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手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在手外伤中十分常见,如果同时合并血管神经缺损,则修复难度增大。周围神经缺损长度超过其直径4倍,则难以直接吻合,必须行神经移植术。游离植皮和带蒂皮瓣移植为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常用方法,但术后皮瓣感觉恢复欠佳;第2趾侧方游离皮瓣携带固有血管、神经,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在修复创面的同时可以修复缺损的血管、神经,术后皮瓣外形逼真,感觉良好。本科采用第2趾侧方游离皮瓣修复伴血管神经缺损的手指创面,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背景:13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愈,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13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①选用SD雌性大鼠3只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细胞生长至第5代,DAPI标记细胞,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②选3月龄清洁级SD雌性大鼠47只,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应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45Gy)单次照射大鼠臀部皮肤40rnm×30mm,建立急性深Ⅱ度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创面出现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注入大鼠创面皮下及真皮层;对照组13射线照射同治疗组,创面出现后注射安慰剂,用法同治疗组。正常组为正常大鼠。光镜下观察治疗后1,2,3,4周各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1、CK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治疗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悬液后1-4周CD31、CK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的愈合,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3.
对26例疤痕疙瘩采取手术切除,并于术后1~7d起采用德国KD-2型直线加速器发出的高能(6MeV)电子束(β射线)外照射,放疗剂量为200~400cGy,每周2~3次,4~8次为一个疗程,总剂量为1600~2000cGy。照射范围自切口向外扩展1~2cm。结果:26例中,治愈和有效共23例(占88.9%),无效3例。认为手术结合放疗是目前治疗疤痕疙瘩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李丽  沈国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80-448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在慢性窦道创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09-01-2009-12对23例慢性窦道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果窦道全部治愈,愈合时间8~28 d,平均为17.6 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能促进坏死组织和细菌清除,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窦道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比较IL - 13Rα2致敏的DC - CTL对人胶质瘤干细胞和普通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 用神经干细胞无血清培养法培养出U251胶质瘤干细胞并进行免疫荧光鉴定,GM- CSF、IL-4体外诱导成树突状细胞(DCs),与人工合成的IL - 13Rα2(345-354)多肽孵育后再激活T淋巴细胞,CFDA - SE/PI双荧光染料标记的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U251胶质瘤干细胞和普通U251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IL - 13Rα2(345-354)抗原肽致敏的DC - CTL对U251胶质瘤干细胞的杀伤率为(18.59±1.42)%,高于未用抗原肽致敏的DC - CTL及CIK对胶质瘤干细胞的杀伤率,其杀伤率分别为(10.35±0.98)%和(7.15±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IL- 13Rα2(345-354)抗原肽致敏的DC - CTL对U251胶质瘤干细胞的杀伤率也高于其对普通U251细胞(11.53±0.65)%的杀伤率(P=0.001).结论 IL - 13 Rα2(345-354)致敏的DC - CTL在体外对胶质瘤于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杀伤率高于对普通的胶质瘤细胞.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头皮回植治疗头皮撕脱伤中的效果。方法对12例头皮完全撕脱,不能进行血管吻合再植者采用中厚皮片反取皮原位移植,皮片表面用VSD泡沫敷料覆盖封闭,持续负压吸引,维持负压大小在20~30kPa。结果经负压封闭引流10~12d后,11例皮片全部存活,创面愈合;1例颅骨外露局部皮片坏死,经颅骨密集钻孔凿除外板及VSD后,Ⅱ期植皮愈合。结论VSD引流充分,可减少创面感染机会,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皮片与创面良好贴附,有利于皮片存活。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及其受体(PDGFR-α)在大鼠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照射组(n=24),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45Gy)单次照射大鼠臀部皮肤20mm×40mm,建立急性深Ⅱ°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烫伤组(n=24),以直径为25 mm的恒温电烙铁,温度80℃,时间8 s,建立大鼠深Ⅱ°热力烫伤动物模型;对照组(n=6),正常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创面出现后0、1、2、3、4、8周符组大鼠创面组织中PDGF-A/PDGFR-α表达.结果 照射组大鼠创面出现后1、2、3周创面组织中PDGF-A和PDGFR-α表达均为阳性,0、4、8周表达为弱阳性.烫伤组烫伤后2周创面组织中PDGF-A和PDGFR-α表达均为强阳性,0、1、3周表达为阳性,4、8周表达为弱阳性.对照组大鼠正常皮肤中PDGF-A及PDGFR-α表达为弱阳性.结论 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PDGF-A及其受体PDGFR-α表达减弱,并持续低表达,不能形成峰值,可能是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8.
治疗慢性痛性结肠炎37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021)沈国良关键词:慢性痛性结肠炎慢性痛性结肠炎,临床以慢性腹痛时轻时重,伴有腹泻或见粘液、血性便为主证。笔者以辨证分型论治,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37例中,男性18例,...  相似文献   
109.
应用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手背深Ⅱ度烧伤82 例96 只手。结果认为,手背深Ⅱ度烧伤于72h 内行切削痂植皮,可争取创面一期愈合,减少感染、疤痕增生、挛缩,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  相似文献   
110.
机织涤纶人造小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内径为0.6mm的机织涤纶人造小血管。方法 采用30只大白鼠,建立断肢再植动物实验模型。将内径0.6mm、长度5mm的机织绦纶人造小血管桥接大白鼠股动脉,术后观察机织涤纶人造小血管通畅情况、内膜生长情况。实验前对机织涤纶人造小血管进行热原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等。结果 移植血管的通畅率为86.7%(26/30)。移植后1个月可形成完整的新内膜,移植血管无热原、无急性毒性反应、无溶血反应。结论 0.6mm内径机织涤纶人造小血管是一种较理想的血管代用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