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通过头部CT图像探讨脑外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血肿扩大或新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提高预测血肿扩大或新发出血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97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后的头部CT检查图像。通过CT检查图像确定患者术前是否伴有中线移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体征,计算手术前后血肿量。单因素分析血肿扩大或新发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肿扩大或新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采用ROC曲线评估诊断价值。结果 是否有术前伴硬膜下血肿、不同术前血肿量患者的新发出血或出血扩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伴硬膜下血肿[R=13.563(95% CI=5.325,34.549)]和术前血肿量≥20 cm3[R=26.649(95% CI:10.436,68.047)]是术后血肿扩大或新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伴有硬膜下血肿曲线下面积为0.788(95%CI:0.722,0.854),敏感性为88.70%(95% CI:0.820,0.954),特异性为69.00%(95% CI:0.623,0.757)。术前血肿量≥20 cm3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95% CI:0.779,0.898),敏感性为90.70%(95% CI:0.8482,0.966),特异性位77.00%(95% CI:0.711,0.829)。两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914(95% CI:0.872,0.957),敏感性为90.03%(95% CI:0.857,0.943),特异性为75.33%(95% CI:0.710,0.796)。结论 术前伴硬膜下血肿和术前血肿量≥20 cm3对脑外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血肿扩大或新发出血有预测价值,两者联合具有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2.
43.
表麻下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99年开始采用在表面麻醉下行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一年内完成手术210例,现总结如下。1.对象:选择老年性白内障210例,晶体硬核度均为级;男117例,女103例;年龄61~93岁,平均76.5岁;术前视力为光感~0.1。2.手术方法:常规白内障术前准备,不用任何全身镇静剂。采用表面麻醉,分别于术前5分钟、3分钟、1分钟点眼3次。麻醉剂为0.4%盐酸奥布卡因(倍诺喜)。不必软化眼球。其中42例只单纯表麻后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余168例采用反眉形巩膜隧道长5.5mm切口,隧道深达透明角膜内1mm处。为防止巩膜表面麻醉不充分,在做球结膜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价全麻下泪道探通及置管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79例90眼先天性泪囊炎患儿,氯胺酮全麻后,行泪道探通术,少数患儿探通后留置硬膜外麻醉管1-3天。结果 79例患儿全部治愈,溢泪溢脓症状消失。结论 全麻下泪道探通及置管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安全可靠、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5.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目前主要采取西药治疗的方式,但由于抗抑郁西药存在不良反应与患者个体化差异的综合影响导致疗效欠佳。抑郁症属中医的“郁证”,其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中医经典名方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临床上,柴胡疏肝散加减方灵活,但有效成分性质性能模糊、机制作用不清。为阐明柴胡疏肝散药效基础、抗抑郁机制作用机制,该文综述了柴胡疏肝散药效物质基础、抗抑郁的临床研究与机制研究进展。临床上柴胡疏肝散可以治疗原发性抑郁、卒中后抑郁、产后抑郁等多种抑郁。汇总了柴胡疏肝散的32种主要成分,其中芍药苷内酯、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柴胡皂苷A、甘草次酸、桔皮素、橙皮内酯水合物、川陈皮素、甘草酸是柴胡疏肝散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柴胡疏肝散抗抑郁作用机制复杂,包括调控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细胞损伤相关通路、氧化应激等。该文有助于深入理解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的药效基础与作用机制,为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的临床应用与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MR弥散成像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正常宫颈结构及36例宫颈疾病患者(病理证实20例宫颈癌、16例宫颈良性病变)的弥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对比研究,总结宫颈病变的DWI特点。结果正常宫颈内膜、结合带及肌层三层结构平均ADC值为(1.63±0.24)X10-3mm2/s,结合带与肌层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合带与内膜及内膜与肌层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宫颈癌患者平均ADC值为(0.93±0.17)X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的内膜、结合带和肌层三层结构的平均ADC值(P<0.05);宫颈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77±0.23)X10-3mm2/s,与宫颈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在DWI图像及ADC图上具有特征性,DWI能够区分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良性病变,对宫颈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7.
在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对脑转移瘤病灶数目、大小和形态的准确评价至关重要,尤其当病灶数目多时,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常面对耗时和遗漏的问题,探索出一种能使放射科和临床医师快速而准确发现脑转移瘤变化特点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影像学上通过增大对比剂分子量和增加对比剂剂量等方法提高病灶的信号强度,达到提高脑转移瘤检出和诊断率,但是受到对比剂顺应性和适应证等方面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48.
肾癌的CT诊断及分期与病理对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肾癌的诊断与影像分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肾癌的CT征象,将其术前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CT影像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准确率分别为:I期87.5%,II期85%,IIIa期50%,IIIb期83.3%,IIIc期87.5%,IVa期75%,IVb期100%。结论:螺旋CT为肾癌术前诊断与术前分期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喉仿真内窥镜最佳扫描参数。材料与方法:选用我院1990-2002年5月间80例喉肿瘤,术前均经电子喉镜检查和SCT检查。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2岁。采用TOSHIBA XPRESS/GX螺旋CT扫描仪,SGI工作站,ALTAVIEW2.0图像分析软件。对80例病例采用三组不同扫描方法,I组层厚5mm、重建3mm,Ⅱ组层厚8mm、重建5mm,Ⅲ组层厚10mm、重建8mm。螺距均为1:1。扫描范围自舌骨至环状软骨下缘,所得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得到三组不同的仿真内窥镜图像,并分别与电子喉镜图像对比,由三位放射科和临床专家对喉镜与仿真内窥镜进行评比,对仿真内窥镜评价分为三个级别:I级仿真内窥镜能够显示病变和正常解剖结构,并肉眼未见明显棱形伪影;Ⅱ级仿真内窥镜能够显示病变,有轻度伪影,较小病变显示欠佳;Ⅲ有较多伪彩,病变显示不佳。结果:采用I组仿真内窥镜I级为42例、Ⅱ级为34例、Ⅲ级为4例;采用Ⅱ组伤真内窥镜I级为38例、Ⅱ级为39例、Ⅲ级为3例;采用Ⅲ组仿真内窥镜I为4例、Ⅱ级为43例、Ⅲ级为32例。结论:通过三组不同层厚、重建数据比较,选用8mm层厚、螺距1:1。重建5mm可以充分显示喉腔内解剖结构及病变,可与喉镜相媲美。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