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9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为观察参麦注射液合丹桃全真一气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肺心病 )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动脉血气的影响,将 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7例 (予西医常规治疗 )和治疗组 4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丹桃全真一气汤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1 .0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5)。提示:参麦注射液合丹桃全真一气汤能显著改善肺心病患者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显示淋巴结肿大对患者预后的意义及其影响.方法 搜集单中心69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分析术前MSCT扫描显示淋巴结肿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度为8.2%,淋巴结转移率为3...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及光降解产物。方法 :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 ,色谱系统为 :色谱柱 Zorbax SB-C1 8柱 ,5μm,4 .6 mm× 1 5 0 mm;流动相 0 .5 %乙酸水溶液 -0 .5 %乙酸乙腈溶液 ( 87∶ 1 3v/v)。结果 :根据分子量信息 ,鉴定并确证了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并推断出光降解产物的可能结构。结论 :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中的杂质为其合成反应的副产物 4 -氨基 -2 -氯苯甲酸 ,其光降解产物为 4 -氨基 -2羟基苯甲酸 -2 -(二乙氨基 )乙酯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黄芪注射液和血塞通粉针联合应用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为指导应用中药针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住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粉针(三七提取物),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脑活素联合扎格雷钠针,1次/d,静滴,疗程2周.结果:治疗...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评估不同放疗方式对临床T2-3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为此部分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07-2012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68例,将接受累及野照射的分为IFI组,接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分为ENI组。分析不同放疗方式构成比、预后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中位生存期35.5个月(95%CI为30.12~40.88),中位无瘤生存期23.5个月(95%CI为19.00~28.00)。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1∶1配比后每组86例。PSM后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方式为总生存影响因素(P=0.038),T分期、放疗方式为无瘤生存影响因素(P=0.002、0.032)。两组≥2级不良反应相近(P=0.819、0.756),但联合化疗患者不良反应较大。结论 ENI可延长临床T2-3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生存,同时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估不同放疗方式对临床T2-3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为此部分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07-2012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68例,将接受累及野照射的分为IFI组,接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分为ENI组。分析不同放疗方式构成比、预后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中位生存期35.5个月(95%CI为30.12~40.88),中位无瘤生存期23.5个月(95%CI为19.00~28.00)。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1∶1配比后每组86例。PSM后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方式为总生存影响因素(P=0.038),T分期、放疗方式为无瘤生存影响因素(P=0.002、0.032)。两组≥2级不良反应相近(P=0.819、0.756),但联合化疗患者不良反应较大。结论 ENI可延长临床T2-3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生存,同时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VEGF-C、SDF-1及CXCR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食管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C、SDF-1及CXCR4在95例食管癌切除组织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结果  VEGF-C及SDF-1、CXCR4三种因子蛋白表达均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 阳性率分别为89.5%、84.2%、69.5%, 其中CXCR4在肿瘤细胞中未见到强阳性表达。VEGF-C和SDF-1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转移的个数以及病理TNM分期均有相关性, 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和SDF-1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19, P=0.012;χ2=5.821, P=0.016)。而CXCR4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仅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且分化越高表达越强。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病理TNM分期及SDF-1蛋白表达为影响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 < 0.05)。  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SDF-1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 其中SDF-1可作为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免疫病理学指标, 同时VEGF-C与SDF-1/CXCR4在淋巴结转移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女贞Ligustrum lucidum的干燥成熟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女贞子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其中三萜类化合物15个,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 (1),2α-羟基齐墩果酸 (2),乙酰齐墩果酸 (3),羽扇豆醇 (4),白桦脂醇(5),达玛烯二醇(6),3β-乙酰氧基-20,25-环氧-24α-羟基-达玛烷 (7),20,25-环氧-3β,24α-二羟基-达玛烷 (8),3β-乙酰氧基-达玛烯二醇 (9),3β,20S-二羟基-24R-过氧羟基-25-烯-达玛烷 (10),fouquierol (11),oliganthas A (12),达玛烯二醇3-O-棕榈酸酯 (13),拟人参皂苷元 II 3-O-棕榈酸酯 (14),3β,20S-二羟基-25-过氧羟基-23E-烯-达玛烷 (15);苯乙醇类化合物5个,分别为毛蕊花苷 (16),北升麻宁 (17),2-(3,4-二羟基苯基) 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 (18),osmanthuside H (19),3,4-二羟基苯基乙醇 (20)。结论:化合物4,16,17,1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估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复发模式并进行复发后生存时间的预后分析,寻找复发后挽救性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38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区域复发接受再治疗的患者。对患者的术后复发模式及复发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35.6%、20.4%,中位生存期29.2月,中位复发时间15.0月。患者1、3、5年复发后生存率分别为37.7%、14.6%、11.9%,中位复发后生存时间10.2月。全组382例患者共观察到复发部位462个,其中锁骨上淋巴结区转移95个(20.5%),吻合口复发46个(10.0%),纵隔淋巴结区转移259个(56.1%),上腹部淋巴结区转移62个(13.4%)。接受挽救性放疗、化疗、放化疗及支持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56例、43例、82例及101例。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复发区域个数、复发部位及挽救性治疗方式为影响复发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χ2=5.336、4.292、8.067、7.482、4.093、76.426,P<0.05)。将接受挽救性放疗的患者按中位剂量60 Gy分为<60 Gy组和≥60 Gy组,两组患者的复发后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20,P<0.05),且放疗剂量≥60 Gy组患者的复发后生存预后较优。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复发区域个数和挽救性治疗方式为复发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区域复发类型,挽救性放疗或放化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复发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80.
加替沙星主要相关杂质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加替沙星原料药中相关杂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加替沙星原料中的主要相关杂质,并合成了两个化合物:1-环丙基-6-氟-8-甲氧基-7-(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简称DMP)和1-环丙基-6-氟-8-羟基-7-(3-甲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简称DMO)。比较合成的化合物与原料中相关杂质的液相色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质谱。结果相关杂质的分子量比加替沙星少14,即一个亚甲基,合成的DMP的液相色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质谱分析结果与原料药中相关杂质一致。结论确证了该相关杂质的结构为1-环丙基-6-氟-8-甲氧基-7-(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