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进行SCID鼠的人源化并建立人化SCID鼠视网膜母细胞瘤模型。方法SCID鼠腹腔注射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NC)生理盐水悬液。两周后割尾采血,检测其IgG水平。将10只人化的SCID鼠混分为两组,分别于腹股沟皮下注入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oRb-70),浓度分别为2×106,2×107,然后对肿瘤的发生率及瘤体大小连续观察,并作统计学分析,最后做病理解剖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该实验经腹腔注射移植入SCID小鼠体内的CBMNC可在小鼠体内存活并大量增殖。移植后2~4周,SCID小鼠血清中即可检测到人免疫球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以两个梯度接种人化SCID鼠10只,观察8周,10只SCID小鼠7只致瘤。结论该模型的建立方法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人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生发展机制及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大鼠种植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尤为多见,居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3位,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提呈给童贞T细胞,活化和扩增抗原特异性T细胞,促发机体的初次特异性免疫反应,负载肿瘤抗原的PC进行肿瘤生物治疗,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并在少数肿瘤的Ⅰ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目前这一疗法在治疗HCC方面的研究却很少.为研究大鼠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诱生DC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矽肺患者的免疫水平、探索矽肺免疫治疗的理论依据,测定了部份正常人及88例各期矽肺患者的免疫功能。T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包括氚化胸腺嘧啶(~3H-TdR)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颈非鳞状细胞癌(UCN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影响UCNS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3月至2019年3月初次治疗的295例ⅠA2~ⅡA2期(2009 FIGO) UC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44例子宫颈腺癌(AC组)、29例子宫颈腺鳞癌(ASC组)、16例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组)和6例子宫颈透明细胞癌(CCC组)的临床特征,295例患者中242例随访信息完整,其中AC组197例,ASC组24例,NEC组15例、CCC组6例,比较分析其预后。结果:(1)4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病理相符、肿瘤分化、脉管浸润、FIGO分期、辅助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AC组、ASC组、NEC组、CCC组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76.20%、75.80%、58.00%、100.00%,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次> 2次、肿瘤最大直径> 4 cm、子宫颈浸润深度> 1/2、脉管癌栓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不同辅助治疗方案与子宫颈非鳞癌预后有关;(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子宫颈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UCN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UCN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所差异,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在诊疗方面需给予个体化方案,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占位性病变患者125例, 均行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诊断。比较二维超声、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及联合诊断子宫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 并比较其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宫颈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二维超声联合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类型子宫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8.40%, 123/125)高于二维超声单独诊断(88.80%, 111/125)及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诊断(91.20%, 114/125), P<0.05。二维超声联合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高于二维超声单独诊断及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诊断(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占位性病变价值确切, 可有效确认病变类型, 并能准确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分期, 利于指导临床早期诊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rhIL - 8对正常小鼠造血细胞的快速动员作用。方法 将rhIL - 8以不同剂量给BALB/c小鼠腹腔注射 ,在不同时间内取外周血计数白细胞 (WBC)、单核细胞 (MNC) ,作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UF-GM)培养 ,研究rhIL - 8对造血细胞的动员作用。结果 腹腔注射rhIl- 8<10 μg主要动员成熟粒细胞进入外周血 ,10 μg以上可以动员造血干 /祖细胞 (HSC/HPC)进入外周血 ,15~ 30min作用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作用持续 2h以上 ;30 μg为最佳剂量 ,HSC/HPC数量可增加 10~ 2 0倍以上。 结论 rhIL - 8具有快速有效的动员造血干 /祖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螺旋藻对肿瘤放疗病人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螺旋藻对肿瘤放疗病人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许昌韶,周剑影,段莹莹,姚德元,高耀明,俞志英,王建平,戴宏,朱仁英,韦锡祺在有氧条件下,辐射损伤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射线诱导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OH等自由基,造成DNA、蛋白质和细胞膜等生物大分子损...  相似文献   
18.
转移生长因子—β对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及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并在培养液中加入TGF-β结果 从原代培养细胞(P0)中观察到细胞集落的形态有明显差异。提示骨髓基质细胞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组成的混合体,经TGF-β处理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传30代以上仍能保持较活跃的增殖能力,而未经TGF-β处理的细胞,活跃增殖能力约只能保持10-15代,随后那发生退化。结论 TGF-β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并较长期保持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睡眠质量与胸外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关系。方法采用AIS睡眠质量量表和自行设计术后康复评定量表,对胸外科2016年6月-2017年5月124例微创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前3天46.07%患者睡眠质量总分14分,术日66.37%患者睡眠质量总分14分,手术后53.09%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总分14分,存在中度以上的睡眠问题;胸部微创手术前3天与术日睡眠质量评分,7个睡眠因子及总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与术日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3日比较,7个睡眠因子及总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睡眠延迟、夜间睡眠中断、早醒、总睡眠时间、睡眠形态及总分与术后康复情况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普遍存在较严重的睡眠障碍,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胸外科护士在护理过程应尽可能促进手术患者的睡眠,以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20.
21例癌症联合化疗患者并用胎肝裂解产物可提升Hb、WBC、Plt,总有效率分别为80.9%、90.5%、80.9%,网织红细胞上升(P〈0.05),提示其对造血功能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