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笔者对277例脑白质疏松症、脑梗塞和脑萎缩的住院病人进行CT与临床出院诊断的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三者临床疾病伴随率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三者的伴随疾病谱相似,但脑白质疏松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伴随率分别为58.3% ̄75%,66.7%和41.7% ̄60%均明显高于脑梗塞和脑萎缩组(P〈0.05)。而高粘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颈椎病、肺气肿和痴呆的伴随率三者间无显著差异。本文讨论了三者病因  相似文献   
92.
关注弥漫陛肝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与肝间质疾病,包括继发的胆汁排泄障碍和肝脏血流障碍,都属于肝脏弥漫性病变。病理学的弥漫性肝病主要指非局灶性的,如肿瘤、囊肿、脓肿、局灶性增生等病变以外的肝病,淋巴瘤和白血病等导致的肝脏浸润也不包含在弥漫l生肝病中。本文只涉及有影像学诊断价值和研究前景的弥漫性肝病。弥漫性肝病的主要特征是病因复杂,除部分疾病外,早期影像学常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靠临床、肝活检检查等,晚期以肝硬化表现为主,一般容易被影像科医生所忽略。因此,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对其病因和病期的影像学诊断水平的提高也是一种促进,同时扩展了影像学的诊断领域。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0.3%氧氟沙星眼液5mL加地塞米松注射液0.5mL配成的氧地水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患者分为观察组84例采用氧地水滴眼,对照组84例采用单纯0.3%氧氟沙星眼液滴眼,均每日6次,治疗5~7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71%,两者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氧地水能有效、快速地促进结膜炎的痊愈,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9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致命性大血管疾病,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兴起,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同时其治疗并发症亦不断降低.现综述之.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肺增强CT 扫描方法能否提高CT 对支气管扩张症的检出率并判断局部肺功能。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支气管扩张症17 例,分别做CT 平扫和超声雾化增强扫描,用双盲法比较病变检出情况;并配对测量58 对兴趣区增强前与增强后5 分钟及10 分钟的CT值变化情况。结果 病变显示没有明显增多,肺实质增强前后CT 值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超声雾化肺CT 增强扫描,不能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病变的检出率,不能判断局部肺功能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通过对家兔急性肺栓塞(APE)模型的DSA、CT肺动脉造影(CTPA)及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技术(DE-PI)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双源CT肺血管成像技术(CTPA)及DEPI对家兔APE的诊断价值.方法 10只实验用兔,X线透视下将4F导管经由右心室插入双侧肺动脉,并注入大小不等的明胶海绵,建立家兔APE模型,然后行DSA及双源CT DEPI,处死家兔进行病理解剖学检查.(1)分别计算DSA、CTPA、DEPI诊断家兔AP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利用Kappa分析比较3种方法(DSA、CTPA、DEPI)与病理解剖结果的一致性;(2)利用配对t检验计算并比较家兔栓塞前后的双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值.结果 (1)与病理解剖结果相比,DSA、CTPA及DEPI诊断AP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和100%、71.4%和100%、85.7%和92.9%,Kappa值分别为0.884、0.667、0.767,DEPI及DSA的一致性较好,CTPA的一致性一般.DEPI上,栓塞区表现为蓝黑色的灌注减低区,非栓塞区表现为黄红色的正常灌注区.(2)栓塞前后家兔的RV/L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 <0.05),栓塞后家兔的RV/LV值明显高于栓塞前.结论 双源CT的CTPA能较好地显示肺解剖信息,DEPI能较好地评价肺功能信息,对APE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和脂质代谢异常及载脂蛋白 E 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将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和脑萎缩的277例病人进行 CT 与临床出院诊断的回顾性对比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5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和108例正常对照者载脂蛋白 E 基因型进行分析并进行血脂水平测定。结果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和脑萎缩三者的伴随疾病谱相似,但脑白质疏松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伴随率分别为58.3~75%,66.7%和41.7~60%均明显高于脑梗死和脑萎缩组(P<0.05)。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和脑萎缩三者之间的伴发率极高。脑白质疏松症患者 ApoE2等位基因频率为0.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74(P<0.05);在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中检测出携带有 Apoε2/2纯合子基因者4例,高于对照组。携带 ApoE2等位基因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B 的含量均高于ApoE3等位基因患者。结论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与脑萎缩三者存在着共同相似的病因。载脂蛋白 E2等位基因,尤其是ε2/2纯合子基因可能是脑白质疏松症的一种遗传易感因子。脑白质疏松症可能是通过以甘油三酯含量增高为主的高脂血症的途径而发病的。  相似文献   
99.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中的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 subtraction,DES)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Deftrdum6000数字摄影系统,为临床可疑气胸的56例患者行胸部双能量减影摄片,将获得三幅图像(常规DR肺组织像、纯软组织像、纯肋骨像)进行常规DR和双能量减影胸片对比分析。结果DR双能量减影X线成像技术的软组织像明显提高气胸的诊断,特别是当肺压缩边与肋骨重叠时的少量气胸的诊断,经SPSS11.0校正Χ^2处理,0.01〈P〈0.025,双能量减影DR对气胸诊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同时双能量的骨组织像对气胸是否伴存肋骨骨折的病例也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结论应用DR双能量减影技术对可疑气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气胸的检出率,利于指导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肺部弥漫性病变(Diffuse lung disease,DLD)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病理及临床证实的76例有感染性、肿瘤性和心源性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其中58例行平片和CT检查,12例行CT和HRCT检查,6例行平片、CT和HRCT(high resolution CT)检查。对比分析各种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在76例中,弥漫性肺实质性病变31例(39.6%),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25例(32.8%),同时弥漫性累及肺实质与肺间质性病变21例(27.6%)。结论肺部弥漫性病变,HRCT扫描对判定病变范围、部位和性质明显优于胸部平片和常规胸部CT扫描,但没有明确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和病史对肺部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对提高此类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