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1篇
  3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在接受他克莫司治疗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合并抗结核(含利福平)治疗时,保证他克莫司有效全血浓度的方案。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患者治疗方案中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建议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定期随访患者,考察调整后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本案例中患者在将利福平换为利福喷丁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短暂升高后再次降低,后期加用五酯胶囊服用10 d后,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提升到有效范围。结论自身免疫病患者应用包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时,为控制自身免疫病,可适度上调他克莫司的剂量,但考虑他克莫司治疗剂量范围窄,因此可换用肝药酶诱导作用弱于利福平的其他利福霉素类药物,或加用五酯胶囊来提高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保证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兼顾免疫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2.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福沙匹坦二甲葡胺中甲醇、乙醇、丙酮、乙腈、甲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乙酸乙酯及甲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624毛细管柱(30 m×0.53 mm,3.0μm),载气为氮气,流速为2.0 ml·min^-1,进样口温度为200℃,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45℃,维持5 min,再以20℃·min^-1的速率升温至200℃,维持3 min。顶空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20 min。结果:8种残留溶剂分离度良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在95%~105%范围内,检出限分别为0.19,0.31,0.06,0.13,0.03,0.05,0.16,0.12μg·ml^-1。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用于福沙匹坦二甲葡胺原料药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水平对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SI-AKI)的预测价值及即时检测NGAL对监测全身炎症反应的意义。方法共纳入脓毒症患者48例,入院后0、12、24、48、72 h监测尿量及血肌酐水平,依据KDIGO标准进行SI-AKI诊断及分期,分为:KDIGO 1、KDIGO 2、KDIGO 3及无肾损伤(non-AKI)四个时期。采集患者入院后各项临床参数,并计算APACHE Ⅱ及SOFA评分。按照预设的5个时间点留取血液标本,并应用ELISA检测血浆中NGAL、TNF-α、IL-1β和IL-10。利用AUC评价预测价值,并分析NGAL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伴随SI-AKI的出现,血中TNF-α及IL-1β水平均出现了升高,但均只在KDIGO 3期显著升高,与non-AKI、KDIGO 1及KDIGO 2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DIGO 1-2期中TNF-α及IL-1β水平与non-AKI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与IL-1β预测KDIGO 3期发生的AUC分别是0.897、0.909,显示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TNF-α预测KDIGO 3的截断值为416.77 pg/mL,其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3.4%;IL-1β的截断值为1766.43 pg/mL,预测的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76.7%。在non-AKI及SI-AKI的不同时期IL-10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AL与TNF-α及IL-1β均显著正相关(TNF-αr=0.949,IL-1βr=0.931,P<0.05),而与IL-10无相关性(r=0.245,P>0.05)。结论血中致炎因子TNF-α与IL-1β对重度SI-AKI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并与NGAL密切相关,即时检测NGAL将有助于评价SI-AKI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状态,值得进一步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154.
透析患者数 60名(门诊50名,住院10名)。 护理体制 责任制(1名护士护理7~8名患者),小组领导制,护士11名,临床技工2名。 护理记录的组成 透析护理记录是从接触病人而开始的,其构成为:①护理信息用纸;②体重表;③数据记录用纸;④透析过程记录表;⑤小结。以上这些记录,能否被有效地利用到护理工作中是很重  相似文献   
155.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β-148C/T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 Hind β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对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5 6例 ,健康对照组 4 4例 ,采用酚 /氯仿抽提方法从白细胞中提取人基因组 DNA ,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加 Hind 内切酶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片段 ,采用自动化检测系统求出血浆纤维蛋白原 (Fg)浓度。结果发现 :冠心病患者βHind 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0 .7,P<0 .0 0 1) ,以非βHind 酶切位点缺失的CT、 CC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增高 (P<0 .0 1)。提示 :β Hind 多态性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指标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7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n=36)和对照组(n=38),2组患者均予常规相应性降糖药连续治疗6周,运动组在此基础上作适量运动训练,每周3次,共6周,2组均在治疗6周前后测定血脂、血流变及NO水平。结果:运动训练组治疗6周后NO较前明显提高(P<0.01),血脂、血流变部分参数均值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的血脂、血流变部分指标及NO虽有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运动训练能明显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粘度,促进NO水平提高,有利于糖尿病治疗,NO合成能力提高是其可能的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传染病防治素养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探究防治素养对疫情相关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借助问卷星平台,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网络调查,调查对象为经筛选后居住地为内蒙古的在校大学生。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4 560份,调查对象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6.7 %。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类专业、居住在城市和性格偏外向是具备传染病防治素养的保护因素,OR(95 % CI)分别为2.027(1.625~2.529)、1.398(1.158~1.688)、1.297(1.040~1.617)、1.322(1.086~1.608);男性、蒙族为具备防治素养的危险因素,OR(95 % CI)分别为0.564(0.460~0.691)、0.790(0.664~0.941)。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具备防治素养为保护因素,不具备防治素养的学生自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几率更大(β=-0.219,P<0.05)。结论: 内蒙古地区大学生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高校应根据学生的民族、性别、居住地、专业和性格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学生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减轻重大疫情发生时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8.
急性呼吸衰竭是严重烧伤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达60%-80%[1,2]。我科自1987年1月-1996年12月收治严重烧伤并发急性呼衰7例,6例存活,1例因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回顾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21-46岁,平均34.28岁。烧伤面积60%-93%,平均80.86%±1250%,Ⅲ°3%-80%,平均33.21%±27.58%。致伤原因:高温水泥熟料喷窑4例,车祸致复合伤1例(烧伤面积85%,Ⅲ°15%,右锁骨骨折,右侧气胸及肺压缩30%),火焰烧伤1例,碱性热液1例(pH8-10)。入院时间:伤后2-4h2例,4-8h4例,38h外院转来…  相似文献   
159.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秀梅  王帆  田洁  黄晓波 《临床荟萃》2006,21(2):151-15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国外资料显示,OSAHS在成人中的患病率为2%~4%,是多种全身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期国内两项调查发现成人OSAHS患病率为3.62%和4.63%。OSAHS的治疗方法除一般性治疗、口腔矫治器、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60.
脑性瘫痪的围产期高危因素:139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戬平  王帆  刘艳  黄绍平  邓艾林  刘慧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290-8291,8307
目的: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儿科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明确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对降低脑性瘫痪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分析139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特点,探讨脑性瘫痪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并。方法:对139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脑性瘫痪的诊断年龄、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改变以及并发癫痫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9例脑性瘫痪患儿以痉挛型(66.2%)最多见,其次为手足徐动型(18.0%)和共济失调型(5.8%)。111例脑性瘫痪患儿存在围生期高危因素,常见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77.5%的脑性瘫痪患儿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围生期高危因素。64.8%的脑性瘫痪在6月龄前确诊,22.3%的在3月龄前确诊。84.7%的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和/或MRI异常,常见改变包括脑发育不良(30.5%)、脑积水(21.0%)、脑萎缩(15.2%)等。35.7%的脑性瘫痪患儿脑电图异常,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息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达84.4%,并且以典型痫样波出现的比例较高(54.2%);未合并者以背景慢活动为主(61.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1l,P&;lt;0.05)。结论:脑性瘫痪的发生与围生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多个高危因素提高脑性瘫痪发生的危险。多数脑性瘫痪可以在6m龄前确诊。脑性瘫痪患儿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较高,对脑性瘫痪及癫痫的病因及预后可能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