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4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238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842篇
内科学   350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2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88篇
综合类   1614篇
预防医学   676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691篇
  2篇
中国医学   1214篇
肿瘤学   37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内镜止血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内镜止血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将42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内镜止血夹和频电凝进行治疗,并对其即时止血成功率、平均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1周内再出血率、急性手术率和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内镜止血夹组22例中,首次内镜均止血成功,平均止血时间2±0.8min,平均输血量500±10ml,总有效率为100%,1周内再出血者0例(0%),外科急症手术率为0%。电凝组即时止血18例,平均止血时间6±0.5min,平均输血量800±10ml,1例电凝止血失败改用内镜止血夹止血成功,1周内再出血者3例(15%),外科急症手术5例(25.0%),总有效率为75.0%。两组对比,内镜止血夹组即时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电凝组(P<0.01),平均止血时间快于电凝P<0.01),平均输血量少于电凝组(P<0.01),1周内再出血率、急症手术率均低于电凝组(P<0.05)。内镜止血夹组无1例发生并发症,电凝组1例发生轻度腹痛,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内镜止血夹治疗在控制上消化道的急性出血以及预防出血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内镜下夹子止血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方便、见效快的治疗方法,设备要求不高,且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2.
脑血流SPECT断层显像对糖尿病脑血管病的早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脑血流SPECT断层显像对糖尿病脑血管病(DC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99mTc-ECD对30例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脑血流SPECT断层显像,按脑正常解剖和脑SPECT图像应用解剖关系将有每侧大脑灰质分为11个区域,用目测法对每个区域的核素分布进行判定。结果 糖尿病组检出22人共60处有脑血流灌注异常减低,低灌注以颞叶发生率最高(33.33%),提示脑缺血以大脑中动脉受累为主。糖尿病<5年的异常影像主要表现为脑皮层限局性楔形样稀疏/缺损,随病程延长,尤其是>10年者,主要表现为一叶皮层大范围核素分布稀疏,甚至还可伴有楔形病性,说明糖尿病病程也是影响DCD的主要因素。该法对诊断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3.33%,90.00%和80.00%。结论 脑血流SPECT断层显像能直观显示脑皮层缺血部位,范围及程度,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DCD,以达到积极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3.
冠状动脉瘘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48岁。以心前区突发压榨性疼痛 5h ,伴大汗为主诉由急救中心转入。查BP 1 0 0 / 60mmHg(1 3 3/ 7 98kPa) ,P 40次 /min ,口唇略发绀 ,双肺无干湿罗音 ,心界不大 ,心音低钝 ,无杂音 ,HR 40次 /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HR40次 /min ,偶发室性早搏 ,Ⅱ、Ⅲ和aVFST段上抬呈单向曲线改变 ,V1 V5ST段下移 0 2 0 4mV ,V3R、V4RST段上抬 0 1 0 2mV ,V7V9呈QS型 ,ST段上抬 0 1mV。血常规WBC1 7 1× 1 0 9/L。心肌酶谱CK -MB 78IU/L。诊断为冠心病 ,急性下后壁、右室…  相似文献   
94.
曾达才  王平 《广西医学》2001,23(2):270-272
目的:为证实间置空肠远端悬垂确实具有优良的降胆肠返流功能。方法:行间置空肠远端悬垂胆肠内引流术,作术中及术后胆道测压并抽取胆汁作为化验对比,术后作胃肠钡餐观察有否胆肠返流。同时作临床随访有否残余或结石复发等。结果:术后胆道压力下降,钡餐无胆肠反流现象,临床随访无胆石复发征象。结论:间置空肠远端悬垂胆肠内引流术具有优良的防胆肠返流作用,较现存的术式有较多优点。  相似文献   
95.
目的:量化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生物力学参数,探讨患者个体特征对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0~50(34.37±8.41)岁,病程1~11(6.05±2.71)个月,采用生物力学传感器测量同一手法术者对患者患侧肘关节实施拔戳揉捻手法的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生物力学参数并研究参数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同时采集患者个体特征学参数,分析不同患者个体特征对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拔戳揉捻手法各阶段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结果,旋后揉捻力(31.17±2.99) N,屈曲拔按力(44.99±2.38) N,旋前揉捻力(31.03±2.75) N,拔直戳按力(48.75±2.09) N,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旋后揉捻力与旋前揉捻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屈曲拔按力与拔直戳按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患者个体特征参数与手法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体重与旋后揉捻力间呈显著相关,患者肘部压痛值与屈曲拔按力存在显著相关,患者病程与拔直戳按力呈显著相关。结论: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在体操作力大小具有一定的标准,手法各阶段术者操作的作用力趋势具有系统性,患者的体重、患肘压痛情况与病程是影响拔戳揉捻手法操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
时海燕  徐男  赵霞  崔彦伟  王平 《中草药》2023,54(10):3120-3131
目的 分析六神曲Massa Medicata Fermentata炮制前后(炒、焦)的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igration mass spectrometry,HS-GC-IMS)测定六神曲生品、炒品和焦品的挥发性有机物,构建HS-GC-IMS指纹图谱,采用VOCal软件对检测到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t检验等对样品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基于HS-GC-IMS技术从六神曲生品、炒品和焦品中共获得了80种挥发性有机物,定性鉴别出60种;构建了六神曲生品、炒品和焦品的HS-GC-IMS指纹图谱,通过PCA、PLS-DA、t检验等分析方法可将三者进行区分,己醛-D(hexanal-D)、乙醇(ethanol)2种物质可作为六神曲生品的特征性成分;丁醛(butanal)...  相似文献   
97.
颈椎病(CS)是脊柱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且呈年轻化发展的趋势。C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旋提手法治疗CS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的特点。通过对筋骨理论以及旋提手法的深入挖掘,探讨在筋骨理论指导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旋提手法治疗CS的作用机制,为手法治疗CS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8.
陈吉龙  王平 《解剖学报》1994,25(1):43-47,T008
用DGD包埋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表明,北京鸭腔上囊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中,中间纤维-核纤层-核内骨架体系变化明显。淋巴母细胞的中间纤维呈致密的网络状,核纤层较薄,核内骨架纤维网络稀疏。中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的中间纤维网络变得稀疏,核纤层增厚,核内骨架呈致密的纤维网络状结构,其上附着许多颗粒样物质。抗波形蛋白抗体和抗核纤层蛋白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同样表明,淋巴母细胞胞质的波形纤维呈网络状,核纤层呈弱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在哮喘发病机制中,PKB/Akt对哮喘小鼠肺组织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PKB/Akt阻断组,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哮喘组肺组织内VEGF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MO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KB/Akt阻断组与哮喘组相比,上述部位VEGF阳性反应产物的MOD值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内VEGF的IDV( integrated density value)与内参照IDV的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而PKB/Akt阻断组上述部位IL-1β目标带的IDV与内参照IDV的比值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在NGF介导的哮喘发病机制中,Akt能上调哮喘小鼠肺组织内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0.
人工嗅觉——电子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对人工嗅觉-电子鼻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包括人工嗅觉的神经生理学基础、新型嗅觉感受器的成膜技术、具有柔顺性的嗅觉感受器阵列的构造及人工神经网络在嗅觉的检测和识别中的应用。最后针对几种曲型的气味给出了有关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