cT1期3例,cT2期21例,cT3期6例,cT4期4例,cT1、cT2肿瘤的平均Gleason评分明显低于cT3、cT4肿瘤.24例cT1、cT2期肿瘤行前列腺癌根治术,4例cT3肿瘤在4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2例cT3肿瘤和4例cT4肿瘤行睾丸切除术.28例根治术的病理结果21例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7例已侵出前列腺外,二者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42个月(18~69个月).21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PSA未见升高,4例pT3肿瘤术后出现PSA升高,1例出现多发性骨转移,无癌特异死亡.4例cT4肿瘤在睾丸切除术后13~23个月因为血PSA明显升高或出现骨转移而加抗雄激素受体治疗,2例病情稳定带瘤生存,2例因为广泛癌转移死亡.结论对于血清PSA 4~10μg/L前列腺癌“灰区”的患者应常规行前列腺穿刺活检.PSA 4~10μg/L"灰区"的前列腺癌并非都是早期癌.Gleason评分对于判断术后病理分期有重要意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