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宫颈活检证实为宫颈癌的36例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行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选取ROI绘制宫颈癌病灶及子宫正常组织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测量相对信号增强率(RE、单位为%)和最大相对信号增强率(MRE、单位为%),以及最大信号增强率(ME、单位为%)及峰值时间(TP、单位为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明显强化,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明显。宫颈癌组宫颈病灶与子宫肌层测量的RE、MRE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宫颈组患者的宫颈-子宫肌层的差值与宫颈癌组的宫颈病灶-子宫肌层的差值比较中,其RE、MRE值差值比较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比较的ME及TP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映宫颈癌组织的血供状态,准确评估肿瘤范围,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探讨4D-CT图像在肺癌适形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8例肺癌患者行多层CT电影(Cine)和常规增强扫描,记录扫描参数信息。将扫描数据输入自主开发的4D-CT图像重建系统,进行4D-CT图像和MIP图像重建。模拟勾画4D适形精确放疗靶区;对同组8例患者常规扫描数据行3D传统放疗计划靶区设计。结果 8例肺癌患者4D-CT重建图像靶区勾画的GTV4D平均为:23.62±6.28cm3;该组患者的传统三维重建图像的GTV3D平均为:28.88±7.93cm3。结论传统3D的靶区设计因须考虑吸气和呼气末相的肿瘤位置而使GTV3D要大得多;采用4D-CT图像制定的适形放疗计划,大幅缩小了肿瘤靶区体积,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可望减少中远期放疗并发症,提高放疗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4.
子宫动脉不同部位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威  黄益  汤日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430-343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不同水平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用PVA微粒或平阳霉素加碘油乳剂栓塞子宫肌瘤87例,其中插管至子宫动脉栓塞主干52例,35例有卵巢支、输卵管支显影者则使用微导管栓塞子宫动脉分支末梢。结果:病人症状缓解率为93.5%,月经过多,痛经,尿频、尿急,贫血等3个月内恢复正常。副作用:除栓塞综合征外,可见阴道不规则流血,腰腿痛,可自行恢复。治疗后6~24个月肌瘤缩小率在53.5%~81.0%之间。中短期疗效较稳定,未见复发。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其分支末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TACE)与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 皮下泵三氧化二砷局部灌注联合化疗(TACE As2O3)联合化疗组对比,研究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模式。方法:对30例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肝癌病人行TACE 留置皮下泵,并给予As2O3连续区域化疗。结果:30例中,PR 12例,NC 10例,PD 8例,有效率为40%。结论,TACE As2O3连续区域化疗对HCC具有一定治疗价值,具有毒副反应低,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肝癌TACE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价值。方法:本组60例肝癌患者TACE术前行CT灌注成像扫描,其中43例接受肝癌TACE治疗后行CT灌注扫描。应用去卷积算法,计算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AP).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根据各灌注参数值及其各参数伪彩功能图.BI图评价肝癌TACE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全部受试者均按要求完成检查。基线图像(BI)显示TACE术后肝癌区域碘油沉积形态完缺损型或环形35例,簇集型8例。BF、BV、MTT、HAF灌注图显示肝癌病灶内碘油沉积区为低灌注区,肝癌组织非碘油沉积区为对比背景肝组织为不同程度高灌注区。肝癌在TACE术后,BF、BV和HAP值较肝癌TACE术前减少,而MTT和PS值在肝癌TACE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BI图、肝脏灌注参数(BF、BV和HAP)可有效的评价TACE术后肝癌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直肠癌CT灌注成像参数特点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4例直肠癌患者治疗前行CT灌注成像扫描,绘制靶血管、病灶及其邻近正常直肠组织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记录病灶、正常直肠组织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血管表面通透性(vascular Permeability surfaceareaproduct,PS)和峰值CT值,并于术后对不同TNM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的各灌注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癌的BF、BV、PS值、峰值CT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MTT值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6、3.18、3.20、4.88、-2.21,均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间的各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3、-0.86、-0.28、-1.28,均P0.05)。高中分化组直肠癌的BF值明显高于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内部的血流灌注情况,CT灌注参数对直肠癌与正常组织鉴别、直肠癌分化程度的鉴别均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8.
宫颈癌是妇科最多见恶性肿瘤,肿瘤血供相对丰富;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被认为是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金标准[1].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灌注成像方法是近年来用于研究肿瘤血流灌注的有效方法[2,3].本研究通过对手术切除的19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MSCT灌注扫描,并对术后病理切片进行血管染色,研究宫颈癌肿瘤微血管生成与CT灌注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
历节片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多种炎症及疼痛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历节片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发现历节片对急、慢性炎症及大鼠Arthus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已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CT/WAVE/ADC融合图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前和放疗中期勾画靶区(GTV)的变化意义.方法 12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分别在放疗前和放疗中期(约15d)行CT、MRI异机非同步扫描.CT和MRI图像手工配准后传送至飞利浦公司PINNACLE V8.0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并分别进行图像融合.由有经验的放疗计划物理师对患者放疗前和中期融合图像的肿瘤靶区(GTV)按最大径,ADC值低密区和ADC值高密区进行勾画及评价分析.结果 放疗中期与前期相比,GTVFusIoN-b产生明显缩小的0例;有所缩小的0例;无明显变化的12例.GTVHIGHT-b明显增大的4例;相对增大的7例;变化不大的1例(P<0.01).结论 融合了ADC图的CT/MRI图像融合技术对肿瘤生物靶区的勾画成为可能,有利于晚期宫颈癌放疗靶区的确定,提高了临床对晚期宫颈癌靶区(GTV)勾画的准确性和放疗剂量的有效分布,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